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08 期文章

字級:
小字級
中字級
大字級

古器物學講座——元明清彩繪瓷專題➁ 釉下彩繪瓷

元代.青花魚藻紋罐 此件大罐以鈷料繪畫紋飾,罩上透明釉,高溫燒成青花,屬於單色釉下彩繪之類。(圖一)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元代.青花魚藻紋罐 此件大罐以鈷料繪畫紋飾,罩上透明釉,高溫燒成青花,屬於單色釉下彩繪之類。(圖一)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

釉下彩繪瓷的做法是在素坯表面繪畫紋飾,施加釉料之後燒成的瓷器,因為紋飾位於釉層下方而得名。此一彩類起源於三國東吳時期,成熟於唐代長沙窯,並往下傳承到元明清三代。

 

元明清三代的釉下彩繪瓷以鈷、銅、鐵為著色劑繪畫而成,既有單色彩繪,也有雙色或三色並用的作品。本文分元青花、明洪武釉裡紅、明永樂青花釉裡紅、明宣德青花釉裡紅及清康熙釉裡三色五項,說明釉下彩繪瓷的概況。

 

一、元代青花

青花瓷的製作方法是使用鈷礦物作為彩料,繪在瓷器坯體上,施透明釉後,高溫燒製的品類。此一技法始見於唐宋二代,到了元代中晚期發展成熟。

圖一為震旦博物館所收藏的元代青花魚藻紋大罐,此器呈圓口、短直頸、腹部圓闊之狀,表面繪畫海水波濤、串枝花卉、蓮塘魚藻、卷草及蓮瓣紋邊框內填雜寶紋,紋飾皆處於釉層之下,器表閃爍著瑩潤的光澤。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元代所用的鈷礦有本土料和進口料二類。本土青料產於江西、浙江及雲南等地,屬於高錳低鐵之鈷礦,呈色藍中帶黑或泛灰,主要施於國內用器和東南亞的外銷瓷上。

進口鈷料稱為「蘇麻離青」,屬於高鐵低錳之鈷礦,大多用於繪製外銷中東和內銷本地的精品瓷,呈色如圖所示,深濃如藍寶石,並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點,在大筆描繪和粗細並繪的筆觸帶動下,展現明快率真的風格。

 

二、明洪武釉裡紅

釉裡紅瓷的製作方法是以銅著色劑為彩料,在瓷器素坯上繪畫紋飾,罩上透明釉,高溫燒製而成的器物。

此一品類創燒於元代,因為當時燒製銅紅的技術並不純熟,呈色品質不甚理想,也少見如青花一般的筆繪紋樣,直到明代洪武時期,可能朱元璋以紅為貴之故,才得到極大的發展,成為當時的主要品類。

圖二為震旦博物館收藏的明洪武釉裡紅盤,盤口往外翻折,器壁圓弧向下收窄,盤腹略淺,表面繪畫牡丹、石榴、菊花、茶花、蓮塘、卷草等釉裡紅紋飾。由於銅紅不易控制,顏色灰暗,但其繪畫筆觸如同青花一樣,筆法細膩嚴謹,沒有燒飛和過度模糊的現象,比元代進步很多。

類似的造型與紋飾亦可見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之藏品,呈現明洪武時期釉裡紅器的典型特徵。

 

明洪武.釉裡紅大盤 此器的紋飾以銅著色劑繪畫而成,表面施加透明釉,經高溫燒成釉裡紅紋飾。(圖二)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明洪武.釉裡紅大盤 此器的紋飾以銅著色劑繪畫而成,表面施加透明釉,經高溫燒成釉裡紅紋飾。(圖二)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

