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78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一探針灸的神祕面紗 你所不知的針灸魅力

針灸聽起來很老派?連美國華爾街人都靠這來幫助解憂、助眠、順產;愈來愈多研究證實,中醫治療的「針灸」不但能改善慢性疼痛,輔助癌症治療及減少憂鬱,還可以修復受傷的神經系統,協助肢體活動功能,你還知道針灸還能被用在哪些地方?而神奇的經絡、穴道又到底是什麼嗎?

 

前來中醫就診的林先生表示,抬舉肩膀時會感到疼痛,尤其是手臂上舉的時候會疼痛,無法自行梳頭,肩膀好像變得很僵硬,穿脫衣服都困難,症狀已反覆半年。經診斷為「五十肩」,又稱做「肩凝症」,施予針灸和傷科手法治療,治療期間持續服用中藥,調理體質,強化筋骨,再配合肩關節復健運動,現在疼痛減緩許多且活動弧度也有進步。

 

打扮入時身材曼妙的李小姐,帶著太陽眼鏡、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地進診間,因前陣子縫了一次雙眼皮再加五爪拉皮,就診詢問中醫師是否能協助消腫。現今能接受整形的人越來越多,這些愛美的人最難受的就是術後恢復期,出去怕嚇到別人,不敢跟朋友聚餐,眼看著銷假上班日快到,臉腫成這樣真擔心同事的眼光。醫師在臉上穴位針灸後,瘀青水腫減輕了,總算放下心中的大石頭,開心準備出門去。

 

以上案例顯示,針灸的應用與效益,日漸為人所接受,所謂的「一針、二灸、三用藥,針之所不宜,灸寥也;灸之所不寥,藥寥也。」中醫治病方法優先選擇針灸,再來才是內服藥,理由是針灸具有操作簡便,療效快速且低副作用等優點,因此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40個國家地區使用針灸,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64種針灸適應症,常見的病種有腦外傷、中風後復健、耳鳴耳聾、肌肉疼痛、失眠、憂鬱、退化性關節炎、減重、氣喘、腸阻塞、胃排空延遲等,2017年也將針灸列為緊急救援醫療之應用。

 

近年來還流行使用於美容,針灸除斑、除皺甚至是應用於整形手術後的消腫上;在獸醫界,也吹起一陣針灸風潮,獸醫紛紛前往學習針灸,主要運用在治療癱瘓、紓解疼痛、肌無力及胃腸道疾病。全世界能接受針灸治療的人越來越多,針灸相關研究也就越來越受到重視。

「經絡」與「穴道」是什麼?

身在東方的我們,常常有機會接觸到針灸,例如肩頸痠痛、腰痠背痛、腳踝扭傷,大家常想到要看中醫,儘管人們常因此受益,但針灸的理論還無法完全被科學所接受,例如「經絡」,目前還沒有解剖學的根據,不像肌肉血管一樣看得見摸得著,儘管近年來佛蒙特大學的藍吉分博士曾提出,經絡可能是結締組織形成一個網絡遍佈全身,而穴道通常位於結締組織最密集的所在,但也仍需近一步的研究證實。科學家嘗試用其他方式驗證經絡穴道的特性,在1949年日本京都大學教授中谷義雄博士發現經絡是身體上一條條導電良好的組織結構,穴道是電的良導點。

 

在1985年,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祝總驤」教授,發現經絡也是傳播低頻聲波的良導絡,找到經絡存在的間接證據,也證實針刺後的「循經感傳」、「氣趨病灶」現象,與古代典籍紀錄的一致。福建中醫研究所的胡翔龍醫師發現有些人的感傳路線與傳統描述的路線不完全一致,而且路線很粗,不是古書上所畫的細線,而是一條寬帶邊緣二到五公分, 路線有時也會變化,會隨個人健康狀況而變。

 

總之,「經絡」不是像血管神經一樣有固定的管道,它似乎跟能量有關。那古人是怎麼發現經絡的呢?在打坐內觀時發現氣血流動的方向,因而畫出了經絡圖。 筆者身為中醫工作者,雖然無法感知經氣流動,但在臨床上常發現胸悶有窒息感的患者,在心經及心包經的循經路徑出現明顯腫脹,若在手臂的心經及心包經給予推拿或針灸,能立即處理胸悶症狀,經脈理論的確是可以引導臨床治療。經絡穴道的科學研究仍在進行當中,期盼有朝一日能解開它神秘的面紗。

什麼是針灸?

