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別被硬撐拖垮—設定壓力界線 提升身心平衡

文/阿迪提.內魯卡(哈佛大學壓力研究專家)
2025年 5月 No.646
來自哈佛的壓力專家阿迪提.內魯卡醫師,根據逾二十年的臨床經驗,從大腦科學發展出五個重新設定壓力的心態轉換技巧,由而內而外逐步微調,減少壓力、增強韌性,找回身心平衡與效能。

如果你做了徹底的健康檢查,醫生告訴你一切看起來都很好,你的症狀可能和壓力有關,那你就跟六成到八成的人看醫生的經驗一樣:症狀是由壓力所導致。壓力也被發現是導致幾乎所有疾病惡化的因子,從一般的感冒到像是心臟病等比較嚴重的病症都可能。包括焦慮、抑鬱、失眠、長期疼痛、腸胃問題、關節炎、偏頭痛、氣喘、過敏,甚至糖尿病等,幾乎所有醫療狀況都會因壓力而惡化。

有毒韌性的迷思

我們大部分的人從很小的時候就被教導,忍受高度不舒適的狀態就是內在力量的展現。我們誤稱這是韌性。我要告訴你,這不是真正的韌性。那些通常被我們稱為韌性的東西,長久下來讓我們感到身心耗盡。這就是我所說的韌性迷思。

韌性可以被定義為「面對驚嚇後能繼續以與先前幾乎同樣方式持續運作的能力。」這是一個健康的生物現象。但韌性往往會跟有毒的韌性混淆,後者是扭曲後的定義,包括拚過頭、為了生產力不計代價、心靈勝於物質等不健康的行為。這是一種勁量電池的思維,會讓你陷入麻煩。

現代社會的基礎就是建立在有毒的韌性上。小時候在學校,你如果能一直撐下去就會受到獎賞。到了成年,不管是在家裡、職場、育兒、提供照護或在社群中,這已成為常態。

我在診間裡每天都會看到這樣錯誤的期待上演。病患會臉上帶著大大的微笑走進來。他們看起來很開心、放鬆、平靜。但當門關起來,能有點隱私的時候,他們便會不由自主地哭出來。不管他們的年紀、職業或家庭背景如何,一旦當他們可以老實說出自己的壓力時,淚水就潰堤了。這樣的狀況很常見,也確實顯示出大家在各自的壓力中感到孤立,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

注意你的金絲雀警訊

十九世紀時,煤礦工人會帶金絲雀進礦坑,監測空氣裡致命的一氧化碳。當礦坑裡的空氣品質達到危險區間,礦工自己不會知道,但金絲雀會發現。藉由聆聽金絲雀的歌聲,如果金絲雀變得安靜不唱了,礦工就知道空氣變得有毒。

我們人類有一點做得特別差,就是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極限,就算知道,往往也會超越這些極限。當我們正朝錯誤的方向處理壓力時,我們每個人內在都有一隻警告我們危險將至的金絲雀,讓我們知道生活方式對我們有害,我們應該要在事情演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前,採取行動做出改變。

我的病患們的透過失眠、焦慮、抑鬱、頭痛、過敏、胃食道逆流、反胃、暈眩、疼痛或現有症狀不斷發作的方式警告他們壓力的問題。這類症狀告訴你,要開始注意、放慢腳步、多善待自己並做出改變。

先從五個問題的簡單測試開始,做完將能知道自己的壓力程度,也就是你的個人壓力分數。請盡可能精準回答所有五個問題。

 

小心別被硬撐拖垮—設定壓力界線 提升身心平衡



你的壓力分數 CHECK
•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注意到你的金絲雀警示徵兆?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因為壓力而感到超過負荷或不安?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因為壓力而感到被耗盡或能量很低?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因為壓力導致頻頻醒來,睡眠受到干擾?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過去一個月,你多常覺得壓力干擾了你的日常生活與活動?
□從來沒有(0)   □幾乎沒有(1)   □有時候(2)   □常常(3)   □非常頻繁(4)

花點時間,想想在過去一個月內,每一個問題是否廣泛適用在你的生活狀況。然後將括號內的數字加總,找到你的個人壓力分數。

你的壓力是健康、可控制且可處理的嗎?或你感覺壓力已失衡、不受控,超過了你日常生活所能承受?你的個人壓力分數可以幫助你察覺,適應型壓力和適應不良型壓力可能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出來。最低是0分,最高則可以到20分。你會發現分數愈高,有適應不良型壓力的可能性愈高;分數愈低,適應不良型壓力的可能性愈低。

