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21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永續建築系列➁ 為美好的工作而生——谷歌.灣景園區

大跨距的無柱規劃,除了帶來更開敞寬闊的感受,也增加空間使用的機能性。 大跨距的無柱規劃,除了帶來更開敞寬闊的感受,也增加空間使用的機能性。

科技業儘管吹起了裁員風,但近年也進行了不少投資,打造企業總部或大型辦公園區。究竟在未來,何種工作環境能增進員工幸福感、強化生產力,同時提高企業聲望,並兼顧經營永續與環境永續?

 

光從外觀看,說它是辦公樓,其實更像摩登機場航廈或時髦購物中心。谷歌(Google)去年落成的「灣景園區」(Bay View Campus),因設計理念聚焦「永續」發展,成為近年最耐人尋味的企業建築之一。

 

在科技業大規模吹起裁員風潮前,不少跨國企業在長達兩年的遠距辦公後,努力號召員工重回職場;谷歌亦不例外,在疫情方歇之際啟用這座新園區。回顧過往,谷歌的全球辦公空間儘管以活潑多元名聞遐邇,但多半由現存建築改造而來,「灣景園區」特別之處在於它是谷歌首度投入規劃並起造的辦公園區,因此邀請英國的海澤維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與丹麥的比亞克.英格爾斯事務所(Bjarke Ingels Group,以下簡稱BIG)破天荒攜手合作。

 

廣達42公頃的園區,與美國太空總署艾姆斯研究中心(Ames Research Center)比鄰,其中有將近一半面積,也就是約莫20公頃土地被劃為綠地,其他則是兩幢辦公樓建築以及可容納千人的活動展演中心,也配置了240組住宿單位,就像宿舍旅館,可供員工短住之用。

園區的目標,就是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與「水中和」的理想,因此在設計之初便進行太陽能、地熱與水資源的整合規劃園區的目標,就是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與「水中和」的理想,因此在設計之初便進行太陽能、地熱與水資源的整合規劃

廣告團隊進駐 重塑理想辦公室的可能

話說谷歌主要收益來源之一,便是廣告獲利,不過往昔廣告部門員工散佈全世界各地,因此「灣景園區」便規劃讓四千多名廣告部門員工能集中進駐,藉此創造舒適環境,讓員工更樂在工作。

 

在設計時他們的思考重點鎖定在:為什麼員工會在辦公室上班?他們需要從團隊身上得到什麼?而員工又需要企業提供些什麼?

 

對谷歌員工而言,工作環境必須能提供凝聚團隊的向心力,同時還要能深度聚焦眼前的工作。因此「灣景園區」的主樓只規劃了兩個樓層,主要辦公場景被配置在上層,兼具交誼休閒機能的彈性空間則被配置於下層,讓「專注工作」與「協作工作」兩種不同功能區分開來,彼此互不干擾,但必要時又能輕鬆移動、轉換場景。

 

在上層的工作空間中,巧妙藉由樓板的設計變化,來區分每個團隊的範圍,不設明顯分隔,既讓空間使用更開放多元,也達到更多「共融」可能。

建築屋頂外覆龍鱗式太陽能板,可產出潔淨電力。建築屋頂外覆龍鱗式太陽能板,可產出潔淨電力。

永續精神貫穿 全方位打造低耗能環境

在整體空間規劃中,還有另一亮點,就是採用「親生物設計」(Biophilic Design)原則,並將概念貫穿在園區的綠能、自然採光,以及與戶外綠地串連的開闊空間感,讓員工能享有更健康的工作環境,同時增強幸福感。

 

首先,屋頂的通風開窗,讓辦公區每個座位都能享受自然光線照拂,也因配置自動控制系統,遮陽板能隨日照狀況調整開合。通風系統則百分百使用戶外空氣,也就是說室內氣流不會經過空調進行封閉式循環,員工能夠盡可能享受到最新鮮的空氣,對健康更有益。

 

園區整合了北美最大規模的地熱管路系統,預計可減少50%碳排放量,並有效為建築體在不同季節進行保溫、降溫。這套地熱能交換系統,在設計、建造之初便被整合進建築結構當中,因此在建築進行降溫時可減少高達90%的用水量,等於每年能省下5百萬加侖耗水。

