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下的年輕人被稱為「數位原生世代」,在科技與網路的洗禮下,是最能接軌新時代的族群,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另一個現象則是,受到混沌局勢與多元價值觀的影響,這一代年輕人也是最迷惘的世代。
兩岸年輕人有共同的文化與語言,由於地緣關係,彼此相互關聯與影響,以下提供重要的職涯觀念與心法,與大家分享,期望新世代年輕人能在劇變的職場中擺脫迷霧、撥雲見日,走出屬於自己的康莊大道!
Q1:面對職場迷霧怎麼辦?
年輕人的「優秀」必須先戰勝「迷惘」,才能心想事成
現在是「優秀」與「迷惘」並存的時代,兩岸人民憑藉勤奮、不服輸的精神,讓多數人享有富足小康的生活,然而在教育普及、安逸環境下成長的新世代年輕人,具備靈活、創意的優點,但在工作態度與挫折忍受度上明顯比X、Y世代薄弱,根據台灣媒體的調查分析,年輕人「想要的多、付出的少」,往往天馬行空、好高騖遠,但堅持、執著的韌性與動力不足。
享譽國際的漫畫家蔡志忠,4歲半就立定從事繪畫的決心;他曾說過:「先知道自己魚,還是鳥,魚在天上飛、鳥在水中游,都是一場災難。」新世代年輕人可以藉由適性測驗、職涯諮詢或是職場歷練,評估自己的個性與志趣,積極投入「適才適所」的工作場域。
Q2:面對職涯低谷,如何自處?
失業的衝擊與巨變,從來不曾消失
台灣18至22歲年輕人的失業率達到12%,擁有大學學歷上班族的失業率比專科及高職生還高,而大陸每年有千萬名大學生進入職場,社會新鮮人同樣面臨謀職不易的挑戰,然而就業市場的動盪,從來沒有消失過。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華爾街金融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2019年起連續3年的新冠疫情、2022年全球通膨,甚至在半導體與AI百花齊放的2024年,全球科技業仍頻傳裁員風潮,根據國外媒體報導,由於科技產品與服務需求下降,擠壓獲利空間,國際知名企業如特斯拉(Tesla)、微軟(Microsoft)、亞馬遜(Amazon)、Google、TikTok和戴爾(Dell)、英特爾(Intel)、IBM、思科(Cisco)、Meta、蘋果(Apple)均大舉裁員,甚至Intel還被董事批評裁員太少,影響公司競爭力。
職場就像一座活火山,頻繁的變數隨時衝擊人才市場,上班族必須自立自強、處變不驚,在驚濤駭浪中掌穩船舵。職場中遭受挫折後,歷經心志與能力的淬練,會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年輕朋友如果正經歷職涯的低谷,首先要接受現實;職場的道路,本就是血淚交織,充滿不確定的挑戰。步步為營、活在當下、摸著石頭過河,只要堅持、不改棄,終會柳暗花明、重啟新機。
科技奇才賈伯斯(Steve Jobs)打造智慧型手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他曾多次引用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名言:「絕不、絕不放棄」(never and never give up);馬雲也以自身經驗勉勵大家:「實踐理想沒有退路,最大的失敗就是放棄。」
Q3:未來該主修什麼,才能跟上浪潮?
大學是基礎教育,別被學歷框住自己
由於大數據及AI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的發展,使得理工科人才炙手可熱,尤其是資訊相關背景的工程師更是搶手,台灣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報告顯示,2024年第二季半導體人才每月平均招聘人數達到2.6萬人,求供比為2.1(每位求職者有2.1個工作機會),高於整體的1.8倍。
各國家都爆出工程研發人力不足的警訊,由於供需失衡,因此理工人才的工作機會及薪酬福利都優於文法商人才。但是,如果站在產業發展的角度觀察,各項科技產品與服務,除了開發、製造之外,需要更多推廣應用的人才,例如:ChatGpt廣受企業歡迎,因此應運而生許多新的職缺,像是精準提問專家、對話分析師、AI內容創造者、AI產品經理、AI教練、AI整合專家、AI道德專家等等,這些新工作,都是文法商科同學的新藍海,只要精熟工具的操作與運用,就能創造卓越的職場競爭力。大學是基本學歷,職場的學習與實戰經驗,才是功成名就的關鍵因素。
Q4:400年前的《西遊記》,為什麼在全世界爆紅?
為傳統素材注入新生命
不管是不是遊戲玩家,大家都被《黑神話:悟空》的華麗場景與文化底蘊所震撼,中外媒體競相追捧這部精典遊戲,其中「效率市場假說」的引申論述,值得年輕世代參考:「任何有利可圖的機會,如果被大眾知悉,就會引發競相投入的熱潮,原本可以獲利的事,最後一定不賺錢」;理論背後的啟示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遊戲科學能夠成功,正是選擇了「非主流」、「人少的地方」。
明朝吳承恩著作的小說《西遊記》,藉由《黑神話:悟空》設計的3A遊戲,在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設計團隊賦予《西遊記》新的視野與生命,「從傳統處創新」,再次驗證具有無與倫比的價值。
年輕人有著無窮的創意與活力,從《黑神話:悟空》的爆紅,能夠啟發成功的方程式;這不僅是一款遊戲,其中充滿值得省思的智慧與商機。
Q5:哪些成功者可以做為年輕人的借鏡?
終身學習、永不懈怠
半導體教父、台積電(TSMC)創辦人張忠謀曾在演講中提及人生的重大挫敗,他24歲參加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班考試,連續二次、兩年都落榜,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挫敗與打擊,然而這也是張忠謀最大的慶幸,因為毅然投入職場工作,張忠謀在半導體領域大放光芒、創辦了舉世聞名的台積電。
張忠謀曾說,他人生中的許多知識與經驗都是在24歲投入工作後學到的,他強調有系統、有計畫、有紀律的學習,年輕朋友要能克服「知易行難」的挑戰,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大陸女子跳水名將全虹蟬,在2024倫敦奧運展現了「水花消失術」的奇蹟,她每天練習12小時,由於長期在泳池訓練,讓黝黑的頭髮泡水褪色變黃;台灣羽球好手戴資穎雖未能在奧運賽事中奪牌,但是她精湛的球技,仰賴長期不間斷的苦練,她說:「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不斷的練習」。
運動員必須忍受寂寞,付出血汗與淚水;想要縱橫職場、擁有無可取代的價值與定位,也必須擁有堅忍奮鬥、不屈不撓的運動家精神。
大陸知名作家楊絳說:「人總是要在哭的時候沒人哄,才學會勇敢、累的時候沒人幫,才學會獨立、疼的時候沒人陪才學會堅強」。
研究機構針對高齡長者做調查,訪問人生的遺憾是什麼?其中「沒有奮力一搏」是他們在生活、工作中,深表惋惜的一件事。人生短短三萬天,年輕人千萬不要在必須努力時,選擇了怠惰與放棄,「這個世界缺的永遠不是聰明人,而是拚命的人」。
華倫.巴菲特認為:「人的一生與其做錯一堆事,不如好好做對幾件事情」,他的搭檔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也曾說:「關於選擇,我想告訴大家,凡是我不感興趣的事,我這輩子幾乎都做不成。我不認為整天做自己沒有興趣的事會成功。人一定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不喜歡的事再怎麼逼自己也做不好。」
年輕朋友及上班族如能落實以上重要的職涯觀念與心法,成功將會離你愈來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