第 514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自發學習 積極成長

身爲職場工作者,不應該被動等待公司替你安排完善的職涯規劃(career plan),相反地,應該要爲自己的職涯發展負起責任,一切學習成長都是操之在己。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唯有積極的人才能勝出。

案例#1 進修對職涯的助益

研發部門的張經理和同仁宣佈,下星期五晚上將舉辦部門的聚餐活動,希望能更凝聚衆人情感。當研發部其他同事都興高採烈地期待着聚餐時,Jerry皺着眉頭,跑去找張經理和他說:“張經理,不好意思,我星期五晚上要上課,所以無法出席部門聚餐了。”

張經理十分驚訝:“上課?上什麼課呢?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上課的?”Jerry回答:“我從兩個月前就開始去念MBA了,所以現在每星期三和星期五晚上都要上課。”張經理又問:“你是去讀MBA的哪一種program呢?”Jerry回經理:“我是在讀工業管理的專班。”張經理想了想,面有難色地說:“以你目前的工作需求,念這種program其實不會爲你加分,倒不如去念個在職進修電機碩士,反而比較有實質上的幫助!”

看到張經理並沒有肯定自己去念在職進修班的好學之心,反而是面有難色地表示不讚同他的選擇,這讓Jerry很困惑,公司平常不是都一直鼓勵同仁要持續學習、不斷進修、追求更高的學歷嗎?爲什麼他照着主管的話去做,主管卻似乎不太贊成?

身爲上班族,不應該被動等待公司替你安排完善的職涯規劃(career plan),主管和公司沒有爲你的事業及個人發展負責的責任或義務。上班族朋友必須要爲自己的職涯發展負起責任,一切學習成長都是操之在己。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唯有積極的人才能勝出。

大部分的企業,都會鼓勵同仁繼續加強專業領域,取得更多的證照、提升職場競爭力。但是,在自我進修(學第二外語、學電腦、讀研究所等)之前,最好主動讓主管瞭解你的學習意願,和主管討論、徵詢意見,並且針對自己應該發展的能力、方向達成共識,纔不會和公司想要栽培你的方向背道而馳。

以Jerry的故事作爲例子,如果想要再繼續攻讀碩士學位,可以在進修前先去請教主管,究竟要讀MBA或是電機碩士比較適合自己的職涯發展?如果主管覺得念電機碩士比較適合,也可以再進一步詢問主管,有沒有推薦的學校?通過諮詢主管的建議,可以更清楚知道哪種進修方式比較符合公司對你的期待,哪種進修會真正對你的職涯成長有所助益,進而能夠做更適切的安排。

案例中的張經理可能認爲Jerry不適合業務行銷或是管理職務,比較適合繼續在研發領域鑽研深造,因此電機碩士會比MBA適合他。然而,Jerry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考量想要進修的方向,未事前和主管溝通,不僅錯失了從前輩身上得到指導和建議的機會,甚至可能朝自己不適合的方向前進。

另外,爲了取得更高的學歷,很可能會影響到工作品質,因此在職進修也必須考量到時間的問題。當在職進修和工作有時間上的衝突,例如無法配合加班、無法出席部門聚餐、公司舉辦之同仁活動等,應該事先諮詢主管,展現對主管的尊重,讓對方感受到你對於他的意見十分敬重。主動跟主管討論、報備的這個小小動作,除了能使他感受到被信賴、重視之外,也能拉近你和主管的關係。建議進入公司之後就要好好努力學習、發揮所長,並以在公司長期發展爲目標,至於研究的方向、方法、是否到海外留學、去哪個國家、甚至是否留職停薪,可和主管討論。

案例#2 抱持學習心態,不斷成長

Gary在一家公司工作了一年後,覺得自己對於各項工作業務都已經相當熟悉,在公司裏沒有可以成長的空間,所以決定辭職,找尋其他能夠提升自我的機會。離職之後沒多久,就有一家B公司邀請他去面談。面試當天,B公司的主管James和Gary相談甚歡,James認爲Gary在各方面的條件都不錯,相當中意這個應徵者。

James在面談中問到:“我看您的資歷都相當不錯,只是爲何您上一份工作只做了短短一年就辭職不做了呢?”Gary很有信心地回答:“因爲我在那家公司工作了一年之後,認爲自己該學習的東西都學得差不多了,自己的成長變得有限。我非常重視自身的學習和成長,所以認爲應該離職,才能獲取新知、提升自我能力。”此時只見James微笑地說:“才一年就學得差不多了啊,我在這家公司已經做了三十年了,但是我每天都覺得自己在成長、不斷學習新的東西!”

臺灣年輕人離職的原因,常常會歸咎於公司不好、主管不好,或是學習不到新事物、成長有限,很少會在離職時自我審視和批判。年輕人務必要改變這種“千錯萬錯都是公司的錯”的思維模式。離職前要想想,自己是否也有哪些方面的能力不足,無法跟隨公司成長,甚至離開的原因可能不是因爲公司不好,而是自己能力不夠。

從企業觀點來看,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人才,公司的主管會不斷賦予新的任務,讓你能有持續學習的機會,促使你不斷成長。此外,如果你真的是個值得公司栽培的人才,主管也絕不會讓你輕易離職。因此,常常抱怨在公司沒有學習機會的人,要仔細想想問題可能是出在自身,是自己的能力不足,而非公司沒有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職場新鮮人在考慮離職之前,應該先自我反省、謹慎思考,切勿把所有錯誤都推卸到公司和主管身上。

對新人而言,首先應該在乎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把該學的技術學好,趕快跟上部門的進度,讓工作能夠準時迅速地完成,同時去思考如何讓自己對組織有所貢獻。很多新人一進公司之後,一味地關心在此職位上未來的職涯發展是什麼,能不能達到他想要的目標。事實上,每間公司對同仁的確會有職涯安排,但通常都是在表現良好,被選爲關鍵人才(“key talent”,或“key staff”)的同仁身上放更多的資源。如果表現不夠傑出,公司是不會花太多時間幫你做職涯規劃的。

職場趨勢專家 許書揚

 

畢業於臺灣科技大學,並擁有美國南伊利諾伊州立大學電腦碩士學位。目前爲經緯智庫(MGR)及保聖那(PASONA)臺灣分公司總經理。

曾擔任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人事經理近四年的時間,自一九九一年加入Pasona Group至今,已在人力資源界累積超過二十年經驗。除負責PASONA與MGR臺灣分公司的營運外,亦曾擔任保聖那集團亞太地區執行長以及中國、香港、泰國等地分公司總經理,並協助主導各亞太分公司開發中高階人才之業務。其優異的表現曾獲頒Pasona Group全球海外分公司績效最佳經理人獎。

一般企業不會認定工作一年的新人爲關鍵人才,因爲第一年都是在學習,第二至三年纔能有所貢獻,因此要證明自己,就不要輕易轉換跑道。此外,公司除了計算全體同仁的離職率,也會特別去計算關鍵人才的離職率,這常常也是部門主管工作上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之一。公司往往會花更大的心思確保關鍵人才留任,同時栽培更好的未來發展。換句話說,唯有先在工作上有非常優秀的表現,公司纔會回饋好的機會與資源。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