就如同我許多病患一樣,你可能已經撐到極限,無法再忽略那些處處顯示徵兆的金絲雀之歌。你的症狀已經變成了問題,但你已經意識到自己必須注意並想要做出改變,試著透過建議作法走出壓力與倦怠的黑暗洞穴,並給予自己所需的新鮮空氣。

過度刺激的大腦像爆米花

「爆米花腦」(popcorn brain)。這雖然不是真正的醫學診斷名詞,卻是愈來愈常見的文化現象。這是研究人員大衛.李維(David Levy)創造的名詞,用來形容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時,大腦會發生什麼事。我們的大腦迴路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受到過度刺激而「像爆米花一樣瞬間爆開」。久而久之,大腦開始習慣不斷湧現的資訊,讓我們更難放下手上的裝置、放慢思考、在線下好好生活,因為在線下的世界,一切都以不同且更緩慢的速度進行。我們很難察覺出現爆米花腦的狀況,因為這個現象太普遍了。

只要是過度使用媒體都可能出現爆米花腦。說不定你比較喜歡用社群媒體。我有一個病人擔心自己有「IG成癮」,因為他每15分鐘就會拿手機查看Instagram。另一個病人則是社群媒體上的網紅,晚上幾乎每個小時都會醒來監控追蹤她貼文的互動率。

就像適應不良的壓力會以許多不同方式呈現,爆米花腦也會以不同形式呈現。當我注意到病患出現這個現象時,我清楚了解到,我需要詢問他們使用媒體的狀況、對智慧型手機的心理依賴程度,將這些資訊納入臨床決策的標準程序之一。我從許多病患身上親眼目睹科技對壓力的嚴重影響。

 

小心別被硬撐拖垮—設定壓力界線 提升身心平衡

減少爆米花腦的方法

接收與過度接收媒體資訊之間的差異只有一線之隔。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已過度接收媒體資訊,並造成不健康的壓力的話,我建議你注意自己有沒有一些可能已經過度接收資訊的症狀?你覺得自己是否有爆米花腦的狀況?你會不會經常不由自主地想去查看手機?你有沒有過本來只想稍微看一下手機,結果大把時間便因此流逝的經驗?如果你沒有隨時隨地連上網,會不會因此覺得焦慮或煩躁? 

很多人告訴我,如果他們真的去檢視自己的媒體使用狀況,會發現出現了好幾個問題,像是:難以專注、記憶力差、惶惶不安或沒有活力。有些人告訴我,他們覺得很焦慮、鬱鬱寡歡、感到被耗盡,或覺得失去希望。

我有一些病患過度使用媒體,沒有出現心理健康上的問題,卻出現生理上的問題,像是頭痛、脖子痛、肩膀痛、背痛、眼睛疲勞等。

你可以遵循以下計畫,盡可能減少出現爆米花腦的風險,或治好你的爆米花腦:

• 一天最多滑兩次手機:把目標放在一天最多滑兩次手機,一次20分鐘。其他時間,只能用手機打重要的電話,或傳送重要訊息和電子郵件。計時並為自己負責。在數位的空間中,很容易就忘記時間。
• 取消手機推播通知:選擇取消推播通知和自動跳出的功能。如果真的有你需要知道的事情,你遲早會知道。
• 工作時手機遠離桌面:工作的時候,試著將智慧型手機放在離工作檯面至少3公尺遠的地方。在家的時候也一樣,尤其是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
•睡覺時遠離手機: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邊桌。這樣能避免夜間查看手機,也避免你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找手機。告訴家人或同事,如果有緊急狀況就打電話給你。

出自:《逆轉有毒韌性》/天下雜誌出版社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4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你問我答—大腦迴路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受到過度刺激而瞬間爆開,稱之為_______腦?

Q:「________ 」腦,用來形容當我們花太多時間在網路上時,大腦迴路會因為資訊不斷快速湧現,受到過度刺激而一樣瞬間爆開。

你問我答—晚上幾點是肝膽經氣血循行最旺的時間?

Q:晚上______點是肝膽經氣血循行最旺的時間,這時入睡可幫助肝臟發揮解毒功能,促進大腦細胞修復與內分泌平衡。

2大穴道+2款茶飲—中醫生教你春季養肝輕鬆做

春天,大自然萬物生機勃勃,而人體的肝臟也是如此。中醫認為春天是肝臟最活躍的季節,因而身體內的肝氣容易過於旺盛,進而導致疲倦、眼睛乾澀、失眠、心情煩躁等問題,因此建議民眾春季要特別關注肝臟的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