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0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包浩斯百年系列(2) 百年「包浩斯」設計遺產一次看透

Bauhaus Museum Weimar 威瑪包浩斯博物館Bauhaus Museum Weimar 威瑪包浩斯博物館

雖然存在德國只有短短14年,但包浩斯學校對後世的改變卻是難以想像的,在工業設計、建築、應用藝術等領域都產生深遠影響。今年適逢包浩斯創立一百週年,德國的威瑪、德紹、柏林等城市,甚至遠在亞洲的台灣,陸續祭出嶄新的包浩斯博物館或特別規劃的展覽,有些還延續到2020年,為人們回溯這段延續一世紀的設計傳奇。

威瑪包浩斯博物館展出的搖籃《The Cradle》威瑪包浩斯博物館展出的搖籃《The Cradle》

創建於1919年的「威瑪共和」,是德國歷史上首次走向共和體制的嘗試,當年由德國建築師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創立的包浩斯學校,也在同時興起,可以說是與「威瑪共和」幾乎同進退。

 

從歷史軌跡可以看出,包浩斯經歷了三個主要時期,包括1919至1925年草創的「威瑪時期」、1925至1932年邁向完備的「德紹時期」,以及1932至1933年倉皇結束的「柏林時期」,最後終於不敵納粹政權壓迫宣布解散後,「威瑪共和」也在當年劃下句點。

前進德國東部 包浩斯設計大本營

循著這個軌跡,設計迷主要可在德國東部的威瑪、德紹、柏林這三座城市找到包浩斯遺痕,尤其前兩者在1996年被指定為世界遺產點之後,貝爾瑙(Bernau)的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遺址也在2017年被加進來,合稱為「威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浩斯建築及其遺址」。而為了百年紀念活動,今年也分別在威瑪與德紹這兩座城市,建成了兩座嶄新的包浩斯博物館。

 

威瑪的包浩斯博物館(Bauhaus Museum Weimar)搶先在4月起跑,為觀眾回顧1919年至1926年在當地留下的包浩斯遺跡。這座由德國建築師Heike Hanada和Benedict Tonon設計的新建築十分極簡,方方正正,毫無綴飾,遙遙呼應包浩斯的主張。

 

除此之外,威瑪還有一幢獨特的「號角屋」也在今年五月對外開放,與德國大文豪歌德的花園洋房互相比鄰。這棟建於1923年的立方體小屋,是包浩斯教師格奧爾格.穆赫(Georg Muche)為首次包浩斯展覽而設計,當時才二十多歲的他,將包浩斯的主張融入所有設計細節中,室內細部與家具則全出自包浩斯工坊,完整傳達了對於所謂「現代設計」的理想,成為少數完全落成於包浩斯立校時期的代表性建築。

造船積木遊戲,曾在包浩斯設計改造下展現簡約風格造船積木遊戲,曾在包浩斯設計改造下展現簡約風格

德紹最受矚目 完整呈現包浩斯理想

不過,對於最忠實的設計迷來說,位於威瑪與柏林之間的城市德紹(Dessau),才絕對是朝聖重頭戲。除了今年九月才剛剛開幕的嶄新「德紹包浩斯博物館」之外,格羅佩斯當初在首次遷校後,於德紹親自設計的校園經典建築群,依然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雖然有些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曾嚴重損毀,但已在幾年前進行重建,同樣被列入世界遺產。

 

在全體師生都投入新校舍籌建的背景下,可看到室內與家具都融入了包浩斯的理想。像是如今已成經典的鋼管家具—由馬歇爾.布魯耶、馬特.史坦(Mart Stam)以及第三任校長密斯.凡德羅等人設計的「懸臂椅」等,便是在此誕生。

 

走在重現當年的場景,可以遙想1926年包浩斯師生一起學習、工作、生活的樣貌,從內部陳設當中,也能體會包浩斯並不如表面上看到那樣冷冽、只講效率,其實在色彩美學的搭配、家具材質的運用上,也有領先時代的可觀之處。

柏林最後一戰 檔案館精華薈萃

到了包浩斯德國溯源現場的最後一站,則是人文薈萃的首都柏林。包浩斯學校歷時14年的歷程,亦在這裡劃下句點。雖然包浩斯在柏林只存於1932到1933年,委身一處廢棄的電話工廠勉強延續教學,還來不及留下任何重要建築,便在納粹壓力下關校。

