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瓷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輸入歐美地區,在西方世界掀起極大的熱潮,到了清代晚期以後,中國陶瓷大量外流,許多歐美人士競相蒐購與收藏,其中也包含了不少元代青花珍品。
這些流散至歐美地區的元代青花都是當時的典型器,有些收藏還是國內罕見的佳作,非常值得欣賞。本文選取英國大英博物館、費茲威廉博物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及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之藏品,介紹它們的特色。
一、元青花孔雀牡丹紋罐
元代青花孔雀牡丹紋罐參見圖一所示,為英國大英博物館藏品。
此器呈圓口、短頸、斜肩、鼓腹下收之狀,器底具有淺圈足,足底和足內露胎無釉,胎體灰白,質感堅硬,釉面流動性小,釉色白中帶青,釉面肥厚潤澤,鈷藍顏色深濃如藍寶石,呈現元代青花的典型特徵。
罐體表面布滿青花紋飾,頸部環繞一圈海水波濤紋,腹部通體描畫孔雀和纏枝牡丹紋。孔雀成對出現,雄孔雀的尾羽十分華麗,雙翅收束於身體兩側,雙腳並立,曲頸回首,向後顧盼;雌孔雀的尾羽較短,雙翅平展於身體兩側,屈起一腳,單足站立,昂首挺胸,目視前方。
孔雀周邊有牡丹、蕉葉、土坡及小草,牡丹花的形狀碩大,花朵採不同的角度取象,呈俯視或側視之狀,花莖向四面八方延伸,葉片或大或小,彷彿受到風的吹拂一般,富有動感。
二、元青花開光花鳥水禽紋六棱形瓶
元代青花開光花鳥水禽紋六棱形瓶參見圖二所示,為英國劍橋大學費茲威廉博物館藏品。
此器呈盤形口、短頸、斜肩、腹部深長、上寬下窄之狀,器底有淺圈足,足底和足內露胎無釉,器身從口沿至足底皆做成六邊形,表面配合六邊形的器身安排紋飾。
盤口外側為斜格錦紋,頸部一圈凸稜留白,上下方各繪一周壼門紋邊框,框內填入折枝花卉紋。瓶腹分為上中下三段,以大如意雲頭紋、菱花形邊框及雙層如意雲頭紋做為三層開光,開光上下交錯,內部填繪海水波濤、鳳鳥穿花、蓮塘鴛鴦及折枝花卉等紋樣。
開光外側勾勒細密的卷草紋,紋飾滿布,鋪排緊密,符合伊斯蘭地區的審美風尚。
三、元青花雉雞竹石花果紋盤
元代青花雉雞竹石花果紋盤參見圖三所示,為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品。
盤口往外翻折,器壁圓弧收窄,底下具有圈足,足底和足內露胎無釉。盤口折沿處勾勒斜格錦紋,內壁環繞帶狀蓮花紋,內底繪畫雉雞、竹石、花草及果實所組成的園景圖做為主紋,外壁亦繪一周帶狀蓮花,與內壁紋飾呼應。
此器的紋飾用粗筆和細筆繪畫而成,雉雞體態輕盈,形象鮮活生動,茂盛的花草、青竹及果實,構成欣欣向榮的景色,山石部分以濃淡色調刷出由深至淺的變化,產生立體化的效果。
四、元代青花三顧茅廬圖帶蓋梅瓶
元代青花三顧茅廬圖帶蓋梅瓶參見圖四所示,為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品。
此器呈小圓口、短頸、豐肩、腹部碩長、淺圈足之狀,上方有寶珠形鈕的瓶蓋,表面以瓶腹的人物故事圖為主紋,搭配帶狀蓮花、錢紋、卷草及壼門紋邊框內填如意雲頭圓珠等紋樣。
主紋裡的角色共計五人,諸葛亮手持書本,坐著閱讀,童僕拿著掃帚掃地,劉備、關羽及張飛三人立於門外等候,畫面說的是諸葛亮《出師表》提及的「三顧茅廬」故事。
此一故事流傳甚廣,在元代評話裡有詳細的情節演繹,景德鎮陶工將其納為紋飾題材,繪於青花瓷上,反映當時民間文學的流行盛況。
五、元代青花雲肩雲龍紋罐
元代青花雲肩雲龍紋罐參見圖五所示,為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藏品。
此器呈盤形口、短頸、斜肩、鼓腹下收之狀,上腹部凸出一對獸面形的器耳,罐底具有淺圈足,足底和足內露胎無釉,胎體厚實,造型雄渾穩重,釉色乳濁微泛灰青,藍色紋飾呈現蘇麻離青料的特徵。
盤口外壁勾勒細線卷草紋,頸部一圈凸稜,上下方分別為寬條卷草紋和壼門紋邊框內填勾連紋。罐腹以如意雲頭紋內填纏枝花卉及雲龍紋為主紋,龍紋昂首曲頸,拱身前行,鬃鬣迎風飄揚。近底部則為卷草紋和壼門紋邊框內填勾連紋。
所有紋飾先用細筆勾邊,再於框線內部填色,由於填色部分的顏色較淺,部分器表留白亦多,整體色調清晰而明朗。
歐美博物館所典藏的元代青花瓷具有典型的風格特徵,可與中國本地的收藏互相參照與鑑賞。下期將以中亞地區為題,介紹土耳其和伊朗的重要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