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查詢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藝文饗宴

選擇分類:
元代是青花瓷器興起的年代,雖然生產時間不長,成品卻廣銷中國及海外各地,深受國內外人士的喜愛。但因當時外銷數量較多,導致國內藏品的數量不及國外豐富,所以國人對於元代青花瓷器並不熟悉。然而,元代青花瓷器的風格與明清時期截然不同,獨特的藝術美感在中國瓷業史上別具一格,因此本書收錄元代青花瓷器55件,以圖文並陳的方式細加說明。書前收錄古物專家吳棠海先生的專文「古器物學研究—元代青花瓷概論」一篇,以輕鬆讀、容易懂的方式帶領讀者進入元代青花的殿堂。
青花瓷崛起於元代中晚期,以「白地藍花」的特殊美感風靡海內外,成為宮庭用器、民生用品及外銷市場的重要品類,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獨樹一幟的地位。本書蒐集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與其他相關彩瓷共計70件,分為元代青花、明代青花、清代青花、青花與其他彩類等四大單元。每個單元皆有一篇概論作為簡介,圖版部分附加文字說明,書前收錄吳棠海先生的專文《古器物學研究—青花瓷器初探》,是認識中國古代青花瓷器不可錯過的著作。
本書的內容為中國古代的舍利信仰文物,書中收錄了魏晉南北朝—清代,約一百二十五組件的器物,包含地宮石門,與承裝舍利的舍利瓶、金銀棺、石棺、石函、金銀寶閣,還有佛像、菩薩像、弟子像、石禪床、造像碑、護法獅,以及香薰、淨水瓶、燭臺、缽碗杯盤等供養器具。書前導論「舍利“舍利容器”天地宮」一文,由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教授杭侃先生所撰寫,詳述舍利信仰的由來與中國化的過程及特色,是認識舍利文化不可或缺的書籍。
佛教造像起源於印度,透過商旅和傳法活動,輾轉傳入中國,在中國發展出燦爛輝煌的藝術成就,是中外人士所珍愛的文化寶藏。本書蒐羅北魏至明代的佛教造像86組件,內容包含佛像、菩薩像、弟子、羅漢、護法、飛天及造像碑等等,並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玉王民先生撰寫「佛陀形影」導論一文,闡述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彌勒菩薩、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以及羅漢、天王、韋馱等題材的起源和法相意義,文字深入淺出,圖版清晰優美,值得細讀與收藏。
玉是古人特別珍視的石材,以玉製成的禮器、瑞器、祭器、喪葬器及佩飾器等用物粲然齊備,豐富的造形和紋飾承載了數千年的文化內涵,是至爲珍貴的藝術寶藏。本書精選震旦博物館的玉器藏品180組件,內容包含新石器時代晚期到漢代的典型器物及稀有珍品,以文輔圖的方式呈現古代玉器的精華。書中導論“君子比德”一文,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員鄧淑蘋先生撰寫,宏觀闡述中國崇玉文化的發展,是愛玉者不容錯過的工具書籍。
震旦藝術博物館致力於中國古代文物的收藏、研究及推廣,館內收藏以玉器、陶瓷器、佛教文物及畫像石爲主,藏品精美豐富。本書是震旦藝術博物館的開幕紀念冊,書中精選84組件珍貴典藏,以饗社會大衆,值得文物愛好者仔細閱覽。
上海震旦博物館座落於黃浦江畔,館體建築由安藤忠雄所設計,館內收藏玉器、陶瓷器、佛像及畫像石刻等古代文物,倡導以“料工形紋”爲核心的古器物學研究,推廣古代器物的藝術鑑賞,將古物之美融入現代生活中,力行生活美學的實踐。本書是上海震旦博物館的開幕館藏圖錄,書中收錄88組件的館藏珍品,展閱此書猶如打開文化的寶盒,文物精粹盡收眼底,值得收藏與閱覽。
中國玉器發展到了魏晉南北朝,數量大幅減少,直到隋唐以後才重新蓬勃起來。此時的玉器受到外來文化、文人品味及庶民文化的影響,以服飾玉、陳設器、仿古玉、吉祥玉、把玩器及嵌飾器等品類爲主體,呈現實用性與生活化的新風格。本書選錄南北朝至清代的玉器237組件,分爲“北周~唐”、“遼金宋元”、“明代”、“清代”及“似玉材質”五大單元,分段呈現各個時期的玉器品類,書中收錄古玉專家吳棠海先生的專文,從古器物學的角度分析唐代~清代的玉器特徵,對於唐宋元明清玉器的鑑賞極有幫助,是學習鑑定、品味欣賞及深入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工具書。
佛像起源於印度,隨着佛教信仰的東傳而傳入中國,在中國歷朝歷代興起造像的風潮,產生許多別具特色的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裏的藝術瑰寶。但是,佛教造像的歷史淵遠流長,內容衆多,題材十分豐富,雖然看似親切,其實並不容易瞭解,因此筆者嘗試以古器物學的方法,研究古代佛教造像的特色,期能通過具體的現象分析,掌握它們的特徵,使讀者領會佛教造像的製作工藝與精神。本文首先概述“料、工、形、紋”的基礎研究內容。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