 

不過,包浩斯創始者格羅佩斯在1964年設計的「柏林包浩斯檔案館」,則在他去世十年後,於1979年落成,負責收集、展示各種富有歷史價值的包浩斯遺產與文物。為了迎接這難得的百年紀念,這座檔案館也經歷大規模的翻修與擴建,很值得設計迷前往觀覽。

 

綜觀起來,德國的包浩斯遺址雖然只大致集中在三座主要城市,但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卻是無遠弗屆。如今最能體現包浩斯精神的另一場景,很多人都想不到,竟然會是在中東,而且是在1948年建國以來便紛爭不斷的猶太國度—以色列。

Haus Am Horn 威瑪號角屋Haus Am Horn 威瑪號角屋
《Wassily Chair》瓦西里經典鋼管椅《Wassily Chair》瓦西里經典鋼管椅

最想不到的包浩斯 竟然在中東

話說,納粹的興起,雖然斬斷了包浩斯在德國的延續,但除了一大批師生陸續前往美國發展,主掌各大設計學院教職,讓包浩斯的理論與理想,以另一種方式發揚光大;另外還有一批猶太裔建築師生,則決定落腳巴勒斯坦,參與了以色列建國的風風火火。

 

最顯著的例證,就是以色列門戶城市特拉維夫(Tel Aviv),在朝向現代都會的方向規劃出發展藍圖後,為逃離迫害而離鄉背井的猶太裔建築師,開始在此設計出一棟又一棟傳承包浩斯理想的建築,形成至今全球最大的包浩斯建築聚落。

 

特拉維夫市中心所謂的「白城」(White City),就是由這些懷抱夢想的建築人設計實踐的住宅、商店、劇院等建物組成,2003年也被列入世界遺產保護。

整體看來,雖然有些遺跡逐漸落入傾頹,但四千多棟包浩斯建築,已有一千多幢受到修復保存,而且很多都還在繼續使用當中,成為獨特無比的文化遺產。

Bauhaus Museum Dessau 德紹包浩斯博物館Bauhaus Museum Dessau 德紹包浩斯博物館
Bauhaus-Archiv Berlin 柏林包浩斯檔案館Bauhaus-Archiv Berlin 柏林包浩斯檔案館

特拉維夫「白城」 為包浩斯留下時代見證

包浩斯的原則之一,就是強調使用機能與價格合宜的建材,恰好十分符合特拉維夫建城初期的需求,於是成為新時代建築的實驗場。

「白城」的很多地標,像是前身為1930年代戲院的Cinema Hotel都是屬於這種風格。為了融入當地的風土環境,建築師先選擇了最適合當地沙漠與地中海氣候交織的白色,適切反射酷熱陽光,形成「白城」的獨特景觀。

 

再來,包浩斯建築在歐洲常見的大片窗戶,在此被較小而向內退縮的窗戶取代。突出的狹長型陽台,則提供良好的遮陽功能,好讓居民享受由海邊吹來的微風。平敞的屋頂取代了傳統房屋的斜頂,讓居民在露台可擁有更多社交空間,享受涼爽的夜晚。而高腳屋的概念,則讓住宅底層以柱子架高,除可停駐車輛,也讓孩子享有遊戲空間,更重要的是能讓通風更好,幫助建築降溫。

 

而在珍視文化遺產的風潮下,特拉維夫市府也於2009年通過立法,致力維修、保護這些經歷時間汰選而存活下來的一千多幢包浩斯建築。德國政府甚至在2015年與特拉維夫市府達成協議,由德方挹注280萬歐元,以十年為期協助修復這些體現現代建築發展的生活遺產,讓世人得以見證現代文明發展的軌跡。

Tel Aviv-White City 以色列-特拉維夫-白城Tel Aviv-White City 以色列-特拉維夫-白城

ABOUT 亞洲也瘋包浩斯

不只德國熱烈慶祝包浩斯,台灣也有相關紀念活動熱烈展開。除了暑期開始在松菸台灣設計館推出「包浩斯 然後呢」主題展至11月,規劃4大展區、3大互動裝置,完整回顧這項設計運動。另外在「關渡藝術節」系列活動,也由「關渡美術館」與台北歌德學院合作推出「虛擬包浩斯」互動展,展期直至2020年1月,展現台灣藝文圈對包浩斯紀念熱潮的高度關注。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