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2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緩解焦慮有訣竅 對抗臨場緊張,您可以這樣做

「別緊張!」「我更緊張了⋯」

臨場焦慮,對成長於應試教育環境的我們來說,它是無數人從小到大的噩夢。焦慮會——(1)佔據大腦記憶體,讓大腦無暇關注眼前的任務。(2)讓人們過分關注自己,無法從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3)讓我們不自信,轉而依賴他人,即使他人的意見並不靠譜。(4)因為這些原因,臨場焦慮會讓人們表現失常(參考附表如右)。

如何避免或緩解臨場之時的焦慮呢?很多我們直覺上認為有用的辦法,其實並沒有用。例如,刻意抑制焦慮被證明反而會增加焦慮。另一些辦法被證明行之有效,但卻不容易實施。例如:寫下當時的感受可以有效緩解焦慮,但有些場合並不方便書寫;對焦慮情緒重新評估,有可能發現焦慮背後其實是興奮,但對於重度焦慮而言,卻很難將其評估為另一種情緒。

頂級運動員的強迫症?

哈佛大學教授Brooks與其同事發現,應對焦慮,有一種古老的方法,它行之有效且簡單易行,那就是儀式。自古以來,人類就十分重視儀式,例如古人在彈琴前要淨手、端坐、肅容、齊足等。在當今,很多人會以儀式來應對焦慮,這些儀式不一定是宗教儀式。以運動員為例,著名網球運動員小威廉姆斯總是將浴室拖鞋帶到賽場,一發前拍球五次,二發前拍球兩次。「超級丹」林丹每次比賽都必須要帶六支手感一樣的球拍,即使最多只會用到2~3支球拍。儀式感最強的運動員當屬網球名將納達爾,賽前必須要洗一個冷水澡,必須拿著一把球拍走進球場,擺放在場邊的水瓶,商標必須面向他所在一邊的底線。

以上這些舉動有三個共同特點構成了儀式:① 固定的程式;② 具有象徵意義;③ 沒有明顯的功能。

後兩點可以把儀式和其他一些常規化的舉動例如習慣區分開來。習慣具有切實的功用而不一定有象徵意義,例如菲爾普斯入場前習慣轉三圈手臂,可以起到拉伸肌肉、提高靈活性的作用。而儀式中的一些行為只有象徵意義而沒有什麼切實的功能,例如納達爾賽前洗冷水澡並沒有何種實際功效,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煥然一新。

 

儀式的作用—四大問題,一個對策!

那麼這些稍嫌刻板和繁瑣的儀式,是否真的有助於緩解焦慮呢?Brooks等認為,臨場儀式有四個方面的作用:

1)儀式中如小威拍球五下這類重複動作滿足了人們對於秩序的基本需求,由此而來的控制感可以緩解焦慮。

2)儀式活動可以分散注意力,讓人們不去注意那些擔憂和焦慮。

3)在儀式提供的象徵意義面前,人們在任務中的表現如何,乃至人們自己都已不再那麼重要,因此對表現的焦慮自然也就得以緩解。

4)儀式具有安慰劑作用。不管儀式本身是否真的有用,只要當事人相信儀式的力量,就能緩解焦慮,提升表現。

在驗證上述觀點之前,Brooks等首先調查了人們在生活中儀式的使用情況,調查發現:在容易焦慮的場合進行儀式活動相當普遍,很多儀式並非宗教或習俗儀式。之後他們做了4個實驗驗證了儀式能夠緩解焦慮提升表現。

 

實驗場景1——公開唱歌

研究者分別進行了兩次實驗,實驗A對比有儀式和無儀式情形,實驗B增加了嘗試冷靜的情形。在有儀式的情形中,參與者執行如下儀式「在紙上畫出當前感受、撒上鹽,大聲地從1數到5,再把畫揉成團扔到垃圾桶」。在無儀式的情形中參與者安靜的坐1分鐘,在嘗試冷靜的情形中,參與者被要求盡可能的冷靜下來。之後參與者在一個陌生人(實驗A)或是一群陌生人(實驗B)面前演唱美國歌曲「不要停止相信」。最後實驗人員收集參與者的主觀焦慮(實驗A)、客觀焦慮(實驗B,以心率來反映)、卡拉OK系統給出的演唱評分等資訊。

•結果發現:在兩個實驗中,與沒有儀式或嘗試冷靜的參與者相比較,執行儀式的參與者體驗到較少的焦慮,歌唱的準確性更高。

實驗場景2——數學考試

實驗2檢驗降低焦慮是否為儀式提升表現的唯一方式。考慮到公開歌唱除了引發表現焦慮還會引發社交焦慮,實驗2採用數學考試這種只會引發表現焦慮的任務。401名成人被隨機分配到低焦慮有儀式、高焦慮有儀式、低焦慮無儀式以及高焦慮無儀式這4種情形之中,並完成相同的數學計算題目。

•結果發現:在高焦慮情形下,相比沒有進行儀式的參與者,進行儀式的參與者數學測驗成績更好。而在低焦慮情形下,不管是否進行儀式,參與者的數學測驗成績沒有明顯差別。

實驗場景3——隨機分配

實驗3檢驗儀式的象徵性意義的作用。120名成年人被隨機分配到有儀式、隨機行為、無儀式的情形之中。

•結果發現:相比沒有進行儀式的參與者,履行儀式的參與者數學測驗成績更好;而完成隨機行為的參與者並沒有比沒有進行儀式的參與者表現出更高的數學測驗成績。

實驗場景4——控制感知

89名成年人參與了實驗,被隨機分配到了有儀式和無儀式組。

•結果發現:相比沒有儀式行動,僅僅將一些行動定義為「儀式」,就能提高參與者的數學測驗成績。而將這些行為稱為隨機行為則不會帶來比無儀式情形下更高的數學成績。此外,相比將這些舉動稱為隨機行為,將其稱為儀式參與者就能體驗到更少的焦慮。而控制感知並非儀式影響個人表現的另一途徑。

 

管理啟示錄 

正如中國著名網球運動員李娜的自傳書名一樣,在工作中的很多時刻,我們要獨自上場,無人可以分擔和依靠。例如運動員要走向賽場、表演者要走上舞台、高管要拿起話筒發表一場重要的講話、醫生要面對即將到來的手術、銷售人員要面對陌生的顧客等等。在這些獨自上場的時刻,我們都希望能通過良好的表現來肯定自己,這是人類的基本需要。所以無論多麼優秀的人在臨場之時都難免會為自己接下來的表現而擔憂和焦慮。儘管我們明瞭擔憂焦慮於事無補,但卻難以自抑。

Brooks等的這項研究結論建議我們,看似形式主義的儀式,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應對焦慮、提升任務表現。而且這些儀式並不必是宗教和傳統儀式。因此即便非宗教人士,也應發展出一些簡單的儀式活動,組織也可以引導和說明同仁形成自己的個人儀式。儘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儀式的主要作用為緩解焦慮,對於那些不容易產生焦慮的工作場景,沒有實際功能的儀式可能真的就會變成繁文縟節和形式主義。

此外,也強調了信念的力量。儀式的步驟作為形式本身並不能緩解焦慮,只有相信這些步驟構成了儀式並踐行之才能緩解焦慮,一如佛教所強調的信、受、奉、行。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