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仁塾塾長——徐重仁 走舊路,到不了新地方

圖.文/天下雜誌出版社
2019年 10月 No.579
重仁塾塾長徐重仁將其人生近四十年的時間,奉獻於台灣的流通產業。其中帶給他最大的經營事業之心得是,很多做事的概念及原理原則,並不會隨著時間而改變,改變的只是訴求的方法及情境。如同無論是中小企業、微型企業,或是個人工作室,其面對顧客及消費者的道理大同小異。只要掌握原則,秉持初衷,堅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市場一定會給你應有的回饋。

缺乏資源、也沒人教,怎麼把生意做好、做大?

最近,我有一些機會和幾位年輕朋友深談,他們有的是上班族,有的是自己創業當老闆,有的則是接手家裡生意,試圖轉型,開發更大市場。這些年輕人都很有衝勁,也很肯做事,每個人都熱血地在描繪未來藍圖。

一般人在工作或經營事業時,都想以最大努力來創造更好的績效,想法很多,只要認為是好的,就會去嘗試。這種精神值得讚賞和肯定,不過我也發現,多數人往往有一個盲點,就是「見林不見樹」,或是「見樹不見林」,缺少整體性的概念。我認為,比較周延的做法是,利用「環狀思考模式」來磨練自己。

一)第一步要先找出「核心」
任何事業都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也就是了解什麼是顧客的需求,以及顧客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模式。當市場需求明確之後,必須確定事業的「核心」商品或服務,然後加以精耕。

二)找出「第一外環」的機會
當核心趨於穩定後,再來是進一步思考「第一外環」的市場機會,也就是核心事業的主顧客有什麼延伸的相關性需求。
以現在很夯的健身中心為例,參加健身中心的會員,幾乎都是比較重視健康的族群。他們除了每天,或偶爾來健身之外,可能還有其他與健康相關的資訊及商品需求。
因此,我們可以深入探討,並發掘顧客潛在需求,進而提供適當商品或資訊,以創造外加效益。

三)接續找出「第二外環」、「第三外環」的機會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發掘顧客其他關連性需求,這樣的模式來尋找市場機會,一圈一圈地往外擴散,無形之中,市場就被做大了。當然,有些顧客需求可以被清楚掌握,但也有部分需求是不明顯的,甚至,消費者有時也不太清楚自己還需要什麼。

全文未完...

欲閱讀完整文章,請先登入會員。尚未成為會員加入會員即可免費閱讀!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343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城邦媒體集團執行長——何飛鵬 自在慢行,活在當下

在職場上全力衝刺的你,是否常感到時間不夠用,每天都被排滿的行程追著跑?城邦媒體集團執行長何飛鵬長的前半生,也都在和時間賽跑,事事求快,因而對許多事只留下模糊的印象。驚覺到這個現象後,他開始練習放慢腳步,凡事預留時間,仔細體會生活的每一刻,領悟到「自在慢行,活在當下」的智慧。這並非要你凡事都慢條斯理,而是在衝刺的過程中,懂得適時停下,讓自己有空間看見選擇、整理思緒、感受當下。

薩提爾溝通引導師——李崇義 用對話重啟職場關係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都能夠替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如果有人只看到別人的所做所為不符合自己期待就忿忿不平、自怨自艾,沒有動力改善當前的困難,他很有可能並未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也都可以為自己負責,面對自己的課題。

建築設計大師安藤忠雄 以「青春」動力 寫下設計之詩

身為最廣為人知的日本建築師,自學而成的安藤忠雄不僅以建築名揚全球,獨特的人生歷程也為人津津樂道。繼2017年以「挑戰」為題的個展之後,近期他所設計的大阪文創空間「VS.」也舉辦一檔以「青春」為題的特展,除回溯他自1969年起始的設計生涯,也為觀眾預告這位大師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動工的作品,展現他對建築美學持續不懈的耕耘與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