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第七屆傳善獎得獎機構獲得三年(2022~2024)穩定支持,這三年透過專家顧問的陪伴,機構將創新的實戰寶貴經驗無私地與各界分享。會中並以機構進入社區服務所需的跨界多面向合作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傳善獎於4/30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第七屆經驗分享會,邀請第七屆八家得獎機構將這三年來用錢、用人、用時間所獲得的成功與失敗經驗,與現場超過200位社福界及關心公益的夥伴們分享,希望能讓更多機構減少摸索與試錯成本,讓社福界的進展能走得更快、更穩。
第七屆傳善獎得獎社福機構為「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台灣城鄉永續關懷協會」、「揚生慈善基金會」、「黎明教養院」、「罕見疾病基金會」、「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勵友中心」,服務涵蓋多元面向。本次經驗分享會規劃四大主題:兒少、組織轉型、身心障礙、長者與照顧者,由機構代表分享這三年來的成長與挑戰,搭配顧問老師的陪伴、觀察與回饋。期盼透過真實經驗交流,提供更多社福組織可參考的實務借鏡及服務優化、轉型的心態準備。
社福機構的創新成長,從方法優化延伸到思維拓展,轉型是必經之痛,也伴隨服務跨出去隨之而來的挑戰。跨越時空限制,數位轉型拓展服務觸及面,但工具穩定性與使用者適應性,卻是影響服務傳遞的關鍵。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以科技突破教育不平等,然而疫情後原出版社不再續約,需下架全部線上資源,因而打造多元共創教育生態系;揚生慈善基金會為縮小長者數位落差,打造數位生活圈,在初期因不理解數據意義而錯過最佳改善時機。跨入社區打造更完善的服務,然而募足款項、集結人力,然後呢?這一跨,影響了哪些利害關係人?罕見疾病基金會進駐新竹關西成立了罕病家園後,經歷居民抗爭,展開一連串理解行動,辦理數場說明會,盼更多人認識罕病知識。跨足畜牧業的黎明教養院,因物價上漲導致雞舍工程延後、蛋價崩跌產銷困難,發現「跨領域」牽涉更多、更複雜的課題。每一個真實的「跨出去」雖有代價,但也更貼近機構服務的未來藍圖。

今年分享會專題演講以「『跨』進社區的共好策略」為主題,邀請到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陳美伶董事長分享與地方共生共榮的重要性。陳董事長指出,社福機構跨進社區,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打開耳朵、邁出腳步,放下本位與執念,「專業能力固然重要,但痛點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只有合作分工、做中學、學中做才能開啟契機」,建立信任感獲得在地的認同,藉由科技讓人回鄉而不外走就是地方創生成功要訣。微光行動協會秘書長侯勝宗從協會長期推動的「微光行動」出發,探討非營利組織如何以「局外人」身份進入偏鄉社區,展示非營利組織如何整合政府政策、企業資源與在地民眾的跨界合作,讓每一位在地司機成為偏鄉的微光,藉由載送長輩就醫、運送食物,增加個人收入,並且解決社區服務人力短缺的困境。

傳善獎推動社福機構互助學習,誠實面對組織不足之處,嘗試尋求外部資源或顧問,以專業分工提升組織效能,勇敢跨越舒適圈,共同打造更美好的社福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