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9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ESG為什麼這麼「潮」? 企業應思考的永續布局

近幾年,若問起哪些「關鍵字」備受全球企業、投資者甚至各國政府高度關注,且日益投注資源積極發展的,那肯定非「ESG/永續」莫屬了;我們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企業形象廣告甚至金融商品都會冠上ESG或永續的名號作為行銷主軸,便能清楚得知該領域的蓬勃程度,此外,疫後復甦的2022年也將會是ESG急遽升溫的關鍵時刻。

 

什麼是ESG?

ESG是從CSR演變而來,也可說是進階版的CSR;過去,我們習慣用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督促企業善盡回饋社會的義務。然而,就企業自身的立場及其所擁有的資源而言,除直觀的社會責任(社會公益)之外,應有更全面與周到的考量,也絕對可以做得更多。因此,ESG的意涵就在於敦促企業及組織能夠平衡地關注環境保護(Enviromental)、社會回饋(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領域的永續發展,並積極回應,也能更貼切地引領組織轉型成為國際間所倡議的永續企業。

 

目前企業組織最能具體回應ESG倡議的方式之一,就是依循永續資訊揭露相關的國際標準與指引,如GRI準則、SASB準則等定期編製、發表永續績效報告,也就是所謂的永續報告書(ESG報告書);透過ESG報告書,我們能夠得知國內外已迅速展開各種實踐ESG的實務案例及其豐碩成果,本文也摘錄相關實例及見解,讓各位讀者更能理解ESG究竟為什麼這麼「潮」!

北京冬奧依循ESG理念實現碳中和

2021年的東京奧運充分展現出環境永續相關理念,從廢鐵獎牌、寶特瓶舞台、再生紙床,為其永續精神擘劃出最佳序曲;接續而來的2022北京冬奧也同樣延續該理念規劃了一場碳中和的國際盛會,究竟這場宣告符合環境永續的奧運,是如何做到減碳、甚至碳中和的呢?

 

1以碳中和為核心的治理力

首先,最初的規劃便需處處以碳中和為依歸,以組織一個減碳極大化的奧運活動,從逐一檢視軟硬體設施、設備、相關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簡稱碳排)開始,進而落實後續的量化監督、管理管控。

 

2落實各式低碳措施的實踐力

延伸上述核心理念,各單位均須努力導入各種可行、有效的減碳技術,如採用綠建築的標準規範設計、建置活動場館;交通運輸上,以氫能車取代燃油車;電力方面,則是透過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購置綠電,並自2020年便開始建設配套電網,確保此次奧運活動100%使用潔淨能源,亦創史上第一個全程使用綠電的奧運。

 

3藉助碳抵換及交易機制的補償力

除了盡全力實踐減碳舉措,讓整場活動的碳排量降至最低之外,其餘的碳排便需透過碳交易機制進行抵換,如森林碳匯所衍生的碳權交易,以達2022北京冬奧碳中和的最終目標。

 

從2021東京奧運到2022北京冬奧,奧運的永續精神絕不僅止於此,承襲這股使命的2024巴黎奧運,將成為第一個符合《巴黎氣候協定》的奧運活動,已對外宣告此次活動的碳排目標對比2012年倫敦奧運將降低55%;奧運持續透過低碳轉型的實踐,呼籲各界響應環境永續宗旨,並正視日益嚴峻的氣候議題。

永續金融和ESG爆發成主流

ESG是永續領域的核心主軸,而目前受到企業最多關注的永續議題則是「淨零經濟」,因為不久的未來,碳排成本將會侵蝕企業本身的獲利,故金融產業也紛紛重視起碳相關議題。

 

2021年的COP 26會議,眾所矚目的成果之一就是成立了一個130兆美元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lassgow Financial Alliance for Net Zero),這個金額已超過全球一整年的GDP,而這筆資金將用來建立、支持緩減氣候變遷的各項行動。

 

摩根大通(JP Morgan)、花旗(Citi)等世界知名的金融機構,承諾要投資氣候行動和社會參與,投資金額1兆至2兆不等的金額,用金融手段推動ESG,加速升級潔淨能源技術、可負擔的住屋、改善平等人權等相關議題。

 

以台灣地區來說,ESG金融產品也如雨後春筍般開展,如富邦公司治理ETF、元大台灣ESG永續ETF、國泰台灣ESG永續高股息ETF、永豐臺灣ESG永續優選基金、柏瑞ESG量化債券基金等等,金融業的ESG潮流正在爆發,透過金融機構或投資人金融手段衡量企業是否有能力管理氣候議題及ESG相關議題,篩選值得投資或放款的標的;相對地,此舉將使跟不上ESG發展步伐的企業,遭遇融資或其他金融服務上的困難及風險。

 

年輕世代敲響ESG醒鐘

我從2017年開始在中山大學開設ESG課程及氣候變遷碩士班專業課程,老實說,要修過這幾堂課程並不輕鬆,卻仍能明顯觀察到修課人數連年增加,因為學生普遍認為這是他們可以真正實踐社會參與的課程之一,藉此了解企業如何推動ESG實務、因應氣候變遷等,充分反映出年輕世代對ESG議題的高度關注。

 

如同國際上,人稱瑞典氣候少女的葛莉塔.桑柏格(Greta Thunberg)不止一次地在國際氣候會議上振聲疾呼,希望上一代不要自私地把氣候變遷的災難留給下一代,強力督促各國際組織落實能夠實質減緩氣候變遷的政策及作為,而這股影響力也正快速地感染著千禧世代及Z世代,在這些年輕勞動力族群的監督下,也逐漸形成一股間接力量,快速推動著企業往ESG方向邁進。

 

企業如何做好ESG?

在台灣,金管會要求資本額達20億以上的企業,最晚須在2023年時發布ESG報告書,其中包含發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此外,2027~2029年所有上市櫃公司均須發布全組織的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目前全台定期發表ESG報告書的企業已超過600間,這個數據將逐年大幅成長。

 

ESG已經是許多公司需面對的新挑戰,有些公司初期會將ESG的推動視為成本負擔,但消極地不作為可能帶來更多新興風險的考驗,如本文中提到的幾個例子:「碳成本導致營運成本增加」、「金融融資風險」及「年輕世代的ESG反彈」等。

 

再者,企業組織應該換個角度思考,定期對外揭露ESG績效對於組織自身的意義在於,能夠藉此盤點出組織在永續發展及風險管理上的不足處,並依循ESG相關準則框架的引導,清晰地架構出符合核心職能的永續關鍵,甚至在邁向永續發展里程碑的道路上,開拓出過去不曾意識到的創新潛力以及能夠布局的藍海市場。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