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0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讓運動變成一門好生意

奧運、世足賽、NBA籃賽、MLB美國職棒大聯盟、溫布敦網球公開賽、環法自行車賽、F1賽車⋯,一場場精采絕倫的賽事總是緊緊牽動著全球粉絲的心,而所帶出的龐大經濟利益同樣吸引人。2014年巴西世足賽就創造了13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各相關產業都雨露均霑大賺世足財。此外,諸如自行車和慢跑熱驅動運動休閒人口增加,其背後在在是不容小覷的商機。

 

生活型態和健康促進帶來運動風潮

一身時尚的休閒運動裝扮,俊男美女在海邊或公園慢跑、休假日則是騎著腳踏車趴趴走-這幾乎是所有時代劇中的必備橋段,其實也相當反映了這個時代某種族群的生活形態。附麗於時尚、讓自己更有自信與魅力,這是時下年輕人愛上運動的理由之一。但事實上,我們還有更重要的必須運動的理由,那就是健康,預約將來可以隨性行動、有尊嚴的銀髮生活!

 

台灣在2025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總人口的20%。而老年人的危機之一就是健康問題,若想擁有高品質的晚年生活,必須從年輕開始豐厚健康存摺,培養終生的運動習慣就是最好的處方之一。因此,可以肯定的是,運動經濟不只是運動場上的競技所衍生的周邊經濟效益,它其實是與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人生都息息相關的生活化產業。

 

慎選產業投入 創造運動商機

全球每年破兆美元的運動商機,是一塊令人垂涎的大餅。但是對廠商而言,最痛苦的莫過於「看得到卻吃不到」。台灣其實已有若干廠商受惠於運動經濟的崛起,如自行車、運動健身器材製造業者,以及供應機能彈性布料的紡織業者等。但若要讓更多業者從中獲益,建構一個利於產業發展的環境是必要條件。例如素有運動王國之稱的美國,透過經典賽事的舉辦、轉播和周邊商品的販售,每年就可創造近5000億美元的商機,而這樣的成就來自美國對運動所抱持的價值觀和所形塑的文化。

 

至於其他國家則往往透過政策的推動來創造市場。以新加坡為例,就透過舉辦知名國際賽事和興建硬體設施雙管齊下,來打造運動城市。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該國是全球第一個舉辦夜間F1賽車的城市,不僅吸引了國際觀光客、透過媒體轉播,城市璀璨夜景也無時差的傳送到全世界賽車迷的眼前;去年開始舉辦的WTA(職業女網大滿貫賽)和IPTL(國際網球超級聯賽),又讓新加坡成為媒體焦點(IPTL收視戶遍及125個國家的3億人口),並吸引了特殊對象的觀光人潮。而舉辦重量級國際賽事的前提是必需擁有大型的場地。新加坡政府為此砸下約300億新台幣興建足以容納5萬5千人的體育園區,其中包含了可容納萬人以上的室內體育館和周邊設施。今年的東南亞運動會就在六月時於該園區揭幕。

 

新加坡是城市國家,透過和國際賽事連結是其運動發展策略,對台灣來說,「慎選題目」同樣是運動產業發展的首要課題。例如雖然知道足球很重要,但我們缺乏巴西那樣的環境,至於棒球,我們有傑出的球員,而且台灣人對棒球擁有很多共同的記憶和情感,要發展這項運動會比足球容易;而自行車,台灣有享譽全球的自行車製造廠商,如巨大、美利達,加上台北市政府推動的You Bike創下每日每部車12次的全球最高周轉率,已具有整廠輸出海外的能量,這就是台灣在運動方面的優勢產業。

科技含量高的「傳統產業」照樣吸金

雖然台灣在很多重要賽事上並沒有直接參與,但是許多頂尖運動員身上幾乎都少不了MIT產品的加持。以2014年的世足賽為例,約1/3的參賽隊伍就穿著由台灣生產的運動服登場。這些標榜高彈性、快乾的科技布料,同時成就了「運動休閒風」的時尚潮流,創造出20億美元商機。

 

當產品從運動服裝延伸到時尚,所意味的便是商機的再擴大。而談到此類題材時,肯定會提到以生產彈性針織布為主的儒鴻。許多媒體以「爆紅」來形容其異軍突起,但是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卻直言,該公司蹲馬步已經很久了。儒鴻每年投入至少是同業三倍以上的研發經費(約三千萬元),持續開發各式機能布種,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洪鎮海還帶頭進行業界的垂直整合,從布料、染整、到成衣,一步到位。讓客戶從選布、設計、剪裁到完成樣品,只需三天時間。快速且精準的提供客戶需求,可說是儒鴻的獨門絕活。而和客戶共同成長,則是另一項秘技,例如和知名瑜珈服飾品牌Lululemon Athletica的合作,把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培養成業界知名品牌,儒鴻不只提供布料,還參與成衣設計製作,鴻鎮海驕傲的說「我們早已跳脫OEM格局,擁有ODM的能力,紡織業不只不是傳統夕陽產業,還是創匯的高科技產業。」成功培養一個小客戶,讓許多業者主動找上門,包括JC Penney、Nordstorm等知名百貨公司、商場以及運動休閒服飾品牌如Under Armour(UA) 、Nike、Gap等都是儒鴻的重要客戶。產品力、設計力和服務力,形塑了儒鴻的高度競爭力。

物聯網下的運動新商機

運動商機無限,根據歐盟統計,光是運動賽事一年的經濟效益就佔了全球GDP的2%,且提供歐盟地區730萬個工作機會,難怪各國政府與民間企業都緊隨這股潮流,開發運動商機。要提醒的是,在這個萬物聯網的新世代中,透過資通訊技術與設備,可以創新既有的產品或服務,讓新興業種破繭而出。例如掌握人手一隻智慧型手機的趨勢,各種和運動休閒相關的APP就應運而生。工研院產經中心副組長張慈映表示,當健康照護智慧化,應用服務的相容整合性提高,將使重視目標族群的分眾市場出現,例如過去我們看到的是「運動族群」,現在還可將它區分出重視美麗和體態管理的健美族群、重視運動休閒的健體族群或重視養生與照護的中高齡養生族群等,再依個別需求提供個人化的產品或服務。此外透過巨量資料、雲端運算、物聯網的加值分析,搭配智慧家庭的技術,也可以把健康照護的服務架構由個人擴展到家庭,透過整個家庭的連結,提醒彼此持續運動或把運動變得更有趣。

 

在智慧健康概念下的運動管理,從行動裝置和營運商、醫療器材廠商、服務與軟體廠商到個人或家庭,成為一個相互聯網的智慧生態系。物聯網下的運動經濟正是跨企業,跨產業的創新商機。讓運動變成一門好生意,就用科技打造智慧開始吧。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