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玉器專題 (11)
鳥是歷代玉器常見的題材,有的以寫實形象呈現,有的充滿神話性的色彩,但從古器物學的角度來看,歷代玉鳥的造型是隨著使用功能與製作方法的轉換而改變的,所以本文從形制功能與製作工藝的角度,分析商代—漢代的玉鳥特徵。
一、商代嵌飾玉鳥
商代玉鳥的造型特徵與製作方法息息相關,這是因為商代盛行一種孔緣上下突出的凸緣環,並發展出獨特的環形玉料分配法與旋轉切割法,將圓柱形的玉石分切成一個凸緣環與二個玉璧,而玉鳥即由此玉璧切割而成。
例如圖一為商代的玉鳥,此器的形狀微微彎曲,從其長度與弧度來看,是用1/4的玉璧製作而成的。玉工依照弧形玉片的形狀雕琢鳥形,使用砣具、桯具及三角稜條狀工具,切割出扉稜狀的冠羽和勾轉凌厲的鳥喙,以及向上捲起的翅膀和尾羽,塑造出直立式的側面鳥形。
鳥的足爪收於腹部下方,其下又突出一個素面無紋的短榫,榫內透穿一孔,可以插嵌在其他物體之上。相同的玉鳥造型亦可見於殷墟婦好墓所出土的鸚鵡玉佩上,其立姿插嵌的造型正是商代玉鳥共同的特色。
二、西周串飾玉鳥
西周盛行成串的玉珮飾,對於片狀玉飾的需求量高,因此常用片狀切割法將大塊玉石分成多片,再按照玉料的形狀來選擇適合的造型,做成各種象生動物玉飾,而西周玉鳥即在此時轉變為比較寫實的蹲伏狀態。
例如圖二為西周時期的鳥形珮,鳥首位於左上角,胸部朝前挺出,尾羽款擺於後方,足爪收於腹下,基本形態與真實的鳥兒相近。但是鳥喙前端加寬成釘形嘴,尾羽寬長末端分岔如魚尾,以及鳥足後方似有腹鰭等現象,則是西周玉工為了充分使用玉料所作的設計。
此種釘形嘴、蹲伏狀的造型普遍見於西周鳥形珮上,但是具體的輪廓與繫孔位置並不完全一致,顯然當時的玉串飾組合較為隨意,所以玉工可以依料施工,製成各種鳥形珮。類似的形制風格亦可見於山西省晉侯墓地63墓所出土的玉鳥上。
三、春秋佩飾玉鳥
春秋時期的玉組佩發展出固定的形制,組佩飾裡的玉質飾件都要符合「中軸平衡、左右對稱」的形制要求,而玉鳥即在此時轉變為小型的圓雕狀態,以「勒子」的功能出現在組佩飾裡。
例如圖三為春秋時期的玉鳥,此器以厚塊狀的玉料製作,鳥首呈渾圓狀,雙眼各居一側,前端突出勾狀鳥喙,翅膀收束在身體兩側,末端於背後相連,雙腳彎曲收於腹部下方,與寬短的尾羽構成平穩的器底,鳥身內部透穿一個天地串孔,可以用來穿繫線繩,連接上下方的玉飾。
相同的天地串孔亦可見於其他的象生玉飾上,如山西省長治市分水嶺84號墓所出土的玉虎即有類似的繫帶孔,可以作為使用功能的參考。
四、戰國佩飾玉鳥
戰國時期的組佩飾在春秋晚期的基礎上繼續發展,除了基本的玉珩、玉璧及龍形珮之外,還衍生出許多鏤空龍紋玉飾,這股創新的趨勢也影響到佩飾玉鳥的製作,產生新的玉鳥造型。
例如圖四為戰國時期的鳥形玉飾,此器的長頸豎直,尖喙向下作勾首狀,翅膀和尾羽皆朝上揚起,足爪張開環握,其中有一長孔從翅羽上緣貫穿到腹底,顯然也是作為子使用。
不過此器以寬厚的玉料製作,為了配合玉料的形狀,將翅膀安排在背上,其鳥首前勾、豎羽後揚的造型不僅是因料施工所作的設計,也能符合「中軸平衡、左右對稱」的形制需求。類似的鳥形玉亦可見於江蘇省無錫鴻山鎮越國貴族墓的出土物中,呈現戰國玉鳥的特色。
五、漢代紋飾玉鳥
漢代是玉雕紋飾全面立體化的時期,除了數量龐大的高浮雕螭龍紋、淺浮雕螭龍紋及片雕螭龍紋具有生動立體的形象之外,數量較少的玉鳥紋飾也在相同的技巧下展現全新的風格。
例如圖五為漢代的韘形玉佩,此器的主體呈尖頂橢圓狀的盾牌造型,周邊用藝術鏤空法透雕一龍一鳳,龍紋昂首曲頸,跨步行走,長尾飄垂在左邊,鳳鳥回首後視,鳥喙微啟,曲肢攀附在右邊。
雖然鳳鳥的體型較小,表面仍以凹弧面區隔肢體,造型則結合右側面、左側面及斜角俯視等形象營造立體感,而與螭龍紋之間的左右對立形態更是此時常見的布局,如江蘇省寶應縣天平鎮載埻漢墓出土的龍鳳韘形佩即可作為對照的參考。
歷代玉鳥因應不同的功能需求而設計,在相異的製作技法下發展出直立、蹲伏、圓雕、厚片雕及紋飾等不同的類型,值得仔細比較與鑑賞。而本年度的專文至此告一段落,下期將介紹新一年度的桌曆圖片,歡迎讀者繼續批評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