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4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嚴長壽 ─ 教育應該不一樣

名人講堂 ×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嚴長壽

西元一九四七年,出生於上海。一歲時,跟隨家人到台灣。二十八歲當上美國運通總經理,三十二歲成為亞都麗緻飯店總裁。積極參與台灣的觀光國際事務,從組團到海外推廣,到參加亞洲旅遊協會、美洲旅遊協會,擔任世界傑出旅館系統亞洲主席、青年總裁協會世界大會主席等。曾經出版《總裁獅子心》、《御風而上》、《我所看見的未來》等,皆榮獲許多大獎,如今,他從「觀光教父」變成教育改革的一員,全心投入在偏鄉,為土地種下希望。對台灣、對社會、對青年人,始終懷抱著關懷和期待。 

 

年輕朋友請走一條追尋天賦之路

讓我先說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年輕人的故事吧!

他,在士林夜市旁長大,十六歲還是淡水商工餐飲科學生時,就在亞都飯店巴黎廳當學徒。如今,四十歲的江振誠(André Chiang),已是國際餐飲圈表現最出色的台灣人之一。

 

敢尋夢的人太少

二○一○年,江振誠所主掌的新加坡Jaan par André餐廳,名列知名「英國聖貝勒格利諾」全球五十大餐廳第三十九名。他身上傳奇無數,兩度被《時代》(Time)雜誌封為「印度洋最偉大的料理」,餐飲指南《Relais and Chateaux》將他列為「二○○六年全球最佳一百五十位主廚之一」,「探索頻道」(Discovery )更選他為「二○○六年亞洲十大最佳青年主廚」。

二○一四年底,他終於回到台灣,在台北大直開設他的「RAW」,在餐飲界造成很大的轟動,許多人都說它是目前全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也剛剛獲選二○一五年英國「餐廳與酒吧設計獎」亞洲最佳餐廳。

江振誠從來沒念過大學,卻在競爭激烈的法式料理中,從台灣出發,一步步站上國際頂尖的法式料理舞台;他走過的路,充滿荊棘,卻是一條跟隨內心熱情的尋夢之旅。但,請恕我直言,台灣的「江振誠」真的太少了。

環顧周遭,我看到更多年輕朋友對未來感到迷惘,失去方向者比比皆是,我的痛心更甚。因此,我想對年輕人說一些重話:很多人即使讀到大學,拿到碩士、博士,也是白讀,因為並非自己的天賦所在、天命歸屬,因為他們並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潛力與熱情,結果只在職場與生活得過且過,浪費生命。

 

沒有主見、受媒體影響的盲目年輕人 

有一次,我受邀到某技職大學演講,這所大學由專科升格成大學時,放棄了一些本職學能很扎實的科系,例如:他們關掉機械科,校長說,因為沒人想讀,年輕人覺得讀機械就是「黑手」,大家都崇拜高科技,要念應用電子、應用××科、應用××工程,這樣才顯得自己有「出脫」(台語,出息),家長介紹起來也才有面子。但我認為,這是沒有方向、沒有主見的年輕人。其實,與那些名稱聽來很時髦、但所學不知為何的科系相比,「機械科」不管在什麼社會,永遠都會有需求,不管我們生活型態怎麼變,各行各業的專精技術工人,都絕對不過時。這種只看表象、不探索本質的心理,其實代表一大群深受媒體影響、盲從主流的年輕人。

我看到很多民意調查,問大學生最崇拜的企業家,結果毫不令人意外,全是台灣最會「賺錢」的企業家;而媒體報導最多、最頻繁登上雜誌封面的,也全是富豪名流或企業家。在這種單一價值觀的輿論環境下,我們的年輕人應該具備的獨立判斷、反思能力,幾乎都棄械投降了。

我們的年輕人很容易被媒體牽著走,但媒體常常只報導最表層的一面。最終,年輕人離開學校,最嚮往加入的企業,不外乎是獎金最多、薪水最高、聽來最體面的大公司。但是,這些企業是否製造公害?是否剝削勞工?

