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創辦人雷軍是圍棋愛好者,他的投資風格也如同下圍棋,講究謀篇佈局,注重集體作戰。佈局往往決定成敗。在移動互聯網和電商領域,雷軍先後投出了多個成功企業,而小米則是雷軍決戰中的大龍。有人曾估值雷軍系總資產約150億到200億美元,將成為繼騰訊、百度、阿里巴巴之後的第四股力量。
小米的誕生 開創新的商業模式
2009年年底,雷軍40歲生日那天,他對自己說:「開始幹吧!」2010年4月6日,小米公司誕生。他霸氣十足地說:「蘋果和賈伯斯,幾乎已經無人能超越,但是並不意味著爬珠峰只有北坡一條路,我覺得小米要做爬南坡的典範。」
雷軍心目中的典範就是要有讓使用者喜歡的好產品,讓使用者成為發燒友,他說:「真正有粉絲的公司不多,我想把小米辦成一個有粉絲的公司。」後來的事實證明,雷軍做到了。作為一家以成本價定價的手機廠商,小米在37小時內就賣出40萬台手機,銷售額達到8億元人民幣。
早在2011年10月,小米估值達10億美元,投資者告訴雷軍,谷歌(Google)花了七年,臉書(Facebook)花了六年,小米只用了一年半。2018年7月9日上午9點30分,經過八年奮鬥,小米集團股票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交易,估值543億美元,躋身有史以來全球科技股前三大IPO。
小米不僅顛覆了人們對手機的認知,刷新了互聯網企業的成長速度,而且開創了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戰略路徑,值得研究與借鑒。至於外界對小米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質疑,雷軍希望小米早日成為世界500強公司。
史蒂芬‧茨威格在暢銷書《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中欣喜描述道:「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強的時候發現了自己生活中的使命。」這句話鼓舞過許多人,對於雷軍而言,既貼切又牽強,他的確是在年富力強的時候找到小米的「風口」,但從《矽谷之火》一書中感悟到自己的使命。甚至更早,當雷軍還是湖北仙桃漢江岸邊下圍棋的懵懂少年時,他就學著如何佈局,並耐心觀察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