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8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尊重、包容、同理心 讓年輕世代發揮綜效

世代更迭、學習成長的過程中,期許年輕學子「成龍成鳳」的師長們,面對稚嫩、淘氣、不用功的學生,總有「恨鐵不成鋼。」的感慨。全球經濟發展,即將邁入「多元整合」、「新興科技」、「服務為王」的新時代;80、90甚至00後的人才躍上舞台,在詭譎多變的環境中,迎接多元艱鉅的挑戰,然而,科技創新、全球連動、地緣政治等等風險正迎面襲來。

 

「重重關卡」、「步步驚心」尚不足以形容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企業營運,乃至個人職涯所面臨的艱險;世代共融、集智創新,成為因應變局唯一有效的解決方案。世代融合是社會與企業的共識,但我們仍面臨以下的挑戰。

 

人力的結構性問題嚴重

少子化成為全球嚴重的危機;根據台灣國發會統計2022年8月的人口推估報告,2022年大學入學年齡人口為21.9萬人,到了2040年將只剩下15.6萬人,遽降近30%。

 

預計自2021年大學生首度跌破百萬人後,大學畢業生每年將年減1,000人,到2023年只有84.7萬人。再從宏觀的視角來檢視台灣工作年齡人口,由2022年的1,630萬人,推估到2070年,將減少一半以上,來到699至828萬人, 所有的數據與趨勢,都顯示人力的大幅銳減,已無法應付產業未來的人才需求。

 

年輕世代的信心危機如野火燎原

 

一位24歲的美國紐約年輕工程師,2021年7月26日,在TikTok上的hashtag「#Quiet Quitting」引爆熱議;截至2022年12月7日,短短近五個月的時間,已有近35億人針對「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關注與討論,這是個值得省思的重大職場現象。

 

35億人的關切,代表什麼意涵與影響力?2021年大陸年輕世代,面對「低薪」、「高房價」與「經濟獨立無望」的困窘,興起了「躺平主義」的思潮,藉由網路社群,快速在亞洲如韓國、日本的同溫層中漫延;整個社會與職場,都籠罩在一股「顛覆傳統工作價值觀」的新思潮。

 

這一代的青年朋友,做出人生中的另類選擇——「躺平」;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育、不消費、不追求升職的「六不主義」成為職場上班族,尤其是年輕世代的職場DNA。

 

在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的職場循序中,「躺平主義」及「安靜離職」,顯然已從檯面下躍居職場主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這股風潮,勢必影響人力資源的世代傳承。

 

不同世代的價值觀整合不易

所有企業都面臨「跨世代」的組織生態,一家存續20年的公司,可能同時存在50後至00後等五個年齡層;不同世代的磨合、溝通與傳承,是經驗與知識的延續,也需要尊重、包容彼此的差異。

 

然而,根據104人力銀行的調查分析,60~50後與00~90後的工作價值觀有差異(表一),此外,新世代人才呈現的特質(表二),也與職場中生代及主管的想法與行為模式差異甚大。 

 

如果,無法建構彼此溝通交流的體諒與行為模式,組織的衝突及內耗將會嚴重影響工作執行及績效的達成;同時,瓦解企業共識與互信,造成對立與負面的公司文化。

表一:針對不同世代的員工分析重視的項目,提出改善的方向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2022年工作價值觀調查報告表一:針對不同世代的員工分析重視的項目,提出改善的方向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2022年工作價值觀調查報告

同理心對待新世代,化解斷層與對立

如何在人才稀缺的時代中,有效達成多元共融,以下的觀察與建議供參考。

40歲以上的職場老鳥所經歷的,是一個「努力就會成功」的時代;如果理性看待現在年輕人的處境,在低薪、高物價、高房價的現實壓力下,傳統「五子登科」的理想難圓,在工作與生活的反思中,「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躍出檯面,這種只做好份內工作的思維,與昔日視工作為重心的理念完全背離。

 

