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6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走出美術館圍牆的藝術 地景藝術如何吸引你的眼球?

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新竹車站光雕展2021新竹光臨藝術節新竹車站光雕展

走出美術館的藝術季,除了講究接地氣,也強調結合行銷活動,並搭著網美打卡熱潮而大受歡迎。這現象究竟是好是壞,端看你觀察的角度為何。

 

「藝術」究竟是不是好生意?或是,就當前的熱潮改口問:「藝術節」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答案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

藝術節與藝術季,跟過往在美術館舉辦的封閉式展出有點不同,因為沒有一定的參觀動線,也沒有入館或門票限制,因此人來人往,隨意來去,要統計所謂的「效益」,要比過往來得困難。

光雕展演-奇幻花園光雕展演-奇幻花園

但是最近發佈的數據,多少讓人一窺藝術節帶來的「吸客」效應,究竟夯到什麼程度。比方說,2021年的「台灣燈會」原本計畫元宵節在新竹盛大舉辦,不過隨著新冠疫情一波三折,燈會內容也「滾動式調整」,不斷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遲到超過大半年的燈會,轉型為十月登場的「光臨藝術節」,卻大受好評,人氣爆棚。

 

這檔藝術節主打光雕投影,卻在非傳統觀光旺季激發出可觀爆發力,儘管展期約莫只有一個月,反應卻格外踴躍,結算下來超過300萬人次參觀,盛況驚人。策展團隊以城市巡禮的概念,在新竹火車站、客運商業大樓、專賣局新竹支局、新竹市美術館,以及戶外綠地打造展場,串聯成夜間亮燈的走逛路線,營造出不一樣的觀賞經驗,也讓歷史古蹟、城市綠地結合投影藝術,增添了不一樣的魅力。

影像博物館的光影風城影像博物館的光影風城

創造觀賞亮點 內容與獨特性仍是致勝王道

追根究柢,這活動獲得廣大迴響的原因有好幾個,主因就是與傳統燈會相比,內容更富新意,尤其讓新穎光雕在舊城區與充滿歷史的古蹟結合,激發出獨特的視覺驚艷。再來由於新竹是重要科技城,因此也融入影像科技動態創作,讓展演真正探索光影藝術的前衛性。

 

主辦單位甚至採用當下最受歡迎的大眾參與方式,在前導活動便讓著名表演藝術團體「優人神鼓」與光雕投影結合,並躍上線上直播,讓更多人接收到藝術節有心以「科技藝術」開拓策展格局的訊息。

第一信用合作社的Money & Bank第一信用合作社的Money & Bank

接下來「光臨藝術節」總共邀請了來自日、英、德、義等地共65組藝術家攜手打造動態、靜態光作品,比方說「靜態藝術燈」遍布北大公園、文化公園、護城河、東大飛行公園,由原住民、新住民與客家等藝術家創作出30多件作品。

 

像是藝術家游文富便以2萬根竹籤與2萬片羽毛,打造令人讚嘆的《奇幻花園》。另外建築師甘銘源也做出了兩件與地方結合的創作,先是在前導活動中將新竹地標「東城門」化身為投影表演的超廣角環形劇場,以風城「晾曬米粉」的特色為發想起點,藉由千支桂竹與孟宗竹,搭建出14公尺高、寬130公尺的「米粉架棚」屏幕,呈現180度環繞科技投影的沉浸式氛圍。接著也帶領新竹市建功國小以及市民約400人共同創作北大公園的《善之樹》,以1000多支手作竹扇集結而成,營造出如同花朵綻放般的壯觀扇面。

光雕展演-島嶼海洋光雕展演-島嶼海洋

秋季的新竹,還將地景藝術展場從新竹市區延伸到市郊,讓「光臨藝術節」與同期舉辦的「香山濕地藝術季」互相搭配。香山濕地以呼應在地的「海有來過」為題,將總長15公里的海岸濕地化為展場,邀請7組藝術家/團隊創作7件作品。 