 

為了在2030年之前達到「營運零碳排」目標,建築物頂層外覆「龍麟式排列」的5萬片太陽能板,捕捉日光直射建築物的熱能,並產生近7兆瓦電能。此外,園區周邊也規劃風力發電區,以風電、光電雙管齊下,預計供應園區90%的無碳排電力。

 

園區也全面採用百分百電力驅動設計,就連廚房也不例外。而在用水方面,為了在2030年前達到填補園區用水量120%的目標,所有「非飲用水」都使用園區循環再生水源。戶外綠地的池塘與蓄水湖也肩負起涵養水源重任,將雨水留在園區,並與廢水處理系統的回收水資源交互運用,成為空調降溫、伺服器降溫、沖洗廁所、綠地灌溉來源。而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園區綠意盎然的植披,事實上也透過植物根莖的天然吸附功能,為園區水源進行濾淨。

 

為了創造更貼近自然的環境,戶外有高達7.3公頃土地被規劃為自然保育區,包括濕原、森林與沼澤,讓矽谷灣區在環境日益人工化之下,也能保有一方生態淨土。不只谷歌員工可享受美好的地景,居民也能在周邊小徑散步、跑步或騎單車。

灣景園區全數以再生能源驅動,包括太陽能、風力及地熱。灣景園區全數以再生能源驅動,包括太陽能、風力及地熱。

「靈活彈性」成關鍵 迎接未來工作型態挑戰

這樣富含理想的規劃,除了打造呼應永續理想的建築,另一挑戰,就是如何讓數千人能專注工作,但又彼此互相連結,甚至感到親密相繫?

 

谷歌的職場與地產(Workplace and Real Estate)部門副總裁大衛.雷德克里夫(David Radcliffe)便表示,園區發想起始,是放眼未來20、30、甚至50年、100年的工作樣貌,雖然很難得到斬釘截鐵的答案,但確切結論是必須格外聚焦營造出「超彈性」,讓工作空間在未來數十年可隨科技產業變動需求,不斷靈活調整。

傘式屋頂是園區建築最顯著的設計特色,具綠能發電與降低熱負載的功能性。傘式屋頂是園區建築最顯著的設計特色,具綠能發電與降低熱負載的功能性。

因此兩個樓層的主樓有很多全開放、半開放式空間,藉由模組化的辦公家具,讓六到十人的小組迅速組成團隊一起工作。另一個重點,則是讓員工能在挑高的開闊空間與屋頂的開窗中,感受到如同戶外的自然光線與清新空氣,甚至創造出穿梭在公園中健行的錯覺,這些都是激發員工更心甘情願投入工作的訣竅。

建築內部採挑高設計,透過引進室外空氣調節溫度,進而減少空調使用比例。建築內部採挑高設計,透過引進室外空氣調節溫度,進而減少空調使用比例。

「我們的做法,是將重心放在個人的情感面及團隊的想像力上,去思考如何創造截然不同的工作氛圍。」主掌設計的主建築師之一托馬斯.海澤維克(Thomas Heatherwick)指出,人們對「辦公室」的想法已停滯不前很久,往往只是做一些美學上的調整,卻很少如本案般,全面檢視未來辦公室的可能性。

辦公空間採開放式規劃,可增加使用靈活度,更符合目前工作團隊的多元需求。辦公空間採開放式規劃,可增加使用靈活度,更符合目前工作團隊的多元需求。

「這成為很不可思議的設計協作過程。」他進一步指出,「灣景園區」的設計之所以獨特,不僅在於外型引人入勝,而且幾乎每個設計決策,都納進堅實的資訊基礎與經驗累積,畢竟谷歌就是以處理大數據聞名的科技龍頭。

 

如此的協力合作之下,催生出這座既環保節能,又兼具人文感性的前瞻園區。另一負責本案的主要建築師比亞克.英格爾斯表示,「整體來說,整幢建築物無論幕前幕後,都將科技與建築、外型與功能,做出令人驚豔的融混。」

新園區的設計願景,希望能讓員工安心、快樂投入工作。新園區的設計願景,希望能讓員工安心、快樂投入工作。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