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張淑芬帶領台積電超過10,000顆的聰明腦,用智慧與專業行善,溫暖且改善了台灣社會許多被遺忘的貧苦角落。透過十年聚沙成塔的努力,為社會開啟良善的心門,希望傳遞給更多人知道,填補社會角落裡的生命缺憾,成就美好生命,而這份心意蘊藏著柔軟的初衷,是企業對人才的心意、對土地的感恩、對社會的貢獻。
台積電有個由張忠謀親自定義,能讓台積電永遠持續經營的策略矩陣。這個矩陣就像是台積電保持第一的祕訣,被全公司上下奉為圭臬。只要參透這張表的精神,至少能預見未來五十年的競爭力。
這張表就是台積電的企業社會責任矩陣(如圖1)。橫軸是台積電連結社會需求的七個面向,包含道德、商業水準、經濟、法治、關懷地球與下一代、平衡生活與快樂、公益等七大領域,台積電期許自己能在這些領域裡,為社會建立永續典範。

縱軸是依著台積電的誠信正直、強化環保與關懷弱勢三大使命,對應到七大領域所開展的十二項具體做法,包括了誠信正直、守法、反對貪腐、不賄賂、不搞政商關係、環保氣候變遷、節能、重視公司治理、提供優質工作、優質股東回饋、推動員工生活平衡、積極鼓勵創新、提供優良工作環境,以及結合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的公益行動,共同打造台積電成為社會向上力量的願景。
二○一七年的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資深副總經理暨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主席何麗梅寫了這麼一段話:「這一年來,我們愈來愈接近社區,除透過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繼續深耕藝術文化、支持多元教育外,更進一步整合公司資源與同仁自發性的志工服務,成立台積電慈善基金會,結合員工的力量,推廣孝道,迎接樂齡社會,協助弱勢族群在教育與生活獲得資源、謀求幸福。」
自那開始,張淑芬多了一個身份——台積電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她在演講場合總會幽自己一默:「不要叫我張董事長,我會以為你們是在說張忠謀,還是叫我Sophie,我比較習慣。」
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是在原來的志工社基礎上,由台積電捐助三千萬元,於二○一七年六月正式成立,擴大對公益的推廣。它的策略任務被明確聚焦在關懷地球與下一代、平衡生活與快樂、公益的三大面向,也是台積電「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的成員(如圖2)。
「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是公司最高層級的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平台,包含財務、人資、品質、營運、法務、資訊、基金會等各組織委員,接軌國際標準,遵循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羅盤(UN SDG Compass),並積極平衡各利害關係人的利益,驅動產業與供應鏈的正向發展,建立由上而下、橫向串聯的跨部門溝通。每年擬定連結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的策略與中長期目標,追蹤執行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是企業社會責任所有委員裡,由員工自發性長出來的組織。從原來只有三百人的志工社,到現在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台積電人成為志工,這一萬多個紅衣天使(志工社的背心是紅色)形塑了台積電的慈悲心(Compassion)文化,亦形成台積電另一種軟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