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7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談台灣人才何去何從

曾經有個台商公司委託我們,在台灣尋找派駐中國的召募經理人選,職責主要是負責該公司在中國大陸的校園召募,我們在很短時間內,幫他們找到一個擁有超過五年台灣校園召募經驗的經理。人選是一個積極、能幹的女性主管,但在她到中國報到三個月後,有一天主動告知我們她決定要辭職,我詢問她要離職的原因,她告訴我雖然她在台灣和中國都是在做校園召募,但是在中國大陸執行所面臨的挑戰難度遠比台灣來得高。

她入職後的首要任務,是針對中國大陸39所頂尖大學(985工程)一一拜訪。中國大陸幅員廣闊,要跑遍這些頂尖高校,必須馬不停蹄的安排連續出差行程,這個星期可能在冰天雪地的東北吉林大學,下星期又要飛到四季溫暖的廣州中山大學,舟車勞頓、氣溫差異之苦,是台灣人很難想像的,再加上很多時候,她都是隻身前往,在晚間航班抵達、揹著疲憊身軀出機場時,卻又要面臨深夜獨自搭乘計程車的恐懼,身體上的勞累加上心理上的煎熬,讓自己決定退出。

人才的「可移動性」成為趨勢

最近這幾年,台灣在失業率高居不下的情勢下,如何擴大本地人才的就業機會,成為政府及社會大眾所關注的話題,也因此有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才選擇跨出台灣、走向國際,像這位女性召募經理前往中國大陸,去繼續發揮個人職場專長,擴展自己的就業舞台。事實上這十數年間,全球人才在網路資訊發達的推波助瀾下,以加倍的速度,跟隨市場成長板塊在國與國之間移動。人才的「可移動性」在這樣的趨勢下,也一躍成為企業找尋人才的重要選項之一。

想要參與全球人才市場的競合,首先必須具備的是國際觀,在面對國際人才流動的市場趨勢之下,與其抱怨薪資低落,不如以更積極的態度放眼全球,為自我尋找職涯發展更開闊的出口。但若想積極爭取其他地區工作機會,而又無英、日語等外語能力上的相對優勢,那麼就應該認真考慮將眼光放在大中華市場,尤其是仍持續高度成長、且身為台灣人又掌握中文語言優勢的中國大陸市場。

兩岸人民同文同種,曾經是否擁有台灣經驗,是中國大陸市場召募管理及專業人才時很重要的考慮因素,然而,隨著這十多年來,中國市場在全球化浪潮中的快速崛起,其本地龐大人才速食化的培育完成,讓台灣人才已不再擁有過去的優勢,現在必須與世界各地的人才,共同爭取中國大陸的各項工作機會。面對中國大陸劇烈的人才供給變化,台灣人才若想在求職競爭舞台上脫穎而出,加速培植個人關鍵硬實力與軟實力必須兼備,缺一不可,尤其是軟實力的部分,更是目前台灣人才所普遍欠缺亟需培養的。

培養快速適應文化的能力

在中國大陸就業,首重的軟實力就是快速適應文化的能力,文章一開始所提及的台灣校園召募經理的案例,最後失敗的原因,就是因為人選在中國大陸所遇到的困難,都是她在台灣職場期間所從來沒有碰過、甚至想像到的。面對中國大陸這種地理文化高度複雜的大型經濟體,除了必須具備進入市場所需的快速學習與適應文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將所面臨的各項挫折,轉化為繼續勇於接受挑戰的決心,才能持續就個人專業與當地人在職場上競爭,不致敗下陣來。

面對全球的人才,尤其是對岸中國大陸的競爭者,台灣人所需厚植的另一項重要軟實力是強烈的「企圖心」。我在台灣各大院校的演講常發現,會選擇坐在演講廳前排座位,或在課程進行中主動提問的聽眾,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來自對岸的交換學生。他們積極主動的表達及溝通能力,遠超過台灣的大學生。這也是我常與學校單位溝通交流時,建議學校要開設有關國際觀課程的原因之一。從大專院校就讀期間開始培養個人的國際觀,不僅可以讓台灣學生從透過關心國際事務,開闊個人視野與思考面,更能藉由觀察全球競爭消長,進而激化個人的企圖心,以更積極的態度培養與強化個人能力專長。

有關硬實力的培養,該選擇學習哪些跨國專業知識,可以從台灣的最大國際貿易國夥伴作為起點,也就是美國、中國、日本等國家,積極進行專業學習計畫,以建立個人在跨國商務上的核心競爭力。最快捷的方式是從中國下手,讓自己從了解中國實務,逐步擴展至具備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以HR人力資源從業者為例,不僅知悉台灣的勞動基準法,也要學習中國勞動法;擁有會計專業的人,除了懂得台灣的所得稅法、考取相關證照,更應該了解中國的稅法,修習相關的專業課程。之所以需要主動加強這些貿易國的相關專業法令及實務技巧,在於這些都是未來投入職場時,最有可能在業務上會接觸到的專業面。這部分的專業學習計畫,就需要台灣各大專院校的配合,主動開設國際貿易國的相關職類專業課程。此外,大學生在學期間,也應該積極爭取在中國大陸的實習機會,增加個人在其他地區工作的實務經驗,從學生時期累積個人的國際歷練。

在全世界人才流動的趨勢下,各式專業人才都虎視眈眈、搶攻中國大陸市場所提供的龐大就業機會,台灣人才所擁有的中文優勢以及產業經驗,加上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已經為自己拿到一張到中國大陸就業的門票,但若是沒有進一步掌握所應具備的軟實力與硬實力,在面對對岸及全球龐大數量的菁英人才,仍然有極大可能鎩羽而歸。

台灣人才唯有緊密掌握全球人才趨勢動脈,不斷惕勵自己、加速學習,主動迎接各項挑戰,才能為自己從台灣就業的紅海市場殺出,為個人的職涯開創更開闊的舞台,得以在全球就業市場上嶄露頭角,更重要的是能為台灣厚植國際人才競爭力,為未來的成長做更好的準備。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