大家口中的針灸,其實是兩種治療方式,針法 (Acupuncture)和灸法 (Moxibustion)的統合稱呼。針法,是使用金屬細針,穿過皮膚進入人體穴位,調節生理功能,進而治療疾病 。灸法,是用艾絨為主要材料,在體表的部位進行燃燒,產生溫熱刺激,並使有效成分以煙薰方式釋出,能溫通經脈、回復陽氣。

 

一般來說,針刺療法常用於神經系統、骨關節肌肉系統等疾病,如中風、脊椎損傷的後遺症、運動傷害、各種痠麻疼痛等。灸療法則適合虛寒性、功能性低下的症狀或疾病,如腸胃道蠕動不好、末梢循環不良、原發性痛經等。

 

針刺的目的是使氣機運動恢復正常。當醫師透過望、聞、問、切診斷出患者是哪一條經絡出現問題後,就在該經絡上選擇對應的穴位下針。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後,醫生施以提插或捻轉等行針手法,就要靜候「氣至」,也就是要等待「得氣」。得氣時,患者就有可能感到痛、脹、酸、麻、發熱、發涼、抽搐、蟻行等感覺 ,醫師也可透過感受手下的針進入穴位後阻力的變化,也稱「針感」,來判斷是否得氣。得氣屬正常現象,不必過度驚慌。

什麼是暈針反應?

暈針是一種血管性暈厥,是由於接受針刺時,因疼痛刺激以及精神過度緊張,而發生暈厥現象,多半是初次扎針心裡害怕、進針後捻針太重、針刺前身體太疲勞、過度飢餓所引起。暈針主要表現為頭暈、目眩、心慌、氣短、面色蒼白、口唇紫紺 ,嚴重者可引發四肢厥冷、二便失禁、神智昏迷等,世界衛生組織將暈針定義為針刺不良反應。

經絡理論相關的保健方法

針法在家裡難以執行,以下推薦幾種在家可以做的保健方法:

 

1. 艾灸神闕穴 

•原理:神闕穴即肚臍,又名臍中,是人體最薄,沒有皮下脂肪,直接與腹膜相連的位置,臨近胃及大小腸等內臟器官,在此處施行艾灸溫熱效果最佳,可鼓舞一身之陽氣。 

•作用:經常艾灸神闕穴,可以幫助消化、安神、提高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並對虛寒性的腹瀉、急慢性胃痛、胃下垂、頑固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病症有療效。

•方法:採取仰臥的姿勢,彎曲雙膝,把艾條的一端點燃,放在距離肚臍三公分處懸灸,覺得太燙時略略提起,持續灸20分鐘。  

 

2. 空掌打丹田

•原理:丹田的位置約略在氣海穴關元穴處,正下方有腹肌及小腸,老化丹田處會越來越沒力氣,並且缺乏彈性,長期按摩丹田處不但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增加腹部力量。

•作用:腹瀉、頻尿、月經不調、痛經、崩漏、帶下、不孕、陽萎、早洩。

•方法:飯後一小時可用兩手握拳,輪流空掌敲打丹田五分鐘。

 

3. 針刺要注意的事項

①需保持心情愉悅,不可太緊張。 

②不可空腹或吃太飽情況下針灸。 

③睡眠需充足,疲倦易暈針。

④治療時不要滑手機,否則針尖超過安全深度,有可能引發氣胸。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