憂心、消極、被動成為「安靜離職」的代名詞;那麼這群只領薪、不作為的「類退休」員工,就會成為阻礙團隊前進的障礙。展現「尊重」、「包容」與「同理心」是首要的課題,如果主管與職場老鳥不能站在年輕人的角度看問題,所有培訓與傳承,所投入的心力都將化為泡影。

 

大幅調薪,維持薪資優勢,刻不容緩

「企業可以少用人,卻不能不調薪」。愈年輕的族群,愈重視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及合理制度;他們期待付出與所得對等、加班要給加班費,對於責任制「不買單」,也不認同「長工時」的職場潛規則。

 

年輕族群重視薪資,具備歷練者則在乎工作有保障。因此,在通膨上升及人才搶奪的趨勢中,制定有競爭力的薪酬條件,是人力資源正向循環及創造世代共融的先決條件。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2年工作價值觀調查報告顯示,80後以下的年輕世代,普遍認為薪資條件符合期待是最重要的,隨著經歷的累積,多數人員薪資都具備一定水準,因此工作有保障的重要度會往上提升。因80後這個年齡區間正邁入成家的階段,家庭與工作需要兼顧,因此除了在乎薪資外,對於工作生活能平衡、人際之間的互動較其他世代更為在乎。(表二)

 

世代共融,企業做的要比人才多

每個世代都有因應環境變遷的不同想法,60~70後的成功由「社會」定義,而Z世代年輕人則是由「自己」定義;如何因應職場上班族在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思維,持續維持人才與組織的融合互助,以下的建議,提供企業經營者及人力資源夥伴參考:

 

1. 規劃「有意義」的工作,找「有心人」上車

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成為企業存續及成長的關鍵,「找對人」會讓組織事半功倍。投入無意義的工作,「志不在此」的年輕上班族終會「安靜離職」。

 

2. 企業要創造價值,不然就退出市場

「代工思維」、凡事 cost down的做法,已經很難被認同,企業要創造價值,不然就退出市場,否則一群人每天在紛擾、內耗中無助苦撐,組織文化會向下沉淪。最後不論老鳥或是新世代,大家都會「躺平」。

 

3. 「加薪」,老闆得到的更多

員工留不住、新人找不進來,除了管理議題,就是薪水太低;如果雇主發揮同理心,看看通膨、物價及房價;員工如果不多掙點錢,很難在現實的社會中生存;「加薪」的效益很多,有遠見的老闆,用高薪留任員工,你的員工會幫你賺更多錢。

 

4. 溝通互動取代績效考核

以奇異(GE)公司為標竿的績效考核與常態分配的考績模式,已備受質疑,年輕世代更願意接受頻繁的溝通及互動,以建立不同世代的共識基礎。「倚老賣老」、「強勢領導」、「一言堂」的領導風格已被掃入歷史的灰燼。

 

5. 讓辦公室不像辦公室

即使「在家工作」、「混合上班」模式蔚為風氣,但是絕大多數的上班族仍然長時間待在辦公室;改善辦公空間與環境,是展現雇主關懷的基礎建設。發揮創意,設計一個人性化且符合員工期待的環境,刻不容緩。

 

6. 請企業多給年輕人機會

如果每家企業都能多錄用年輕人,就能讓新世代有個安身立命的起點,職場老鳥及主管、老闆們不要忘了,曾經也是前輩給我們機會;容忍我們的錯誤、「手把手」的引領我們成長,才有今天的成就;現在該換我們給年輕人機會了。

 

企業展現善意與溫暖,可以化解對立;提供工作機會及合理報酬,則可以讓年輕世代獨立成長、建立自信;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激勵的因子,而這些資源掌握在企業的手中。要促進世代融合、發揮跨世代的綜效與價值,企業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表二:針對不同世代對於工作項目的重要性排名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2022年工作價值觀調查報告表二:針對不同世代對於工作項目的重要性排名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2022年工作價值觀調查報告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