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84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零售VS.新零售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這兩年有一個概念特別火,那就是新零售。到底什麼是新零售? 無人超市等於新零售嗎?盒馬鮮生是新零售嗎?天貓小店是新零售嗎?京東的無界零售是新零售嗎?新零售的標準是什麼?  

 

什麼是零售?

追本溯源。要理解新零售的概念,首先我們要理解什麼是零售。 

 

走在路上,沿街開了一家服裝店,這是零售;社區門口開了一個超市,也是零售;甚至,如果街上一個扛著糖葫蘆在路上吆喝的老大爺,當然也是零售。  

 

通俗地說,零售就是我們怎麼讓產品和使用者之間產生關係,如何把產品賣給使用者,或者反過來說,如何去為使用者找到產品。  

 

比如:蘇寧把海爾的冰箱賣給消費者,反過來也可以說,蘇寧是讓需要買冰箱的消費者,找到了合適的海爾冰箱。所有能把人、使用者和產品連接在一起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之為零售。  

 

那到底是如何在用戶和場景之間不斷發生連接和交互的呢?我認為,讓使用者和產品之間發生連接的有三樣東西,即資訊流、資金流、物流。 

 

透過下面的例子簡單理解,比如:我們去商場買件衣服,我打量一件衣服,觀察材質、價格,結論是這件衣服還不錯,這些其實是商品的「資訊流」。倘若我刷卡買單,這是「資金流」。刷卡之後,櫃檯員工裝好袋,遞到我手上,這是「物流」。  

 

這樣的邏輯運行了幾十年,甚至上千年,一直沒有試圖分割開過。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到來,它們發生了新的變化。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新零售」的原因所在,正是因為零售行業出現了一些新的基礎要素,導致零售的形態發生了變化。  

從場景的角度來看新零售

從資訊流來說,如在婦女節促銷活動中,消費者在線上天貓超市發現只賣1.6元人民幣,線下超市裡卻賣1.8元人民幣。所以在活動當天,很多人都在逛沃爾瑪或者家樂福超市,但最終還是在天貓超市下單購買產品。這樣超市零售商一定會憤憤不平:你們只是到我們店裡來體驗產品,卻線上下單?  

 

這就意味著,人們去超市,超市把商品展示出來,目的是提供資訊流,讓人們做出買或不買的決策。  

 

而展示資訊流是需要成本的,比如:店面的租金、人工費、電費、水費、消防費等。為什麼超市願意花這麼多成本展示資訊呢?因為只有這樣,消費者才能完成零售交易的資金流和物流。在超市裡,消費者獲取資訊流和資金流是同時完成的。但如今,資訊流和資金流被切割開了,消費者可以從線下獲得資訊流,線上完成資金流和物流。 

 

2019年的「雙11」天貓賣了2,684億人民幣。這相當於整個喀麥隆共和國或者拉脫維亞共和國一年的GDP。之所以有如此大的營業額,就是因為天貓高效的搭配上資訊流。   

 

即便如此,仍然有些產品在線上是不好賣的。如果要買一個床墊,在網上只能看看參數、規格,但卻不能躺在床墊上,親身體驗床墊對全身的支撐。這種體驗是很難線上完成的。也就是說,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了高效的資訊傳遞,但消費者損失了對產品的即時體驗。  

 

所以,新零售出現了 

我曾經對雷軍做了一個訪談,他和我分享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把小米手機和紅米的銷售情況進行對比,紅米線上的銷售情況賣得更好。因為線上比較手機的參數後,很多人會選擇購買紅米。而線下,小米手機卻賣得最好。因為消費者線下門店通過觸摸手機的實物,會感覺小米手機的手感好一些。擁抱新零售,就要把線上的高效率和線下的體驗性結合起來,讓消費者在享受高效率的同時回歸體驗性。 

 

但在資金流這件事情上,人們線上完成的基本都是小額支付,大部分人是不敢線上進行大額支付的。因為線上信用體系還沒有完全搭建,但這線下卻是沒有問題的。這也就意味著大宗商品、大額交易更適合線下完成。  

同樣遇到問題的還有物流。過去,我們線下買東西都是「人找貨」。人們去商場買一個東西,是人在移動,從而接近貨物。

 

這種邏輯演變到今天,在如今的電商時代,人們可以在家裡買到全球任何地方的貨品,已經變成「貨找人」。當物流演變成「貨找人」後,全世界的貨都會奔向消費者,價格也會拉平。  

 

電商在物流上出現了巨大的優勢,消費者可以買到全球的商品。但是,電商在物流上面也有一個巨大的弱點,損失了即得性,這也是線下零售的一個巨大優勢。  

 

雖然有一些商品的即得性,我們可能不在乎。比如:你想去買衣服,今天拿到和三天之後拿到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有些東西的即得性很重要。比如:在家裡做飯時,突然發現沒有鹽了,這時就會在乎鹽的即得性。而什麼地方對即得性幫助最大呢?就是社區便利商店。

 

所以,如今有一個現象挺有意思,那就是超市越來越難做,但便利店卻發展勢頭正猛。電商在突飛猛進了幾年後,如今發展開始趨緩。2015年,大陸電商消費總額加在一起,只占大陸消費品零售業總額的10%,某些特殊品類大約在20%左右。  

 

在很多人認為電商已經統治全世界時,事實上電商只占大陸消費品零售業總額的10%~20%。剩下的80%~90%的交易依然發生於線下。為何如此?這是因為線下零售捍衛了三個重要的特性:「體驗性、可信性和即得性。」  

 

基於線下這三個特性,新零售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把線上的高效性、便捷性和線下的即得性融合。所以,到底什麼是新零售?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提高資訊流、資金流、物流的效率。如果把使用者和產品之間的距離拉近,就是在做新零售。  

 

從人的角度來看新零售

從人的角度來看,「新」永遠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任何時代都有屬於那個時代的新零售。  在習慣於線下小賣部的時代,我們認為大超市就是新零售;在互聯網時代,經營超市的人可能認為電商就代表新零售;站在電商的角度來看,線上線下融合,更高效率的資訊流、資金流、物流才是新零售。  

 

用電商的語言對零售做一個切割,就如下面的公式:  

流量×轉化率×客單價×複購率=人

 

那麼,如何提高這四個參數呢?比如:口碑經濟能提高流量;社群經濟帶來人群和產品的精准匹配;運用大數據合理提高客單價;會員經濟結合促銷帶來更高複購率等等。

 

新零售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總結起來,新零售是資訊流、資金流和物流的萬千組合。新零售是流量、轉化率、客單價和複購率的更高效率;新零售即是設計、製造、供應鏈,B2B2C的整個環節不斷提高。 

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劉潤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