有沒有官商勾結?有沒有善盡社會責任?類似探索,鮮少有媒體報導。

 

觀察力淺薄,只看得見表象 

我也看到,在我當亞都飯店總裁的那些年,有些年輕人因為讀了我的書,一心想到亞都實習,結果往往耐不住幾個月,就離開了。倒茶、端水、伺候客人,這些服務業最普通的工作,很多人的腰是彎不下來的;處在飯店的第一線,直接面對面接觸來自各方的客人,第一次挫折可以忍受,第二次挫折咬牙硬撐,到了第三次挫折,就提出「我不幹了!」在淺薄的觀察力下,不少年輕人看到的都是表象。

例如:只看到待遇跟環境是否「夠好」,卻看不到理想;看到旅館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看不到服務別人背後的辛苦,當然也無法體會「顧客的飲食顧問」(當時我為亞都飯店第一線服務人員所下的定義:熱愛飲食藝術的專業人員),以不亢不卑的態度提供客人各項專業建議,所得到的成就感。

 

對現實漠不關心的迷失 

最糟糕的是,有些年輕人,在各種因素交相影響下,成為吃定父母的啃老族。他們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也無心參加就業輔導,每天賴在家裡成為「尼特族」(NEET)。其中,長期失業人口中竟然高達四分之一具有大學學歷。

這樣的年輕人令我憂心,他們只想繭居家中,拒絕社會化;身體成年了,心靈卻還停留在青少年階段,無法接受人生轉型的痛苦,更無法承擔責任。而且,依賴父母愈久,獨立的意志力就愈薄弱,不肯斷奶,甚至完全失去現實感,對自己的未來漠不關心。

根據主計處二○一五年上半年公布的人力資源調查報告,青年失業率仍不見好轉;六月份的調查顯示,二十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高達一二.二七%,而二十五至二十九歲的失業率為六.五八%,兩者都呈上升走勢。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台灣的青年失業率,約占整體失業率的三到四倍左右,比起其他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國家,還要惡化許多;而在高失業率、低薪化烏雲持續籠罩年輕人的情況下,各種勞動問題、社會問題,都在這個時代一併爆發。

 

生活中就有教材—提供有人性的知識

每天上演的國際新聞事件,在具有啟發能力的老師眼中,都是活教材。例如:二○一五年進入歐洲的難民人數,創下了新紀錄,歐洲面臨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移民危機。特別是當三歲的敘利亞男孩小艾倫伏屍土耳其海岸,他純真的小臉埋入沙灘,出現在世人眼前時,更引起了全球性的巨大衝擊與關注。

當媒體大幅報導這些看似遠在天邊的國際事件,老師最好能趁機要學生從各種角度了解,這些子題可以分組討論,讓學生蒐集、消化資料,上台報告,與班上所有同學共同分享,共同探討。這樣,學生便不需要死背、死記帝王將相的墓誌銘,也不需要紙上談兵,記首都、國界、運河,因為他們學到的是活的、立體的知識,這樣的歷史、地理課不僅可以與當下發生的事件對話,還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才會是一輩子受用的學習。提供真正有血肉、有人性的知識,才是老師推動教育最終的本質。

 

愛深責切,或許我提出很多年輕人對自己未來沒有主見的批評,可能有人覺得過於嚴苛,然而最壞的時候也是最好的時候,我覺得年輕人最大的優勢,在於時間與機會站在你這邊,只是你具備怎樣的能力?

好書推薦 Book

教育應該不一樣(全新增修版)

作者/ 嚴長壽 、出版社/天下文化

從關心技職教育到看到人才、文化空洞化的危機,認清政府體制陷入空轉的嚴長壽,出版《教育應該不一樣》一書,希望喚起各界對於教育問題的重視。
教育,是我們最後、最深的希望。但是要改變現狀,卻不是小修小補所能做到的,必須不分黨派、立場通力合作,為台灣找到未來新的生機,這也是我們每一位公民責無旁貸的天職。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