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2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那些年的凍齡設計(一) 關於帆布鞋、便利貼與棉花棒

1917年剛推出「Non-Skid」鞋款海報1917年剛推出「Non-Skid」鞋款海報

經典,某種程度是個萬年不變的貌美老妖。擁有逆天經典基因,力抗時間更迭所留下的老態龍鍾。這些經典它很老,但它絕對比你想得要青春許多。流行從來不只屬於年輕世代,畢竟很多流行,早就已經有了過去式發生。

▲Converse 1947年的廣告上打著,Chuck Taylor All Star是世界上第一雙專為籃球設計的鞋款。 ▲1976年Converse形象廣告。▲Converse 1947年的廣告上打著,Chuck Taylor All Star是世界上第一雙專為籃球設計的鞋款。 ▲1976年Converse形象廣告。

帆布鞋,重點不在帆布啊!

在美國,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擁有Converse帆布鞋。這款近乎「人瑞級」的鞋款,至今在街上隨處可見。光1917年推出這個時間點,就足以將Converse的帆布鞋當成第一個介紹的品牌。平底鞋的英文是「sneakers」,源自於躡手躡腳sneak這個動詞,象徵穿著這種鞋子走路很安靜因此得名。因此當我們說「帆布鞋」強調帆布的同時,事實上關鍵反而在於英文名稱sneakers。代表這個鞋款出現以前,鞋子在行走時都是會發出明顯聲響的。

 

▲LOONEY TUNES卡通人物系列▲LOONEY TUNES卡通人物系列

NBA籃球員傳奇鞋款

1908年創立Converse Rubber Shoes Company,當初專門製造鞋墊。1917年,推出膠底帆布鞋「Non-Skid」,這也是後來Chuck Taylor All Star鞋款的前身。主打具有彈性的膠底,加上包覆腳踝的帆布鞋身。到了1923年,Converse找了籃球運動員Charles“Chuck”Taylor合作,共同推出「Chuck Taylor All Star」系列,而Chuck Taylor也堪稱是品牌代言人的大始祖之一。身為運動員與鞋款代言人,Chuck Taylor參與了許多鞋款設計,使得這款運動鞋更適合NBA專業球場上的需求。在創始初期,Converse佔得先機擁有NBA官方球鞋的製造權,同時更將擁有彈性鞋底的優勢帶進運動界,當年奧運不少運動員都穿著Converse運動鞋。

屹立不搖流行文化財

40年代二次大戰期間,Converse從運動鞋製造商投入軍用品,像是美國大兵使用的訓練膠底鞋。50、60戰後嬰兒潮,帶起一股帶有反戰、反社會意識的嬉皮風潮,Converse帆布鞋成為球場外經典次文化的象徵之一,在電影、音樂錄影帶當中更成為一種反覆出現的文化符號。

相較於在年輕世代次文化中的強勢表現,Converse在當初發揚光大的球場上卻吃了大敗仗,相較於其他運動品牌強化創新,專精於各項運動項目的機能鞋款品牌發現契機,像是Reebok、Adidas、NIKE等品牌,打著更具噱頭的科技與設計開始包圍Converse引以為傲的籃球場。在這場戰役中,僅以帆布與膠底製成的Converse籃球鞋顯得不合時宜。這段期間NBA終止了官方球鞋的製造權,1979年後Converse原本引以為傲的膠底籃球鞋系列更全面退出籃球場。另外,雪上加霜的是,原本打著美製品質的膠底鞋身,更在全球化的浪潮中,面臨成本提高與競爭力缺乏的劣勢,多次面臨倒閉危機,終於在2001年聲請破產。

 

▲FUTURA系列▲FUTURA系列

從正名到正宗之戰

2003年,NIKE吃下Converse,除了要重振昔日的品牌威能,更在2008年起開始主動對其他仿效者出擊,針對市面上許多銷售仿Converse經典的Chuck Taylor式樣的三十幾個品牌紛紛提告,掀起一波「帆布鞋認祖歸宗」的清算與批鬥,儘管打著「鞋款專利」這點在官司上未能佔上風,不過卻也明確展現捍衛正宗的企圖心。

加入NIKE資源的Converse如虎添翼,擁有母公司的品牌資源與強勢通路,在製造上採單一款式多樣化發展,更能掌握潮流脈動。像是2015年,身為街頭文化精神代表的Converse就推出「Andy Warhol Collection」系列,把安迪•沃荷的普普藝術躍上帆布鞋。此外,也常跟不同品牌推出跨界聯名款,像是Looney Tunes卡通人物系列、日本潮流品牌Neighborhoods到川久保玲的COMME des GARÇONS  PLAY都有合作。

Converse在2001年與美國時裝設計師John Varvatos聯名推出「Converse by John Varvatos」系列是另外一個更有態度的產品線。採用Chuck Taylor樣式打造濃濃JV味的鞋款,用料上搭配鉚釘、皮革、拉鏈等材料,加上舊化、拼接、髒污等鞋面處理,集搖滾、龐克加點頹廢風格於一身。

 

▲3M提供一些像素化的圖樣供下載,鼓勵大家用便利貼在辦公場域運用創意。▲3M提供一些像素化的圖樣供下載,鼓勵大家用便利貼在辦公場域運用創意。

「便利貼」,從魯蛇成功翻身的勵志故事

說起3M這個誤打誤撞起初不務正業的公司,從全名:明尼蘇達礦業與製造公司(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名稱與你所認識的3M系列產品應該有很大的落差。不過也因為公司核心鼓勵創新的精神,也誕生了許多無心插柳的產品,例如「便利貼」就是一例。

1966年,擁有化學博士身份的Spencer Silver進入到3M,原本負責壓力感應是黏著劑研發,結果在實驗過程中,他嘗試超過實驗建議值的比例,結果在黏著劑中產生出一種球形粒子,因此降低了目標接觸面積,原本打算製造強力黏著劑實驗,變成製造出一款南轅北轍的超弱黏著劑。不過Spencer Silver相信這個黏著劑一定有發揮的空間(秉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概念)。

1974年,同是3M同事的Arthur Fry得知Spencer Silver的這款發明後,把黏著劑與紙條結合,成了我們現在使用的便利貼(Post-it Notes)。起初研發團隊針對要賣這款「後面沾著黏著劑的廢紙」感到遲疑,經過一連串的市場調查,例如贈送給一些民眾、團體使用,才確認這款看似無用之物的產品似乎有著潛力商機。1980年3M正式推出便利貼後,至今仍是辦公必備的單品。

 

▲Q-tips棉花棒▲Q-tips棉花棒

孩子的需求,老爸來搞定!棉花棒誕生近百年

1920年,Leo Gerstenzang,看到太太在幫小孩清理耳朵,使用牙籤套著棉花,便興起了設計出一款安全的棉花棒(當時棉花棒還未被正名)。起初他用紙捲加上棉花固定成了棉花棒的原型,而他在1923年還成立了嬰兒用品公司(Leo Gerstenzang Infant Novelty Company)並將產品命名為Baby Gays。到1926年改名為 Q-tips  Baby Gays,最後索性變成Q-tips(少了Baby Gays應該是個明智決定,省得又被某些團體盯上)。後來Q-tips這個品牌,就像是養樂多之於乳酸菌飲料,成為了棉花棒的代名詞。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