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0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虛與實,真與假 風口上的「人工智慧」

從來沒有一個技術領域,像人工智慧這般在短時間內集聚了如此多的利好,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從AlphaGo與李世石的那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人機對戰」開始,這個已經存在多年的行業又被徹底推上了風口。市場預判在前,政策跟進在後,人工智慧的第三次浪潮襲來,這次產業終於進入了爆發的前夜。但越是火熱的地方,越是要冷靜思考。這個產業裡的虛與實,真與假,需得明辨,才能前行。

「高燒」與泡沫

2017年被定義為「AI元年」,實在不為過。在這一年,如果你翻遍發佈會主題,那幾乎都只有一個詞—「人工智慧」。2017年7月,百度打破每年兩場「例行發佈會」的慣例,召開了一場人工智慧發佈會,可容納5,000人的國家會議中心摩肩接踵,百度總裁陸奇從頭講到尾,董事長李彥宏親自乘坐無人駕駛汽車開上五環,百度宣佈ALL IN AI。

 


同一天,阿里巴巴在北京發佈了一款名為「天貓精靈」的AI智慧音箱,隨後這款音箱在「上海雙創周」等各大展會出沒,明顯成為阿里系今年力推的產品。產品背後,阿里巴巴更加在意的是其背後搭載的AI系統,這也是阿里雲多年來的心血匯聚。

 


同一月,老牌PC巨頭聯想在上海召開了一場讓世界充滿AI的發佈會,更是一口氣推出了多款AI產品,聯想CEO楊元慶甚至放言:「聯想的使命,是要成為這一輪由AI驅動的智慧變革的推動者和賦能者。」其他巨頭也沒閒著:騰訊成立了AI LAB,拉著一眾車企組建了「汽車AI生態」。小米發佈了AI智慧音箱,與電視、手機「三個入口,一個小愛」;京東成立Y事業部,利用人工智慧技術來驅動零售革新,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全部調轉車頭,把自己變成了一家人工智慧公司。

與此同時,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公司數量也在急速激增,資本快速進入。據筆者的統計,大陸人工智慧領域的融資規模約為26億美元,大陸目前獲得融資的標杆人工智慧的企業已超過350家。
大陸在人工智慧上的熱度,已經可以用「高燒」來形容。然而,當任何一家公司言必提AI的時候,人工智慧行業就有出現泡沫的嫌疑。

 


首先應當說明的是,存在泡沫本身不是一件壞事。因為市場必須要有一定的泡沫,才會讓一個產業有充足的環境進行前期的孵化,變得更加成熟,不斷孕育創新。但關鍵,是要看這個泡沫有多大,是否會影響到人工智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筆者曾經接觸過多位人工智慧領域的頂尖專家,百度前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腦系教授宋曉冬、谷歌董事長Eric Schmidt等,在與他們的聊天中,很少有人用非常誇張的詞語來表述人工智慧的強大,說得都是有關機器學習如何進步的演化史。但在普通人眼中,人工智慧卻是無所不能的代名詞。

 


兩者之間,存在一個很大的心理落差,而觀念的偏差會造成相當崩壞的結果:一旦企業推出的產品沒有達到消費者的心理預期,市場會往截然相反的方向走。事實上,上一波人工智慧的泡沫破滅,也是由於現實與理想太過遙遠,整個產業耗費了好多年才重新崛起。

 


當然,時間是驗證泡沫的最好方式。大部分人工智慧類的創業公司大都在B輪融資與C輪融資之間,換句話解釋,就是在初步產品落地進入推廣期的時間點。這基本上會成為一道分水嶺,經受得住市場考驗的,便能成為獨角獸;經受不住的,便化作泡沫隨風而去。優勝劣汰的關鍵,還在技術。

人才的浮躁與「虛假繁榮」

人工智慧的核心在於人才。在這一方面,大陸的人工智慧產業是有話語權的。
麥肯錫發佈的《人工智慧:下一個數字前沿?》的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報告毫不猶豫地認為,中國已成全球AI發展中心之一。職場社交平台領英發佈的一份《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資料同樣顯示,全球華人AI人才數量達14萬,已經占到全球AI人才總量的6.5%。

 

大陸是AI人才高地,這是事實。然而事實遠不如想像中美好。首先,是人才的品質。麥肯錫的報告指出,大陸的研究人員在基礎演算法研發領域仍遠落後於英美同行,一個主要原因是人才短缺——美國半數以上的資料科學家擁有10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而在大陸,超過40%的資料科學家工作經驗尚不足5年。

 


從現實來看,人工智慧尖端人才的確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一些人工智慧類創業公司的人事負責人坦言,一些國際頂級大牛,全都去了BAT(B:百度、T:騰訊、A:阿里巴巴),有工作經驗的人工智慧專家都去創業了,創業公司的人才招募路徑只有兩條:第一是靠找熟悉的朋友、同伴,但數量極為有限,而且會牽涉到幹股和期權等核心問題;第二則是招募剛剛大學畢業的學生,這使得不少人工智慧領域創業公司的人才架構,通常是幾個高端人才,加上一群90後畢業生,然而這並不是創業公司的黃金比例。

AI人才數量之謎

據統計,全球目前擁有約25萬名人工智慧核心專業人才,其中美國約占三分之一,大陸的專業人才與美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一數量級的人才儲備與當下人工智慧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相比,供需矛盾顯著。
阿里巴巴前CEO衛哲就認為:「人工智慧領域充滿人才泡沫,過去五年內,真正進入人工智慧行業的人才,其實是數得出來的,這與當下的市場情況並不符合。」

 


有行業人士透露,人工智慧領域真正的人才數量是限定的,未來幾年,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那麼問題來了,龐大的人工智慧行業,剩下的人才都從哪裡來呢?
一部分是有行業經驗的人才,人工智慧事實上是大資料、雲計算和物聯網所衍生的綜合技術工種,反過來說,單一領域的人才輸入還是有保證的。當然,有些公司並沒有真正招募過人,原來的大資料或者雲計算部門,改個名字,就叫人工智慧部門,比比皆是,這極大擴充了人才的數量。

 


另一部分來自各大高校電腦、數學等專業的畢業生。由於人才吃緊,這批小鮮肉的身價也不低,搜狗CEO王小川就曾透露,一個會寫卷積神經網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畢業生,動輒就是幾萬塊的月薪,「國內的AI人才市場上已經出現泡沫,直接反映就是獲得人才的價格非常高」。

 

人才的品質、數量跟不上產業發展,人才的價格虛高、魚龍混雜——從某種程度上說,人才上的「虛假繁榮」就是人工智慧領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大泡沫。當人工智慧的概念紅利和政策紅利逐漸消退時,又或者當資本再碰到一個寒冬,這個大泡沫是否會爆破,未來就不得而知了。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