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4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青花梅瓶—傳統與創新

明代梅瓶承襲元代梅瓶的基調,但是形狀並不完全一致,可以從瓶口、頸部及腹部曲線等處,看出它們的改變軌跡,以下即分元代、永樂、宣德、正德、萬曆五個時期,介紹青花梅瓶從傳統到創新的演變過程。

一、元代梅瓶

元代梅瓶的瓶身有圓形和八方形二類,表面用青花圖案作為裝飾,其瓶身曲線大多具有共同的時代風格。

例如圖一為元代的青花梅瓶,此器的口沿外折為平口狀,頸部短而向下外擴,肩部圓緩而飽滿,腹部深長,腰部以下逐漸內收,足底微向外撇,底下具有圓形的圈足。

瓶身表面用蘇麻離青料繪畫五層紋飾,由上至下依序為壼門紋邊框內填雜寶紋、帶狀蓮花紋、纏枝牡丹紋、卷草紋及壼門紋邊框內填雲朵、蓮花、寶珠紋等紋樣,顏色深濃如藍寶石,筆觸瀟灑自如。

此類平口、斜頸、聳肩、圓腹、下身收窄的形狀,是元代青花梅瓶的主要特徵,如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青花纏枝牡丹紋梅瓶即有相同的特色。

二、永樂梅瓶

永樂時期調整胎土和釉料的成分,使青花瓷器的胎體顏色更白、釉色更加明淨之外,梅瓶的造型也有獨特的變化。

例如圖二為明代永樂時期的梅瓶,此器呈小圓口、短窄頸、腹部深長之狀,表面用青花紋樣裝飾。肩部以細筆勾勒一圈如意雲頭紋邊框,邊框內外填飾折枝花卉,腹部主紋為二層折枝花果紋,彼此交錯排列,其下為壼門紋邊框內填花卉紋,近足部為卷草紋,整體布局沿襲元代以來的傳統。

但是此器的口沿向外凸出為圓唇狀,頸部短直,腹身渾圓,器形線條秀麗而細緻,則是永樂時期的特色。相同的造型風格亦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明永樂青花桃竹紋梅瓶上。

▲明永樂 青花折枝花果紋梅瓶

永樂時期的梅瓶,圓口、短頸、腹身渾圓,整體造型細緻。(圖二)

三、宣德梅瓶

宣德青花瓷器與永樂時期十分接近,素有「永宣不分」之稱,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梅瓶的頸部和腹部比例,看出二者的差異。

例如圖三為明代宣德時期的梅瓶,此器亦呈圓唇小口、短頸、豐肩、腹部深長的造型,表面用鈷料繪畫紋飾。肩部環繞一圈雲頭紋邊框,框內填飾串珠紋,腹部描繪一條四爪龍紋,口銜靈芝,浮遊於空中,其下環飾雲頭紋邊框內填串珠紋,與肩部紋飾相互呼應。

將此器與永樂梅瓶比較,可以看到此器的圓唇口和圓形腹身與永樂時期近似,但是頸部製作成收束狀的撇頸,而且器身比例較為修長,則是宣德梅瓶的特色。類似的器型特徵亦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上,提供讀者鑑賞的參考。

四、正德梅瓶

正德時期,青花瓷器在前朝的基礎上繼續創新,無論瓷器的造型、紋飾題材或青花呈色等方面都有所改變,梅瓶當然也不例外。

例如圖四為明代正德時期的梅瓶,此器亦呈小圓口、短頸、豐肩、腹部深長之狀,底下具有圓形圈足。表面用石子青料繪畫花朵紋、如意雲頭紋邊框、折枝花卉、纏枝花卉及壼門紋邊框等等,形成藍中帶灰的紋飾。

仔細觀察瓶口的形狀,在側視角度下,瓶口外敞如一喇叭,在俯視角度下則向內傾斜如一淺碟。至於頸部的比例更短,肩部豐圓,腹部下方收束如腰,底足外撇,造型與前朝不同。

此種腹下束腰的形制一直延續到嘉靖時期,如北京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明嘉靖青花花鳥圖梅瓶即可作為對照的參考。

▲明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梅瓶

正德時期的梅瓶,斜口、短頸、聳肩、腹下收腰,器身比較修長。(圖四)

五、萬曆梅瓶

萬曆時期是明代歷時最長的朝代,瓷器產量大幅增加,器型變化豐富,梅瓶的瓶口、瓶頸及瓶身都與前朝不同。

例如圖五為北京故宮博物舊藏的明代萬曆青花四愛圖梅瓶,此器亦呈圓口、窄頸、腹部深長且上寬下窄之狀,表面布滿青花紋飾,由上至下分別為如意雲頭紋邊框、折枝花卉、四愛圖、朵花紋及變形蕉葉紋等等。口緣下方有一折沿,頸部拉長,肩部略平,腹壁逐漸向下收窄,體型比較修長,都是萬曆時期的梅瓶特徵。

透過局部的比較,我們看到梅瓶從瓶口、頸部、肩部到腹部的各種變化,體會明代時人從傳統中開創新形制的巧思與創意。下期將以一元多式永樂梅瓶為題,從形紋關係的角度分析它的設計理念。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