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IKE創辦人菲爾.奈特從史丹佛商學院畢業,向父親借了50美元,開了一家公司,公司只有一個簡單使命:從日本進口高貴不貴的跑步鞋。他開著車將鞋子塞在後車廂,在美西一站又一站地推銷鞋子,1963年進帳了8,000美元,而今他創立的NIKE年營業額已突破300億美元。NIKE品牌的建立,即是他一步步完成腦海中市場藍圖的過程。他的故事對每個創業者、經營者都是無價的一課。
我比家裡其他人都早起。早於鳥兒,早於日出。我喝了杯咖啡,吞了片土司,換上短褲與運動衫,換上跑步鞋繫好鞋帶,然後悄悄地走出後門。
我伸展雙腿、拉拉腿後筋、活動活動下背部,準備踏上冷冽的長路。四周被白霧籠罩,抬腳邁出大步,前幾步痛得忍不住呻吟,心想為什麼每次起步都這麼難啊?
一九六二年那個起霧的早上,那個不平凡的早上。當時,我才剛做了自己人生道路的開路先鋒──在外地七年後,決定返家。再次回到老家,環顧房內的大學教科書、中學獎盃與藍色彩帶,心想:這是我嗎?還是原來的我嗎?
我加快跑步速度,吐出的氣息變成白色煙圈,消逝在晨霧裡。在這美好時刻,我品味著肉體趕在腦袋完全清醒之前逐一被喚醒的感覺,四肢與關節逐漸放鬆,肉身開始融化,從僵硬的固體化成自由的液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