三、明永樂青花釉裡紅

永樂時期陶瓷工藝獲得良好的發展,除了白瓷、紅釉及青花瓷的品質卓越之外,釉裡紅的燒製技術也精進不少,成功燒出藍色與紅色雙色鮮明的青花釉裡紅。

圖三所示為震旦博物館收藏的明永樂青花釉裡紅梅瓶,瓶口突出圓脣,頸部短,肩部豐圓飽滿,腹部深長且上寬下窄,表面繪畫龍紋、雲朵及洶湧的海水,組成波濤雲龍紋之圖樣。

龍紋、火焰珠紋及部分雲紋以銅為著色劑繪畫,海水波濤和部分雲紋則以蘇麻離青料繪畫,整體罩上透明釉後高溫燒成青花釉裡紅。紅藍二色對比鮮明,畫面富有層次,突顯龍紋遒勁威猛的精神。

相同的紋飾亦可見於景德鎮珠山官窯遺址出土的明永樂梅瓶上,同屬雙色並用之釉下彩繪作品。

 

明永樂.青花釉裡紅梅瓶 以鈷料和銅著色劑繪畫紋飾,高溫燒成青花釉裡紅,屬於雙色釉下彩繪之類。(圖三)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明永樂.青花釉裡紅梅瓶 以鈷料和銅著色劑繪畫紋飾,高溫燒成青花釉裡紅,屬於雙色釉下彩繪之類。(圖三) 圖片來源:震旦博物館藏

四、明宣德青花釉裡紅

宣德時期陶瓷工業承襲永樂時期的基礎而繼續發展,既有青花、釉裡紅分開製作的單色釉下彩繪,也有二者並用的雙彩作品。

例如圖四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明宣德青花釉裡紅蓋碗,碗口外敞,器腹略深,底下具有圈足,碗蓋狀如淺覆盆,蓋沿外侈與碗口相合,表面以蓮瓣紋、趕珠雲龍紋、蕉葉紋及弦紋為飾。

藍色紋樣以蘇麻離青料繪畫,顏色深濃靚麗,並有黑疵斑點,紅色紋樣以銅為著色劑繪畫,呈色鮮豔穠麗,具有暈散之感。

由於這二種彩料所需要的溫度不同,能在同一件器物上燒造成功實屬不易,非常難得。

 

明宣德.青花釉裡紅蓋碗 青花和釉裡紅的燒成溫度不同,在一件器物上成功燒出二種穠麗的色彩,實屬不易。(圖四) 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66,圖56。明宣德.青花釉裡紅蓋碗 青花和釉裡紅的燒成溫度不同,在一件器物上成功燒出二種穠麗的色彩,實屬不易。(圖四) 圖片來源:《明代宣德官窯菁華特展圖錄》,頁166,圖56。

五、清康熙釉裡三色

「釉裡三色」使用鈷、銅、鐵等三種著色劑在素坯上面繪畫紋飾,施加透明釉之後,高溫燒製成器,為清代康熙時期的特有產品。

圖五為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康熙釉裡三色山水筆筒,此器呈圓口、直壁、筒形腹、平底之狀,胎體表面先以局部減地成淺浮雕的技法製作出人物泛舟山水圖,然後再用鈷料與銅、鐵著色劑上色,遍施一層透明釉後高溫送燒。

鈷料所繪為藍色青花,銅著色劑繪出釉裡紅色,鐵著色劑則燒成豆青青色,淡雅的色調與圖繪內容相得益彰,呈現高雅秀逸的美感。

 

釉下彩繪瓷的顏色種類雖然不多,但是從元代開始一直延續到清代,在古代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期將以釉上彩繪為題,介紹金代紅綠彩和明清五彩器的特色。

清康熙.釉裡三色山水筆筒 此器以鈷、銅、鐵三種著色劑繪畫紋飾,高溫燒成藍色青花、釉裡紅色及豆青青色。(圖五) 圖片來源:《故宮清瓷圖錄-康熙窯雍正窯》,頁166,圖56。清康熙.釉裡三色山水筆筒 此器以鈷、銅、鐵三種著色劑繪畫紋飾,高溫燒成藍色青花、釉裡紅色及豆青青色。(圖五) 圖片來源:《故宮清瓷圖錄-康熙窯雍正窯》,頁166,圖56。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輸入驗證碼
TOP
在線客服
客服時間
周一~周五 08:30~18:00
0809-068-58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