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8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ESG行動淨零全球起跑 驅動企業加速布局減碳

大氣溫室氣體濃度持續攀升,至2021年已達到420ppm的歷史新高(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 2021),全球暖化儼然有不可逆趨勢,氣候風險已成為本世紀全球面臨的最主要風險型態(World Economic Forum, 2022)。

 

全球面對氣候緊急時刻,如何化解全球暖化不可逆趨勢?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的「巴黎氣候協定」,超過百個國家同意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 emissions)目標,也影響企業採取更積極的行動。微軟串連NIKE、星巴克(Starbucks)、聯合利華(Unilever)、賓士(Mercedes-Benz)、達能(Danone)等領導者,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排放轉型。因此,速度快的企業選擇最快2030年,或最慢2050年達到淨零或是碳中和的目標。這是全球氣候治理的最主要挑戰。

 

本文觀察COP26氣候大會的淨零排放新規範,以及企業淨零轉型風險與環境、社會與治理(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行動,提供企業因應淨零排放策略規劃參考。

 

COP26氣候大會淨零排放新規範

2021年於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第26屆氣候大會(COP26),會議主軸是「淨零競逐」(Race to Zero),除了簽署「格拉斯哥氣候協議」(Glasgow Climate Pact),決議加速能源轉型,例如擴大乾淨能源規模、提高能源效率,逐漸減少燃煤發電,以及廢除無效率的化石燃料補助,採取行動於2030年減排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例如甲烷氣,以及保育生態系統,提升碳匯功能,確保社會與環境安全。同時,也清楚界定淨零競逐的起跑線(starting line)與領跑作法(leadership practice)如下:

 

COP26氣候大會為建立「淨零競逐」標準,界定全球淨零排放起跑線四大作為:(1)承諾(pledge):組織領導人需要盡速宣布淨零排放目標,盡最大努力設定2030年減排50%目標;(2)方案(plan):1年內要提出達到短中長目標的規劃;(3)程序(proceed):立即採行淨零排放行動;(4)公布(publish):承諾每年要公布減排的進展,例如公布於UNFCCC的全球氣候行動網站。

全球淨零排放鳴槍起跑

COP26氣候大會進一步界定領跑者作為,包括:(1)溫室氣體範疇(scope):溫室氣體應包含員工通勤、委外事務或垃圾處理、旅行等其他間接排放量;(2)碳匯(sink)與碳權(credit)標準:優先考慮減少排放(至少90%);清楚說明碳匯與碳權來源,且必須是永久性移除碳排放;鼓勵採用自然為本解方的碳匯活動;確保碳權取得符合額外性(additionality)、永久性(permanence)和可計量(accounting),並且不會破壞社會正義或損害生物多樣性;賦權與公平(empowerment and equity):通過參與、分享資訊、融資管道和能力建設,力求使所有參與者為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的過渡做出貢獻;相關承諾、計劃和行動,應考慮到公平,特別應符合17項SDGs及《巴黎協定》相關條文。

 

本次會議主題「Race to Zero」意味著全球淨零排放競賽已鳴槍起跑,並畫出起跑線標準,碳足跡管理(電力係數及產品碳足跡),將決定淨零排放經濟的競爭力。永續金融是淨零排放推手,金融機構與機構投資人,將更重視企業的淨零排放策略,並透過淨零排放起跑線標準作為融資標準。

 

企業淨零轉型風險辨識與衡量

全球「淨零競逐」發展趨勢下,經濟活動將碳中和化,例如國際碳關稅、供應淨零碳管理、全球淨零金融倡議、科學為目標(Science-based Target, SBTi)、再生能源100%(RE100)、氣候相關財務風險揭露(TCFD)等。意味著,碳成本內部化,將提升生產成本,改變不同碳含量產品的比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隨著碳成本占產品總成本比重將愈來愈高,將衝擊產品競爭力,形成企業最重要的淨零轉型風險,因此,加強產品碳排放強度(或碳足跡)管理,成為企業ESG行動的重要課題。

根據歐盟排放交易指令(Emissions Trading Directive)(European Union, 2009)界定之碳風險計算公式(如下),是衡量企業淨零排放轉型風險的適宜與可操作指標:

 

R =(C+P+E)/VA

    

其中,R為碳風險;C為減排成本(abatement cost)(包括碳盤查成本及節能投資成本等);P為排放權購買成本(allowance purchase cost);E為電價轉嫁(或增加)成本;VA為附加價值(Value Added)。碳風險值受上述四項變數影響(三項在分子,以及一項在分母),因此,該項公式隱含幾個重要的產業特性,影響其碳風險值:

1. 產業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GHG)排放量愈大,減排成本愈高,直接成本較高,碳風險高。

2. 產業溫室氣體(greenhouse gas,GHG)減排不易,需要大量購買排放權,直接成本高,碳風險高。

3. 產業用電量大,電價轉嫁成本高,間接成本高,碳風險高。

4. 產業附加價值低,如傳統產業,碳風險高。

企業可依據上述碳風險公式,辨識與衡量企業在不同情境碳風險值,作為企業碳風險壓力測試,找到企業受碳風險衝擊痛點,研擬因應對策。

 

企業ESG行動三階段

 碳風險與碳資產管理將是企業ESG的核心課題,具體行動包括建構數位化的碳流(carbon flow)管理系統(第三層),加強碳風險管理因應(第二層),以及碳資產投資布局與綠色金融因應的ESG績效管理(第一層),分述如下:

 

1碳流管理(第三層)

建立企業產品價值鏈與供應鏈的碳流數位化管理系統,包括企業組織溫室氣體排放及產品碳足跡盤查,掌握企業溫室氣體排放熱點,將是企業ESG績效管理的最基礎行動。

 

2碳風險管理(第二層)

企業碳風險主要來自供應鏈低碳轉型要求、參與國際淨零排放倡議及政府強制性碳管制等活動,所衍生的碳成本負擔,例如CDP、RE100、SBTi、TCFD、碳關稅及碳稅等,企業應用碳流資訊管理(第三層),提高碳風險及碳資產管理能力。

 

3ESG績效管理(第一層)

ESG績效管理界定在應用碳風險管理資訊流(第二層),滿足綠色金融有關碳盤查、永續會計準則(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SASB)、及負責投資準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等要求之餘,也可作為企業社會責任投資(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ing)或淨零投資決策參考,例如淨零科技投資(氫能、綠能、儲能及直接空氣捕獲負碳科技等),以及自然為本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 NbS)投資(植樹、土壤碳匯及生態碳匯等),促進企業取得淨零轉型契機。

綜上可知,企業淨零轉型不容易,但面對氣候議題每個人皆無法置身事外,企業必須理解與認同,淨零碳排並不是增加企業成本,而是一項永續性的投資,如不立即展開行動,未來一定會在低碳轉型的浪潮下被遠遠的拋在後面。

淨零將成為企業新價值與典範,完備企業碳流資訊管理系統,提升碳風險與碳資產,將成為ESG因應綠色金融與低碳投資轉型的最重要行動,透過創新攜手邁向零碳,將永續力化為競爭力,開創全球「淨零競逐」的契機。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