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石滋宜談經營之道——談深植正面意識 嶄露正面表現

想要成長、想要成功,就必需都朝正面思考,內心不要有怨恨他人的意識存積於「潛在意識」中,免於在無意識中失言,傷害了他人更傷害了自己,所以過去已存積的無知,就必需使用方法清除,而清除意識裏的無知就是這個意義。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不斷告訴自己一定要成功,而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深植了這種意識。本篇所談的意識正是「自我認知」,這並非自我的感覺或個人的優缺點,而是探討人性更深層的東西,即人心所涵蓋的「顯在意識(CONSCIOUS MIND)」和「潛在意識(SUBCONSCIOUS MIND)」。

所以我們必須先對「顯在意識」與「潛在意識」有最基本與簡單的認識。根據心理學研究「顯在意識」並不具長期蓄積資訊的機能,但它卻扮演着「潛在意識」的守門人(Watchman at the gate),而「潛在意識」則可長期記憶過去一切經驗,甚至於幼年時期,我們以爲自己已經忘記或完全沒有印象的記憶也蓄積於此,以及我們時時刻刻的想法、心願也同樣蓄積於此。最可怕的是,它沒有判別是非、對錯、善惡與真僞的能力,你一旦給它資訊,它「相信了」,它就會忠實於你,並找機會實現你的願望。有些心理學家就「潛在意識」比喻爲 Garden(花園、菜園或果園)。

我舉出以下二個過去在世界上曾發生的案例,使大家更容易明白。加拿大沙省 (Saskatchewan, Canada)的印地安族領袖戴維、艾罕納基(David Ahenakew),在2002年一個場合裏被當地記者問到:「你如何證明德國法西斯份子屠殺猶太人是正當行爲?」他回答說:「就像是在消除病菌一樣,因爲猶太人當時妄圖霸佔德國遠至全歐洲,這就是爲什麼希特勒要殺六百萬猶太人的原因,以確保他們無法霸佔德國或是歐洲,否則他們將佔領全世界。就像猶太人現在正在屠殺阿拉伯人一樣的。」

爲了這件事情,他在記者會上對希特勒屠殺猶太人的合理論道歉,他說:「我爲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恥,我要向法西斯大屠殺的少數生存者,及其家人表達最真誠的歉意,我的這些行爲完全與印地安族領袖身份不符合。」他雖然過去在印地安有很大的貢獻,並曾經獲得加拿大的勳章。因此加拿大猶太大會主席凱斯.藍迪(Keith Landy)將這一道歉稱爲「具有正面意義的姿態」,但又表示該組織仍要剝奪艾罕納基的加拿大勳章。

戴維、艾罕納基是原住民小區的重要領導人物,他在1968~1978年間擔任沙省的印地安族協會主席,1982~1985年出任加拿大第一民族大酋長,並曾在聯合國的土著事務委員會及世界原住民理事會任職過。身爲一位重要領導者,卻有這樣錯誤的認知,事實上,我認爲這是一種存在於「潛在意識」的無知,因爲你一直告訴潛在意識,你所相信的事不管是對是錯,它都會非常忠實地記住,它沒有是非的判斷力。 由此可知,「顯在意識」扮演着守門人的角色 ,而它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把「潛在意識」中所記憶的事爆發出來!

另外,美國參院共和黨領袖羅特(Trent Lott)在發表種族主義言論後被迫下臺,原因也是一樣的,在他的「潛在意識」中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2002年12月初,他參加前參院元老塞蒙德(Sen. Strom Thurmond)百歲壽辰。羅特在得意忘形下,大肆稱道塞蒙德當年打着種族隔離旗幟競選總統的往事,使得在場的人士感到震驚與不可思議!終於被迫辭去參院共和黨領袖的職位。

我用這兩個例子來說明,領導者「內向修練(inward Discipline)」的重要,事實上,我們經常可以從媒體看到政治人物或知名人物在不經意的情況下就做了不當發言,若想避免禍從口出,就必須排除內心「潛在意識」的無知記憶。

我在演講中講到這段話,就曾有企業家問我,如何才能不會無意的口出惡言或如何才能不憎恨自己的競爭對手?我說,就我知道有些人會透過宗教的方式,透過禪修,有時當自己將內心的無知,以真誠的歉意表示出來時會落淚。或者學習NLP(中文譯爲「神經語言係統」),NLP是由二位美國人於一九七八年發現,它是一種腦神經語言的程序(Program),透過NLP來改變自己的意識。

我就舉例告訴他,最近在臺灣有位知名的企業家,在尾牙時,喝了幾杯酒之後,就公開的說了一段話,爲了這段話,事後他也表示非常後悔。我說如果運用NLP就是把所有的思考都變成正面的,我們不僅不會憎恨我們的競爭對手,還會感謝就因爲他們做得這麼好,使得我們有更大的機會與挑戰,然後可以超越他們。因爲憎恨的念頭會阻礙我們進步,而感謝的念頭才能使我們謙卑而學習更多。

我更進一步告訴他,在《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從遊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我的解釋是,樊遲陪孔子在舞雩臺下遊覽時說:「請問怎樣才能提高品德,除去內心中隱匿的惡念,辨別迷惑?」孔子說:「問得好!先做事,後收穫,這不是提高品德了嗎?不斷清除自己潛在意識裏沉積的惡念,而絕不能再怪罪別人,不就能夠清除內心的惡唸了嗎?由於一時的憤怒而忘掉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連累到父母,這不是迷惑嗎?」

看到這段話,實在非常佩服孔夫子,能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能夠用這麼簡單的對話來使人很容易領悟,所以我說孔夫子真是人類最早的心理學家。故我們想要成長、想要成功,就必需都朝正面思考,內心不要有怨恨他人的意識存積於「潛在意識」中,免於在無意識中失言,傷害了他人更傷害了自己,所以過去已存積的無知,就必需使用方法清除,而清除意識裏的無知就是這個意義。

石滋宜

臺灣南投人,1937年生,東京大學工學博士。1982年受臺灣政府邀請,從GE加拿大公司去職返臺,導入變革工程(Reengineering)等先進觀念。 20餘年,奔走於世界各地,被喻爲「競爭力之師」、「臺灣自動化之父」。現任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