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5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零接觸、宅消費當道 「宅經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

美國《財星》評論:「如果說SARS讓人們願意為電子商務付費,新冠肺炎則讓人們願意為線上服務付費。」一場疫情,扭轉全人類互動方式,引爆遠端醫療、學習、工作、外送的產業成長,疫情將「零接觸經濟」,推向前所未有的關鍵時刻。零接觸、宅消費是否成為人類未來生活的新常態?

 

2020年,受疫情的影響,幾個月的宅家生活帶火了「宅經濟」這個詞,宅經濟中的「宅」最早是由日本漫畫家中森明夫提出的,即「御宅族」,指喜歡宅在家中休閒娛樂。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宅經濟的內容與形勢日趨豐富,宅經濟的內涵早已不止於此,可以說是互聯網和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一種線上遠端服務模式,包括線上交易和線上娛樂等。

 

把握機遇,順勢而起

其實「宅經濟」本質上還是互聯網經濟,其核心是數位化。宅經濟得以飛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便是科技迅速發展。如果沒有各種先進的科技支持,那麼宅經濟的發展步伐會緩慢很多,其內涵也不會如此豐富。而5G技術在數位經濟的發展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所以在5G時代,宅經濟所覆蓋的領域將更加豐富。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宅經濟的發展按下了快速鍵,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人們無法出門,大量的生活需求向線上轉移,迫使相關企業對線上業務進行升級,也促使一些傳統企業開始向線上轉型。

 不過,也有很多人發出這樣的疑問:疫情過後,「宅經濟」還會繼續發展嗎?以實例作為說明:

 

1. 全民外送時代

年輕人有四寶:「WiFi、外送、快遞和淘寶」。外送已經成為當下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

 

相關行業資料顯示,在2019年,大陸線上外送市場規模就已達2845.5億元。如今,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外送配送已成為大多數人的一種新型消費選擇,無論高端白領,還是廣大「御宅族」或高校學生群體,幾乎都曾享受過外送服務的便利性。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外送行業也經歷了迅速興起與穩定發展的階段,並使「外送」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種日常行為。

 

疫情期間,因為無法外出用餐、購物,為了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只能透過線上來解決,所以人們對外送的需求就更大了,各大平台線上業務激增。相信很多人在疫情期間都有半夜守著外送軟體搶食材的經歷。很多企業也都開啟了線上外送業務來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

 

在當今這個全民外送的時代,外送平台為了更好地提升服務體驗,也在不斷擴大自己的配送範圍,不再僅僅局限於餐飲業,疫情加速了外送平台這一發展。

 

「餓了麼」在今年七月份發佈了一系列廣告,推出了一句宣傳口號:愛什麼,來什麼。同時,給餓了麼的配送人員推出了「萬能的藍騎士」的稱號。這個廣告很明顯是餓了麼在宣傳平台的全類別配送範圍,例如:食材、化妝品、生活用品等。

 

不僅如此,為了防控疫情,避免接觸,在疫情期間,無接觸配送成為外送生活的剛需,無人配送機器人這個新物種也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我們可以看到,消毒機器人、送餐機器人、酒店服務機器人等密集亮相,各顯神通,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實防線。就餐飲配送服務而言,無人配送機器人為隔離在酒店內的人們提供了便利的生活服務,在避免直接接觸的同時,有效地節省了人力成本,解決物流配送「最後一公里」的難題,已有部分電商平台推出送貨機器人。疫情過後,此類服務必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無人配送模式是宅經濟時代的一種全新探索,這種模式既節省人力,又大幅提高了配送效率。雖然目前無人配送模式的發展可能仍舊面臨一系列技術難題,基於技術和成本考慮,暫時不是每一家企業都能用得起的,但它畢竟為未來外送服務的發展帶來新的可能性與管理思路。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強大的功能是值得期待的。

 

2. 互聯網醫療

醫療行業也已經進入了宅經濟的領域。互聯網醫療早已有了一定的發展,一直以來,醫療行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看病麻煩,經常是「看病三分鐘,排隊三小時」,掛號時間長、候診時間長,為了掛上號有些人早早就要到醫院門口守著,甚至催生了黃牛掛號賣號這個產業鏈。往往去醫院看一次病可能就要耗上大半天的時間。這也就導致很多人如果身體不是明顯的不舒服就不願意去醫院檢查。

 

互聯網醫療發展以後,人們可以在手機上透過線上平台進行預約掛號,按照掛號單上的時間去醫院即可,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如今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不少線上平台都推出針對不同需求的體檢套餐,只需按自己需求預約即可。

 

前幾年開始,醫藥也進入了電商平台,比如阿里大藥房、叮噹快藥等,線上購藥也便捷了大家的生活。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大陸的醫藥電商市場規模高達1,850億元人民幣,這一資料說明線上購藥極大地滿足了大家的需求。

 

疫情期間,人們更加認識到了互聯網醫療的重要性。平安好醫生平台在疫情期間的累計訪問人次高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數量增長了10倍;京東健康在2020年春節期間每天接待近10萬用戶的線上問診。醫院也開通了官方App和公眾號,提供線上問診服務,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線下的就醫壓力。

 

慢性病患者的就醫也是疫情期間一大問題,不少慢性病患者無法到醫院就醫,面臨斷藥,各醫藥電商平台都及時推出了針對慢性病患者的購藥服務,極大地滿足了患者的用藥需求。

 

可見,互聯網醫療已逐步成為傳統醫療的有效互補,為實現分級診療提供了技術支援。它能快速篩選具有不同醫療服務需求的人群,為輕症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將優質稀缺醫療資源釋放給重症患者,推動「基層首診、遠端會診、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機制。

 

 隨著數位經濟的發展,科技化是各個行業的未來,而宅經濟本質上就是數位經濟,所以未來宅經濟的覆蓋領域會越來越廣,應用場景也會越來越豐富,這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人們的生活習慣和生活需求永遠是經濟轉型的巨大推動力,而商業的嗅覺永遠是最敏銳的。所以在疫情期間,很多企業向線上轉型,一方面是出於自救、降低疫情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面也是提前順應了經濟發展的趨勢進入轉型階段。未來,將會有更多的行業、企業邁入「宅經濟」的領域。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梯子讀書會」整理摘選自《宅經濟》一書多個單元,書籍由電子工業出版社版權所有。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