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69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且膝蓋彎曲、久坐後起身時、或突然變換姿勢時,偶而會聽到清脆的彈撥音或摩擦聲音;且時常會感到膝關節突然無法使力,或是在某些姿勢似乎會鎖住。

一般人對「退化」性關節炎常見的迷思:

迷思1:它是自然老化的現象,只要年齡到了,就免不了受影響。

正解:一般大眾常誤以為骨性關節炎稱為「退化性」關節炎,因此很自然的,就會將病因誤導為「退化」、「老化」。過去,只有大約10%的「骨性膝關節炎」是確實知道原因的,如:膝關節內部構造(骨、軟骨、十字韌帶、半月軟骨)因外傷而受損、下肢骨折後癒合不正。另外,高達90%卻是原因未明、而被認為是「原發性」,只因流行病學的統計發現它與年齡有關,就認為是自然老化現象。

所以,膝關節「退化」與年齡應無直接關係,任何破壞軟骨的原因,日積月累,當然會呈現隨著年齡漸長,逐漸嚴重的現象,並非隨著年齡增長,軟骨組織就會自然老化。

 

迷思2:年輕人不會得退化性膝關節炎。

正解:任何疾病的形成都經過四個階段:醞釀期、臨床前期、臨床期、殘障期。對於因膝痛看診的病患,臨床醫師一般慣用X光片做診斷,然而X光片只是一種間接的診斷方式,無法直接看到早期的軟骨變化。「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軟骨破壞通常要到中年以後才會顯現在X光片上。

而軟骨的破壞是從年輕就開始的,日積月累,發病(臨床期)的年齡,與膝關節不當使用的強度以及頻率有關,因此,年輕人還是會因為膝關節使用不當,而得到「退化」性關節炎。同樣的膝痛問題,在不同階段尋求醫療,可能會得到不同的診斷,也可能因此而錯失了治癒機會。

 

迷思3:膝關節軟骨一旦破壞,就無法再生。

正解:我行醫三十餘年,直接或間接見證患者膝關節軟骨再生的證據無數,深信只要能改善膝關節的內部環境,軟骨絕對有自我修復而再生的能力。

如同人身上的各種組織,軟骨平時是處於破壞與生成持續進行的代謝平衡狀態。雖然主流醫界至今仍認為關節軟骨沒有或僅有低再生能力,但也有學者觀察孕婦生產前後及外傷後的病人,發現關節軟骨在胎兒、產後新生兒或人體受傷後,確實有明顯的增生及復原能力。

 

迷思4:膝關節退化與骨質疏鬆症(缺乏鈣質)有關。

正解:兩者並無直接關係。骨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osteoporosis)常被混為一談。前者是關節軟骨持續破壞造成的整個關節的疾病,關節內覆蓋在兩端骨頭表面,原本平滑的軟骨逐漸破壞、變薄,引起關節因發炎而腫脹疼痛、僵硬、變形,逐漸失去活動能力。後者則是骨骼本身的質與量逐漸流失的疾病,無聲無息,直到不堪外力作用產生骨折,才表現出疼痛、嚴重影響活動的症狀。因此骨質疏鬆並不會導致關節軟骨發炎或是破損。

 

迷思5:營養製劑或保健食品如:葡萄糖胺、軟骨素,可以有效控制膝關節退化。

正解:在商場上屹立不搖的葡萄糖胺(Glucosamine)相關產品引發很多有趣的社會現象:相關單位在藥品與營養補充製劑歸類上的舉棋不定、醫師面對它的複雜心理、民眾對用與不用的疑惑、相關製劑等進行如火如荼的廣告戰、在大賣場所見成堆促銷的產品、子女再購回以表孝心後的心安不一而足。更有勝者,有些保健文宣還刻意強調三十五歲的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高度建議提早使用這些關節軟骨營養補充製劑。

其實,葡萄糖胺及相關口服營養補充製劑(如軟骨素)對「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治療效果,除了傳統的「吃啥補啥」的心理作用外,主要是這些產品具有類似消炎止痛藥物的速效,可抗發炎以緩解疼痛症狀,能在短短幾天就讓使用者感受到效果。不過,迄今仍無足可採信的研究報告證實長期服用這些營養補充製劑,能改變膝關節持續「退化」的自然病程。

本文出自:時報出版社《自己的膝蓋自己救》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