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保健資訊

高溫健康拉警報

今年天氣特別熱,6月初,氣溫就飆至攝氏38.7度,創下120年來單月最高溫,衛生福利部更是首次啟動「高溫」預警機制,提醒中暑高危險群,如長者、嬰幼兒、感冒、腹瀉或慢性病患者等,應避免長時間待在高溫環境,多補充水分。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入夏以來,全國因為高溫熱傷害而急診就醫人次已破千,國外報告顯示,急診病人數量依照氣溫高低呈現「微笑曲線」,當氣溫介於15至25度時,病人數最少;若低於15度或高於25度,急診量就會直線上升。

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高溫造成的熱急症,只要讓患者降溫就可以降低死亡風險。最讓人擔心的是,中暑不自知,延誤就醫時機危及生命。他解釋,散熱是人的本能,不過愈來愈熱的夏季,高熱和潮溼的環境,會導致體溫跟著一起上升,排不出去的熱氣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朱柏齡強調,當體內溫度超過人體基本體溫攝氏37∼38度,身體器官就會開始遭受破壞。當體內溫度達到攝氏40度時,生命中樞就會受到威脅。身體熱能無法散發時,剛開始會出現頭暈、虛弱、噁心、嘔吐、頭痛、臉色蒼白、皮膚出汗、溼冷、脈搏加快、微弱、暈倒、視力模糊、無法出汗、神智不清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到陰涼處休息,再補充水分。

如果患者出現中暑或熱衰竭,最好趕快送醫。朱柏齡說,搶救中暑必須把握黃金3小時,若沒在這段時間內把體溫降到38.5℃以下,除了容易產生橫紋肌溶解,患者還可能出現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若患者在郊區,最好先把上衣脫掉,在患者身上噴水、搧風,降低體內溫度,狀況好轉時再到醫院就診。

 

心血管疾病小心防範

高溫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殺手,研究發現,急性熱傷害會影響心肌功能,高溫會造成壓力,使血管收縮,引發心肌梗塞。建議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不要在高溫環境下活動。

國外有愈來愈多研究發現,心肌梗塞與氣溫變化有關,悶熱天氣脫水加上運動可能也有影響,心肌梗塞主要症狀為胸悶有壓迫感,但可能只維持數秒就好轉,若1周內症狀出現2次以上,就要高度警戒。若出現上腹痛、呼吸困難喘不過氣,也可能是前兆。

天氣熱,很多人躲在冷氣房,朱柏齡認為,室內外溫差大,血管擴張又收縮,容易發生頭暈或造成心臟負荷,建議出入冷氣房前要在陰涼處做溫度緩衝,在冷氣房也可披件外套;除此之外,戶外工作者最好每1小時在遮陰處休息10到15分鐘,並要保持充足飲水。

看尿液顏色補充水分

預防熱急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在高熱環境下活動時,一般60公斤成年人,1天至少要喝3∼3.5公升的水,最好定時補充而不是渴了再喝。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副理事長王士豪建議民眾,在3∼3.5公升的溫水裡,500CC的水可添加運動飲料粉,因為只喝水會造成體內電解質不平衡,引起抽筋、熱痙攣等不適症狀。

很多人會問,不渴也要補充水份嗎?王士豪解釋,夏天容易大量流汗,一定要隨時補充水份,等到渴了再喝,表示身體己經缺水了。他建議民眾也可以從尿液顏色判斷,身體是否需要補充水分出現無尿或尿液呈現深褐色、深黃色,代表水分不夠,建議多補充水分;尿液呈現淺黃色或清澈無色,表示水分已經足夠,無須大量補充。

民眾也可以透過呼吸味道察覺身體是否有缺水的警訊。朱柏齡表示,當身體缺水,口中能殺死細菌的唾液也會減少,因此呼吸時就會出現異味。此外,「捏皮試驗」也能測試身體是否缺水,民眾可捏捏看手背皮膚,正常狀況下,手一放開手背皮膚應該會立即彈回。

如果捏了放開數秒,手背皮膚仍皺縮不彈回,代表身體已嚴重脫水,必須趕快喝水,如果意識還清醒、只是感到疲倦,就應趕緊回家休息,如果持續感到昏沉、不舒服且體溫升高,就應就醫。

 

大熱天,躲樹下吸「毒氣」

高溫多喝水、注意防曬外,最好不要在樹蔭下乘涼,以免吸進「毒」氣。長庚毒物室研究團隊表示,根據研究樹木在35℃氣溫下,釋出的芬多精是平時10倍,一旦空氣中有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等空氣污染物時,芬多精和樹木釋出的揮發有機物異戊二烯結合後,會形成臭氧,影響健康。

美國的研究也發現,夏天洛杉磯的臭氧濃度很高,尤其靠近樹林地方。當天氣熱時,樹下的臭氧濃度最高,芬多精是在和空氣污染物結合後才會形成臭氧,這些空氣污染物多來自都市的汽機車及工廠排放出的廢氣,若在空氣清新的山區,反而可多吸收芬多精,它具減壓、減緩疲勞、有助健康。

 

長庚毒物室研究團隊提醒民眾,防高溫吸入「毒氣」,夏天不要做以下幾件事:

1天氣熱時,不要在樹下乘涼,或停留在樹木附近,以免吸入臭氧。

2車子在太陽下曝曬後,開車前應先搖下車窗散熱再進入車內,並將空調系統先開到車外循環,10分鐘後再開車內循環。

3車內盡量少放芳香劑等物品,以免遇熱散發出有毒的有機溶劑。

4車內盡量少放瓶裝水及塑膠水瓶,以免遇熱釋出微量塑化劑。2010年,—篇發表在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rospectives)期刊的論文,研究人員認為市面上之瓶裝水多為PET材質,於高溫下有微量塑化劑釋出的風險。

 

 

夏天,這些人要小心!

氣象局預測,今年氣溫可能飆到40度;朱柏齡提醒民眾,對抗高溫最重要的是多喝水,遠離高溫環境,特別是以下中暑高危險群,更應小心防範。

1 戶外或鍋爐工作者,如建築工、路邊停車收費員、農夫、廚師等。

2 馬拉松跑者。

3 服用感冒鼻塞藥、腸胃炎藥物者,會抑制排汗。

4 鎖在未開空調汽車內的老人、小孩。

5 住公寓大廈頂樓,未開冷氣或無適當通風。

6 體型肥胖者皮下脂肪厚不易散熱,高溫環境下應多喝水。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週一至五 09:00-18:00
0800-050-222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