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被問到:怎樣才能找到好工作?面試的時候老闆畫了很多大餅,正式上班之後才發現跟面試談的完全不一樣,不僅流程混亂,老闆經常找不到人,反之,企業主抱怨同仁上班三天就消失,流動率極高,高薪挖來的人,也不一定待的久。這當中究竟出了什麼問題?企業主要找好人才,求職者要找好工作,雙方都有需求,但似乎都找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其實,對於企業主和求職者而言,除了大家所熟悉的薪資、能力、工作內容之外,還有一些細節被忽略了,纔會導致以上問題的發生。
首先,對於企業主而言,人才離職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由於“組織合適度”不匹配所致。一個人能否產出良好績效的關鍵因素,稱之爲“工作動機”(Motivation Fit),人如果沒有動力,就不容易有好的產出,更不可能有優異的工作表現。動力(Motivation)的來源由兩個方面所組成,其一爲工作合適度(Job Fit),其二爲組織合適度(Organization Fit)。
組織合適(Organization Fit)
就“工作合適度”而言,可以依照個人特質、性格、能力來判定是否適合某個工作或崗位,舉例來說,喜歡與人接觸的人,如果從事的是封閉、單一枯燥的工作,可能很快就離職了。不喜歡與陌生人打交道的人,卻硬要他從事陌生開發的工作,估計也做不久的。每個人都有相對適合的工作,可能是行銷、業務、財務、行政或是設計,然而,光有“工作合適度”並不足以促進工作產能與表現。
“組織合適度”同樣重要,這往往是許多人找工作的時候,容易忽略的重點。例如一位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可能在可口可樂當業務有非常傑出的表現,但是卻不見得適合在百事可樂工作。因爲從一家成千上萬人的大公司,到只有幾十個人的小公司,每一家公司都有獨特的“企業文化”,這與老闆的性格、教育背景、過往經歷密切相關,進而營造出不同的工作氛圍與工作環境。而每個部門在不同主管的帶領下,也會有屬於自己的子文化,能不能融入組織的文化氛圍也成爲能否快樂工作的關鍵因素。
從下列四個問題中
自我審視:
Q1 最喜歡什麼樣的老闆?領導風格爲何?(老闆未必指公司的大老闆,而是每天工作密切的部門主管,或是直屬上司。)
Q2 最不喜歡的老闆風格是怎麼樣的?
Q3 喜歡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工作氛圍?例如是階級分明、嚴格遵守規章流程制度的大公司,還是家庭式、同仁之間彼此熟悉的小公司;位於市中心的高樓大廈,還是在創意園區的Studio。
Q4 不喜歡什麼樣的企業文化、工作環境、工作氛圍?例如不能忍受辦公室沒有咖啡機,不喜歡階級過於分明等。
好好思考以上4個問題,相信對自己會有很大的幫助。企業在面試應聘者綜合能力同時,求職者同時也在考量領導風格以及工作環境。如果“組織合適度”不符合求職者的需求,那麼就算提供高薪、高職位挖角,求職者也未必能久留。
除了上述問題,還有一個重點就是薪資!薪資因素必須一併考量,纔有可能找到真正合拍的同仁。經常被問起,到底薪資的標準爲何?其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它需要綜合考慮整個市場環境的狀況。
1人才供給:
以英語口譯爲例,專業門檻很高,而這個專業的畢業生人數也少,有國際會議經驗的更少,因此供給小於需求,相對收入較高。
2企業需求:
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工作是業務,隨時都有業務人員的需求,尤其基層的銷售人員需求量最大,因此薪資相對較低。
市場需求量最大的工作是業務,隨時都有業務人員的需求,尤其基層的銷售人員需求量最大,因此薪資相對較低。
綜合以上,職缺越多,供給大,相對薪資結構就低,如果市場需求大,但是供給少,待遇就會水漲船高。因此企業主也需要對市場狀況有所瞭解,開出相應的薪資,才能找到合適的人才。舉例說明:招聘服務員,月薪2萬人民幣,應徵者必定從街頭排到巷尾;月薪5千,找一位設計總監,估計怎麼都找不到。
認識自己 發現工作
企業主找人才的同時,求職者找的是好工作、好老闆、好公司。前陣子一項調查結果發現,超過85%的人都有離職的想法。簡單的說,只要有好機會出現,85%的人都會義無反顧地離職;其中更有將近70%的人,會自己主動找工作機會。由此換算下來,每兩人之中就有一位有“主動辭職”的想法。再仔細去分析除了想換工作之外,想換崗位的人也很多。舉例來說,一位原本從事業務工作的人,因爲覺得辛苦,而想轉行政,這個例子顯示出許多人其實對自己認識不夠,導致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了不適合或是不適應的現象。
希望讀者可以通過本文提出幾個簡單的要點,自己列一個清單,在面試之前,應當更全面地去檢視自己的需求,認清自己的喜好,將這些問題仔細的思考,而不僅僅只是考慮薪資、福利、工作地點等,這纔是對自己負責,也更有機會找到合適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