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1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玩轉數位行銷

美國BCG顧問公司對企業高階主管所進行的一項訪談結果顯示,由於新的攻擊者不斷出現,大部分企業都認為,想要繼續生存下去,數位轉型可說是唯一的出路。面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數位衝擊,數位轉型已經是一個「要如何做」的當務之急。

時至今日,消費者在數位世界裡的話語權正透過各種網路平台與社群媒體不斷地被放大,我們只需要看看在網路上流傳的各種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使用者原創內容)、在論壇裡出現的各種消費者意見與討論,以及在社群平台裡的各種開箱文或使用意見分享、評價等內容,就可以感受到市場情勢的改變,並對整個行銷運作模式產生了根本上的顛覆。

玩轉行銷一:強調使用者體驗

如今,電通集團之前所提出的「S & S模式(Search & Share;購前搜尋/購後分享)」已愈來愈普及,愈來愈多消費者也從原來只是被動接受廠商offer的消費者,轉變為主動出擊的產消者(Prosumer)。有鑒於此,在數位轉型的過程裡,首要之務就是要扭轉行銷的基本心態(mindset)與操作模式,從傳統由廠商主導的B2C模式,轉變為由消費者主導的C2B模式,在其中,將由消費者端帶動影響整個產品、服務的發展。

當數位化時代來臨,小孩逐漸不玩積木、而選擇打電動時,讓樂高於2004年一度差點破產,為了突破困境,樂高找粉絲來當設計師,並主動開放程式碼與開發套件,進而成立開發者交流社群,這樣的C2B模式不僅催生了熱賣的Mindstorm機器人系列,也讓樂高順利地於2005年轉虧為盈,更讓樂高一路成長茁壯至今。

數位科技固然重要,但它們畢竟只是達成數位轉型的工具而已,其中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以人為本,並將消費者擺在最優先的位置,換言之,行銷者必須從消費者的角度與需求出發,而不是捨本逐末地以數位科技為核心。這樣的論述並非要貶低數位工具的重要性,只是要突顯消費者優先、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體驗)至上的重點。為了持續優化UX,行銷者可以藉由大數據分析等數位工具的協助,深入檢視消費者旅程、找出顧客的痛點與不方便性、發展出各種原型,以及測試解決方案,並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運作模式,創造出更好的UX。

數位轉型需要全方位的數位整合,以利轉型能夠順利運作,因此,企業必須致力於培養與提升數位整合的能力。數位整合的重點在於確保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方位整合行動,可以提供消費者無縫接軌的完美UX,其中可能涉及到跨工具、跨平台、跨部門、跨虛實、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界等部分的複雜多邊整合。

以虛實整合為例,許多人誤以為O2O便等於虛實無縫整合,但其實大多數時候並非如此,因為如果要真正落實虛實整合,無論是會員管理系統、CRM、消費者行為數據、線上/線下的通路與行銷/廣告運作等,都必須同步進行虛實整合,才能真正無縫接軌。

以台灣光華商場老店良興電子為例,眼看3C實體通路的競爭日趨白熱化,良興遂於2005年決定跨入電商市場,但馬上碰到的難題就是會員管理,其中包括會員是誰?如何引導既有會員註冊線上會員?線上與線下會員能否同步更新等。例如:光是人們的聯絡方式從市話進展到電子郵件再到手機,就讓判讀現在用某個手機號碼註冊的會員,是否和過去用某個市話號碼登錄的人為同一人出現困難,為了讓會員線上線下無縫接軌,良興開發了四、五個比對系統,並即時更新會員資料,也因為知道四十萬會員的面貌,以及他們的購買行為,所以良興可以精準地針對這群會員的荷包不斷挖深。

 

數位分析數位分析

玩轉行銷二:透過數位分析

數位轉型需要強而有力的數位分析能力,以做為轉型的堅實基礎, 在數位轉型的過程裡,唯有能夠擴大數據蒐集來源,將質化與量化的資訊有效整合,並具有分析、解讀數據的能力,才能即時掌握市場的變動與消費者行為的趨勢,並讓企業得以順利轉型。

為了能夠清楚地描繪出消費者輪廓,並深入掌握消費者的消費習性,行銷者必須擴大數據的蒐集來源,其中不僅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量化大數據,還包括質化的小數據(little data),唯有將兩者巧妙地加以整合與分析,才比較有可能拼湊出消費者行為與整個消費者旅程的全貌。

如何透過大數據分析,「預測」消費者的下一步,則是所有行銷者應該持續努力的方向,因為事後諸葛亮固然有其價值,但事前諸葛亮更值得期待。多年以來,Amazon就藉由大數據、ML與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蒐集、分析大量資訊,瞭解消費者的品味與偏好,推薦相關商品,並客製化顧客的網頁內容,一般人對這個部分應該比較熟悉,但德國電商龍頭Otto卻大膽地採取了更為激進的作法,該公司交給運算法做決策的權限範圍大到一個不尋常,並藉由AI與DL(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運算,預測消費者未來的消費行為,結果顯示,未來三十天的預測準確度高達90%,Otto允許這套AI系統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每個月自動從第三方選購二十萬項商品。整體來說,新的AI系統讓Otto的庫存減少了1/5,每年退貨量減少了兩百萬件以上,連消費者的等待時間都因此縮短了。

時至今日,還有許多公司尚未能夠善用所蒐集到的資料來創造價值,其中的主要障礙常常並非來自於資料的數量、品質或準確性,而是不瞭解可以利用哪些資料、如何利用,並進行有效的分析。如今,可以蒐集資料的源頭太多,所蒐集到的資料數量常常太過龐大且沒有結構,這對資料的利用與分析構成了很大的挑戰,基於此,企業必須找對的人使用對的工具,讓適當的資料被有效地分析與運用,這就是大數據分析(big data analytics;BDA)之所以備受矚目的主要原因。例如:Netflix根據消費者過去的觀賞影片的偏好與評論,不僅成功地發展出如「紙牌屋」這樣熱門的自製內容,還可以進一步「預測」使用者接下來會想看什麼影片。

 

玩轉行銷三:透過數位洞見

數位轉型需要仰賴「見人所未見,察人所未察」的數位洞見(digital insight),以做為數位操作的攻擊利器,因此,企業必須致力於培養與提升萃取數位洞見的能力。

數位洞見是數位化有效操作的重要核心,藉由數位洞見,行銷者可以更有效地瞄準TA(目標受眾)進行精準行銷,讓行銷運作可以獲得更好的ROI(投資報酬率)。在數位轉型的過程裡,企業常常會碰到一些瓶頸,例如:有些企業會陷入資料太多、無所適從的泥淖;有些則是對諸多資料只能霧裡看花地提出泛泛之論,而無法彙整出與眾不同的獨到見解。

要想突破諸如此類的瓶頸,其中的關鍵在於要用心地「聽其言,觀其行」,並充分發揮柯南追根究底的偵探精神與分析能力,對消費者的相關資料進行跨來源、跨平台的交叉比對與深入追蹤,例如:消費者經常在哪裡出沒、購買過哪些產品、經常上哪些網站、所關注的內容/議題與追蹤的人物,或平常會打卡的場所等。藉由深入的數位洞察,行銷者不僅能夠深入掌握一般調查所無法得知的內容與細節,更能夠因此對消費者輪廓及消費者行為/旅程有更多的瞭解與認識。

數位轉型需要改變心態與操作模式,行銷者必須顛覆過去,學習打造以消費者為中心的行銷生態系統,藉由全方位的有效整合與協作,以期能夠讓消費者可以擁有美好的UX與無痛點的消費者旅程。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