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家 詹姆斯.霍利斯 — 拿回靈魂的掌控權,遠離成癮的焦慮循環

文/詹姆斯.霍利斯(天下雜誌出版社)
2025年 9月 No.650
如何獲得財務保障?好消息是,這個問題有答案。那壞消息是?這個過程需要花很長的時間。行銷學專家史考特.蓋洛威認為關於市場與創造財富的各種資訊,可以參考以下原則。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榮格心理分析師詹姆斯.霍利斯,將本書獻給正處在人生轉折點的你:你並不孤獨,只是該先停下來,重新聆聽內心,人生的答案就會浮現。當我們與內在指引的源頭失聯時,成為無法前進的障礙,並以各種症狀和夢境的形式出現。唯有展開與自己的深層對話,才能修復創傷。

我們都看過一群豬圍著餵食槽搶食的畫面。同樣的,一大群靈魂在黑色星期五互相推擠爭搶一台平面電視的畫面,無疑就是這種想要與某個東西深層連結的渴望,即使連結的對象只是某種金屬和玻璃組成的物品,它暗示能實現人們的欲望。當青少年的網路使用量受到限制,會經歷各種成癮戒斷的症狀。的確,我們的文化確實是一種成癮文化。成癮是一種重複性反射行為,目的是為了降低當下的壓力。

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我們渴求之物只不過是一件物品,而物品無法帶給我們持久的滿足。需求終於獲得滿足時,滿足感更短暫易逝。如果明白成癮只是一種反射性的焦慮管理技巧,那麼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成癮行為。我們甚至不需要意識到自己正在焦慮,但我們的心靈知道,於是啟動並強化反射性的應對機制。諷刺的是,需求獲得滿足是極為恐怖的事,因為接下來我們依然需要面對自己赤裸裸、尚未被滿足的欲望,以及它無窮盡的需索。

察覺自己對焦慮的反應

每個人都會焦慮,我們都有自己慣用的處理方式,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這個令人心煩的影響。換句話說,他們對自己的反射性焦慮管理系統已經習以為常,不假思索,從未察覺這個機制如何系統化的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現在請你靜下心來,想想你如何反射性的「管理」焦慮,或是更精確的形容,你如何一再受到焦慮所掌控。成癮模式的內在邏輯是,當情緒困擾超出我們能夠承受的範圍,於是我們透過與某個「他者」連結,可以暫時緩解不安的感覺。舉例來說,當你在閱讀一本書時,你的房間開始慢慢進水,你完全沉浸在書的內容,所以沒有注意到這件事。然而,你的心靈注意到了,並設法緩解這個干擾情況。透過嘗試與探索,我們每個人都會尋找一種能讓水位(焦慮)暫時下降的行為。若下次再發生同樣的情況,我們可能會再次重複先前的行為,無論我們是否察覺到。因此,導致成癮的「鉤子」是:透過反射性管理系統,體驗到不安的感覺暫時中止。
 

榮格心理學家 詹姆斯.霍利斯 — 拿回靈魂的掌控權,遠離成癮的焦慮循環

真正的自由,來自掌握靈魂而非依附他者

與「他者」連結有助於降低由存在(existential)的孤立、脆弱與依賴引發的不安感覺。對許多人來說,「他者」像是一種物質:食物、酒精、買得到的物品、溫暖的身軀。對另一些人來說,他們透過與電視、網路、意識形態、強迫性禱告或念經等令人分心的「連結」,來減少不安的感覺。對大多數人來說,一個常見的成癮模式就深植在日常生活中,以致很少注意到它在心理資源應用中所扮演的角色,那個模式就是我們的慣性行為。習慣化是我們使用的一種工具,以熟悉的事物對抗不確定的事情。

請回想一下,當我們在交通尖鋒時間遇到塞車、規劃好的時間表被打亂,我們會有多麼生氣。這些實際事件所造成的影響其實很小,但我們對這些小事可能會有過度的情緒反應,這透露我們的焦慮遭到引發的徵兆。

成癮的第二個要素是,我們每天的意識生活一再的被不請自來的念頭入侵。這些「念頭」多數是無意識的,卻能激起我們內在的焦慮。舉例來說,當某人對食物有某種依戀,他就受到一種強烈且具有存在威脅性的念頭支配,也就是「假如我得不到這個東西、這個慰藉,在這段黑暗旅程之中,還有什麼可以陪伴我?」當我們有意識的思考這個念頭,它會顯得很奇怪,甚至很可笑,因為這個念頭是用物品取代了情緒,但在無意識的象徵性世界中,這個人的心靈將他與某個物品(也就是食物)綁在一起,因為那個物品象徵了一個有滋養意涵的希望,用來對抗我們每日所處的焦慮之海。

在成癮文化滲透生活的時代,焦慮往往成為我們反射性行為的驅動力。唯有意識到這些慣性模式,並主動與內心對話,才能掙脫「他者」的依附,回到與自己深層連結的狀態。真正的自由,不是擁有更多慰藉,而是能在孤獨與不安中依然穩住自己。
 

榮格心理學家 詹姆斯.霍利斯 — 拿回靈魂的掌控權,遠離成癮的焦慮循環

出自:《穿越中年迷霧》/天下雜誌出版社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207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在多變世界,活出自我

本期封面故事以「數位遊牧,開啟工作新樣貌」為題,帶領讀者探索疫情後的職場新趨勢。從遠距、彈性到數位遊牧,工作與生活的界線正被重新定義。自由與彈性不再只是選項,而是新世代職場的核心價值,開啟融合生活哲學與職涯設計的全新篇章。

從疫情催化到數位轉型—開啟混合式人生的新篇章

職場邏輯正被徹底改寫,新冠疫情讓遠距與彈性工作成為日常,「混合式工作」改變了工作方式,也重新定義成功。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興起,人們可透過網路自由移動,模糊工作與生活的界線,開啟「人生職場混合式」新篇章。

跨越時區的工作新世界—從全球案例看未來職場可能性

數位遊牧(Digital Nomad)正逐漸成為一種新興的生活與工作方式,從「在家工作」延伸到「全球移動辦公」,展現出工作與生活深度結合的新模式。隨著科技進步與專業人士對自由彈性的渴望,越來越多企業擁抱遠距與跨國合作,甚至將數位遊牧納入組織文化。這股潮流不僅重塑人才市場,也為傳統企業的經營帶來全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