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熱,小陳喜歡在房間吹冷氣,並配上一碗好吃的芒果冰,真是夏天一大享受。但幾天後,小陳開始覺得疲勞、怎麼睡都睡不飽、頭暈、頭痛、噁心、體溫高、工作難以專注…等症狀,一開始以爲是感冒,吃了幾天感冒藥也沒好;後來看中醫才知道原來是中暑了,通過刮痧拔罐及服用中藥,總算恢復正常。小陳不免心裏納悶,我又沒在外面趴趴走曬太陽,爲什麼會中暑呢?
中暑的成因及症狀
人是恆溫動物,藉由腦下視丘的體溫調節中樞讓體溫維持恆定,當體溫過高時,體溫調節中樞就會傳達散熱需求,將表皮微血管擴張並促進汗腺排汗,使體溫維持在攝氏37度。但當長期暴露在高熱、潮溼、通風不良的環境下,或因劇烈運動,使人體吸收或產生過多的熱量,卻又無法有效散熱時,會造成體內溫度持續升高,組織遭受熱傷害,因而引發中暑。
輕度中暑的症狀爲噁心、頭暈、頭痛、倦怠、大汗、口渴、皮膚乾熱發紅、抽筋、心搏過速、呼吸加快等,此時如能及時處理,可快速恢復。若再繼續拖延,肛溫高於攝氏40度以上,就會導致高熱、抽搐、昏迷等嚴重中暑,須儘速就醫,延誤治療會有生命危險。
中暑分爲“陽暑”和“陰暑”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中暑可依成因分爲兩類:陽暑和陰暑。一般我們所說的中暑指的是“陽暑”,這種中暑大多是因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流汗過多而引起的。“陰暑”主要是因感受暑熱後,使用不當消暑方法所引起。
陽暑的成因與治療:
“陽暑”和長時間曝曬、散熱不良有關,好發於高溫下的工作者,例如建築工人、農夫、警察、軍人、廚師、馬拉鬆長跑者等。其他容易好發的族羣爲體質虛弱,體表血液循環差、排汗困難的人,例如:65歲以上的老人、嬰幼兒、孕產婦、心臟功能不良的患者、肥胖者、長期臥牀者、服用利尿劑的患者。當中暑發生時,可到通風陰涼處平躺,如果神志清醒,並無噁心、嘔吐,可飲用含鹽的飲料補充水份。中醫常用來處理陽暑的藥方爲“白虎湯”、“清暑益氣湯”、“生脈飲”加減,可以快速退熱,緩解中暑症狀。飲食方面可以多喝點微涼的綠豆湯、酸梅湯、綠茶,既能清熱解暑,又能止渴利尿;最好的解暑水果是西瓜,它又稱爲天然的白虎湯,能夠清熱生津。
陰暑的成因與治療:
“陰暑”通常是人們以錯誤的方式解暑引起的。例如在身體很熱的情況下,突然進入低溫的冷氣房或將電風扇對着身體直吹;或是在大汗的狀態下,洗冷水澡、喝冰水,瞬間低溫會造成體表及腸道的微血管急速收縮,身體難以散熱而引發中暑,常出現的症狀有體溫高、略怕冷、脖子緊、頭暈、噁心、乏力、腹脹腹瀉等類似感冒的症狀;最常出現在外勤、業務等經常要出入冷氣房的族羣。現代人因爲空調、冰品取得方便,很容易發生“陰暑”病,中醫常用來治療陰暑的方劑爲“香薷飲”、“竹葉石膏湯”,能宣散體表寒氣,也能清瀉暑熱。陰暑的食療和陽暑不同,出現陰暑的症狀時,不要吃寒涼的食物,例如冰品、瓜類、生食等,反而可以喝些生薑紅糖水,或是少量的酒釀,協助血管擴張幫助散熱。
炎炎夏日,要怎樣避免中暑呢?
飲食篇
一)溫食爲宜,少食生冷
夏季很多人喜歡吃生冷,例如涼麵、生魚片、生菜沙拉、冰水等,偶一爲之並無不可,但若長期吃會損害消化功能,體質虛弱循環不良造就易中暑體質。因此,夏季三餐還是要加熱食用,稍微放涼後再吃。口渴時不喝飲料及冰水,反而要多喝溫開水,幫助流汗來散熱。
二)補充水份,切忌牛飲
夏天容易大量出汗,因此要定時補充水份,不要等到口渴了以後纔開始喝水。
水份每天應攝取2000毫升,喝的時候要一口一口慢慢喝,水份才能被身體吸收。怎麼知道水喝得夠不夠呢?當尿量變少變黃時,表示水份攝取不夠,應儘速補充水份。汗出時鹽份也隨着流失,出汗較多時可適當補充一些淡鹽水,以彌補出汗流失的鹽份。
三)飲食清淡,多吃蔬果
夏季容易消化不良,所以平常應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例如稀飯、四神湯等。另外,多吃夏天的時令蔬菜,清熱消暑又能補充水份,常見的抗暑食物有:苦瓜、絲瓜、西瓜、黃瓜、冬瓜、芹菜、番茄、甘蔗、梨子、蓮藕、薏仁、綠豆、烏梅、草莓、豆腐、茶葉等。但腸胃虛弱者應適量攝取,大量攝取會產生腹瀉腹痛等問題;當出現大便水瀉、手足發涼時,反而要多攝取生薑,溫暖腸胃促進消化。
加味生脈飲
{藥材}黨蔘3錢、麥門冬5錢、五味子3錢、薄荷3錢、竹葉3錢
{功效}黨蔘能益氣生津止渴,消除疲勞;麥門冬能生津益胃,改善口乾舌燥;五味子能生津斂汗止渴;薄荷能疏風退熱、消除頭痛;竹葉能清熱除煩,通利小便。
適用:經常熬夜、胸悶、口乾、小便黃少、疲勞、身熱、汗多的人
去暑利溼茶
{藥材}東洋蔘1.5錢、荷葉5錢、決明子5錢、茯苓5錢
{功效}東洋蔘能益氣生津,消除疲勞;荷葉能清暑利尿,止渴除煩;決明子能利水消腫,潤腸通便;茯苓健脾利溼,改善身體困重、食慾不振。
適用:經常便秘、小腿浮腫、食慾不振、疲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