 

策展團隊抓住濱海特性,創造全台少見「需要看潮汐表的展覽」,像是藝術家王煜松的作品「Tide潮汐的網」,就被觀眾妙喻為漂浮海中的「新竹貢丸」,依潮汐漲退,形成不同觀覽經驗;另外日本藝術家阿部乳坊打造的「旅人計畫:風與海」,則由木頭、鐵件組成巨大人形,由於作品就位在賞蟹步道,也需要配合潮汐時間才能觀賞,創造出獨特遊賞之趣。

唯一室內作品「風起夢境」融合沉浸式投影與仿生技術唯一室內作品「風起夢境」融合沉浸式投影與仿生技術

文史也能超有趣 藝術節為地方重添魅力

不只新竹以地景藝術重新連結文化創意與觀光旅遊,金門也開始搭上這股熱潮,創造地方嶄新亮點。

 

由於2020年首度於烈嶼舉辦的「白色秘境 海洋藝術季」頗受好評,2021年10月登場的第二屆金門海洋藝術季再以「金色寧境」為題,邀請金門在地、日本、墨西哥藝術家團隊創作10組搶眼作品。

 

「金色寧境」展出特色,就是白天、晚上都好看,亮點分佈於金門西北方的金寧鄉,無論命名或作品發想,皆圍繞歷史場景巧妙設計,展開藝術與土地的對話。

 

比方說獨特的「北山播音牆」,由藝術家胡縉祥、蔡秉樺與黑川互動媒體藝術攜手,透過即時演算視覺、互動感測技術,將播音牆改造成作品《風之形》,不斷變化的投影會隨鄧麗君的《甜蜜蜜》等歌曲展現獨特的光影舞動節奏,非常新鮮有趣。

作品「Tide 潮汐的網」作品「Tide 潮汐的網」

用在地特色 創造WOW的視覺驚艷

藏身於烏紗頭南山林道的「湖下一營區」也有兩件作品進駐,一是五七藝術工作室、吳騏57創作的《鳥人國度》,觀眾可走進碉堡,感受金門在地文化。而另一作品則是潘雅君的《鄰居》,這件在燈光映照下展現獨特光影魅力的鏤空雕塑,呼應金門特色的「花崗岩哈密瓜砌法」碉堡牆面,以及碉堡外海面的「波光粼粼」。

 

再來,「金門和平紀念園區」同樣可觀賞兩組作品,首先是禹禹藝術工作室的《流光之徑》,在竹片光暈掩映當中,觀眾可穿過時光通道,感受時間與生命的流動。

 

隨後則是本次壓軸—由藝術家范承宗與考工記工作室創作的《龍宮:鱟》,在夜色中散發無比魅力。觀眾可見到以竹、木、繩材、布料搭建的作品,外形呼應金門當地獨特生物—鱟。這種已生存於地球超過四億年的活化石生物,有著藍血、硬甲、劍尾等特徵,藝術家取用這些意象,結合金門的海陸交織特質,創作出具有儀式感的空間地景,從小山丘往下俯瞰更是壯觀無比。

阿部乳坊的「旅人計畫四:風與海」阿部乳坊的「旅人計畫四:風與海」

無論強調科技創新,或是在地文史結合,以藝術季重塑地方品牌形象,已成為不可小覷的趨勢;也許這些作品沒有美術館的純藝術來得細膩深刻,但強調雅俗共賞的特質,以及利用「網美」打卡風潮借力使力的行銷宣傳,已成為地方魅力再造的另一種有力策略,也為人們帶來更多觀賞樂趣。

「湖下一營區」《鳥人國度》+《鄰居》「湖下一營區」《鳥人國度》+《鄰居》
「北山播音牆」《風之形》「北山播音牆」《風之形》
「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流光之徑》「金門和平紀念園區」《流光之徑》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