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平行 社福界需要的創新與支持

圖.文/陳永泰公益信託
2022年 7月 No.612
公益平行 社福界需要的創新與支持
隨著科技進步、經濟環境改變、資源卻也更為分散,不僅企業需行銷、創新,社福機構也需要透過創新來回應社會的改變。民眾對社福團體如何行銷、創新的期待跟想像又有多大的落差呢?

服務與行銷不該是零和賽局

新冠疫情警戒,捐款人的荷包也跟著縮水。根據臺灣公益責信協會發布的《公益觀察 2019:正在消失的善意》報告指出,從2004年至2016年臺灣整體捐贈戶數只剩金融海嘯前的 3 成,而且還在持續減少;但每戶平均捐贈列舉金額增加,使得捐款總額仍能維持相當水準。這個數據顯示繼續捐款的人,平均捐得更多,但也表示著捐款人數持續下滑,是社福機構不得不重視的現象與隱憂。
社福機構是社會重要的支持網,這個網不能破,需要各界的捐款挹注。該如何讓更多人關注社福機構、產生認同,甚至成為穩定長期的捐款人呢?與社會大眾做更多的溝通、教育是可行的方式,透過行銷傳遞社福機構服務的內容,可以讓有需求但不知該跟誰求助的個案有機會主動求助;另一方面,透過行銷溝通,社會大眾和民間企業可以意識到社福機構想解決的社會問題與執行成果,進而了解、肯定和願意支持。
以勵友中心為例,他們沒有專職行銷人員宣傳,攤開他們的財報來看,每年編列在廣告與公關的費用不到1%,造成勵友中心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在獲得傳善獎後,開始做中學行銷與廣告,從社群經營、數位廣告投放,到推出義賣商品,都是創新的嘗試。同時,勵友深耕在地社區活動,連結里長、在地議員、企業等,讓社會大眾有機會更認識他們,對於服務與成果產生認同與捐款,進而提供個案更好的服務,讓社會的安全網持續運轉。

 

公益平行 社福界需要的創新與支持有了young少年創意基地,勵友提供的服務不僅更多元,也更能吸引少年們參與和嘗試。

專款專用的二面刃,社福自主財源的重要性

錢從哪裡來?民間捐款、政府補助及業務收入是社福團體的三大收入來源。陳永泰公益信託觀察到傳善獎支持過的中、小型社福機構中,約有3成機構主要是仰賴政府補助,甚至有少數幾家機構來自政府補助的收入比例超過8成,代表這些機構過於依賴政府,若未來施政方向突然改變,極有可能會造成機構收入驟降或是組織調整困難。
申請計畫是兩面刃,在資源、影響力有限的情況下,中、小型社福機構往往選擇申請政府專案來補貼財務缺口,雖然政府專案申請需要繁複的程序與文件,但一旦熟悉後難度就會大幅下降;部分專案也包含補助人事費用與培訓機會,對社福機構經營與人事的穩定帶來好處。
然而,社福機構承接政府專案會造成幾個問題。在執行時為了符合專案結案需求,社福機構有可能偏離成立的初衷,服務的價值不復存在。再來是專款專用的要求,限制了社福機構創新與改變的可能性。但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善用政府專案與社會資源,同時做到創新與另闢財源的雙贏模式。除了透過行銷帶來穩定的財務狀況,也積極尋覓各種資源,嘗試達到自主財源的各種可能辦法,期盼能走出一條永續經營的路。
政府的補助是一時的,長遠來看,社福機構應以策略性佈局來思考政府的補助,承接與組織存在目的相近的專案,使其成為組織運轉的動力之一,再透過內外部資源的整合,找到創新餘裕與自籌款項的能力,使善意成為正向的循環。

 

公益平行 社福界需要的創新與支持台北市視障者家長協會致力於改善視障者的處境,讓視障者能獲得平權並充分參與社會。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778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震旦人公益行動「溫暖隨行」 點亮希望 與愛同行

震旦志工參與屏東啟智協會的母親節公益活動,感受到身心障礙孩子與家人之間深厚的情感連結。學員努力表演感謝母親,展現真摯愛意,讓大家深受感動。這份陪伴不只給予,也得到收穫滿滿的溫暖與力量。 

第七屆傳善獎經驗分享會 社福「跨」出去 迎來共好社會

2021第七屆傳善獎得獎機構獲得3年(2022~2024)穩定支持,這3年透過專家顧問的陪伴,機構將創新的實戰寶貴經驗無私地與各界分享。會中並以機構進入社區服務所需的跨界多面向合作為主題進行專題演講。

震旦人公益行動「溫暖隨行」 用愛實踐溫暖的力量

互盛志工參與世界展望會舉辦的陶藝杯墊教學活動,看見孩子們開心創作,每個作品都展現創意與成長。透過活動感受到公益的意義,不只是給予更是陪伴與傾聽的溫 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