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0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震旦博物館「館校合作」實踐 打造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

國內外館校合作經典案例

「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會理解。」秉承這一理念,德國2004年到2011年間的「學校@博物館」(school@museum)專案,結合博物館資源,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在教學方法上推陳出新,如繪畫、雕刻、手工類,遊戲類,表演類,博物館工作體驗類等,突破了傳統博物館教育以講解為主的模式,為學生打開想像的視窗,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

國內近年來開展「館校合作」的博物館日益增多。如北京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與北京市教育學院豐台分院聯合推出「中學生歷史教學實踐課」項目,以漢代歷史文化為主線進行歷史教學活動,至今仍是該博物館的教育品牌項目之一。上海博物館與中小學校合作設立「文博教育基地」,教育形式多樣,如手工體驗活動、校內流動展覽、文博徵文——夏令營活動、「未來考古學家」暑期特色教育課程和鄉土文化考察類活動等。

 

震旦博物館「館校合作」實踐 

自開館以來,震旦博物館就將「館校合作」視為教育職能的重要形式之一,與各類學校合作搭建教育平臺,為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提供學習和實踐機會。這既有助於培養青少年對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的興趣,也盤活了博物館教育資源,加強博物館與學校的互動。

出於對博物館建築特色的研究,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與震旦博物館於2015年合作建立教學基地,成為大學生校內學習的延伸和實踐。

為鼓勵中小學生利用假期走進「第二課堂」,震旦博物館積極參與和支持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推出的「家庭護照」專案,為青少年及其家庭參觀博物館提供優惠措施。與此同時,配套其「博雅大課堂」的項目,陸續走進學校,為中小學生介紹震旦博物館和館藏器物,通過遊戲互動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氛圍中瞭解中國古代文化藝術。目前,震旦博物館已成為最新一批「浦東新區高中生志願服務場所」,為學生提供各類志願服務崗位,並探討設計適合高中院校的項目。

震旦博物館致力於為公眾提供一處藝術欣賞、教育推廣、休閒生活的文化場所,其中教育職能隨著國內教育理念的演進日益凸顯。通過類型多樣的教育實踐,震旦博物館與周邊學校和社區的關係日益緊密,真正發揮出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課堂」效應和社會影響力。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