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全球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沒有減緩的跡象。面對險峻的環境,身心健康更顯得彌足珍貴。面對這樣無法預期的疫情,醫師建議,除了做好防護增加安全感外,也別忘了有良好的身心狀態,才會有足夠的免疫力抵抗病毒的威脅!
根據職場社群平台LinkedIn歸納出2023年最搶手的20項工作技能中,溝通能力僅次於管理能力位居第二;無獨有偶,媒體與大學共同推動的「未來人才調查中」,談及未來10年最重要的能力,企業與個人一致皆認為是「溝通與協商」的能力最重要,可見溝通能力在當代職場中的重要性。
美國學者Josh Bersin和Tomas Chamorro-Premuzic數年前曾做過一項調查:在您的組織中,年齡是競爭優勢還是劣勢?他們詢問了大約10,000家公司,結果答案是超過三分之二的公司認為老年人是競爭劣勢。然而,現在這情況正在改變中。
每個人都擁有未被發掘的潛能,只是許多時候,我們受到習慣、環境或自我懷疑的限制,導致這些潛能被深藏起來,突破隱性潛能關鍵在於:自我覺察、心態轉變、成長型思維、克服限制性信念,透過自我探索認識自己發現潛能,找到真正自我的價值與成就感,實現人生的更高可能性。
99%的人際關係,都和溝通有關!一句話可以打破僵局,也可能讓關係降至冰點!當你能換位思考,說進別人心坎裡時,就能減少偏見、增進人脈,讓生活、工作都順遂。
擁有說話力,才會讓你在職場上脫穎而出。以前講的「我很『憨慢』,但是我很會做事」,現在一點都不適用。財經主持人夏韻芬說,現今不但要會做事,更要告訴別人你到底做了哪些事。此外,社群時代,大家失去實體對話的溝通能力,對於情境的敏感度下降。這個時候,如果你先察覺、先學會好好說話,絕對可以為自己加分!
我們處於訊息轟炸的時代,但過多且雜的碎片化訊息讓我們思考淺碟化,我們也處於機會多元的時代,而各類的跨界競爭、變化莫測都讓我們充滿不安全感,備感壓力;我們更是活在一個隨時被(數位工具)干擾的年代,讓專心、思考、安靜……變成了稀缺性資源。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投入一件事或一個活動,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會引發好的感受,有一種滿足感,使得人們為了自己的愉悅目標而重複那些經驗,這就是「內在酬賞」的本質。人們藉此獲得深刻與喜悅的感受,此歷程是當事人所擅長、有興趣也喜歡的。如此一個好的經驗,即是一種「心流經驗(Experience of Flow)」。
為了避免人際摩擦,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隱藏想法,或是包裝說詞,在這個講究「包裝」的時代,每個人都難免會誇大一點,不然,別人就會覺得你講的話「不夠有趣」、「不夠分量」。也因此,剛認識一個人的時候,第一個要做的功課就是測出對方的「說話的可信度」有多高?
不少人都積極鑽營人際關係,千方百計地想從別人身上討到好處,認為廣泛交友是在積累人脈,並將人脈的作用誇大到無以復加。殊不知,你積累的根本不是人脈,而是通訊錄。
管理大師——詹姆.柯林斯 JIM COLLINS
被譽為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深受全球企業CEO與領導者推崇。
2017年,柯林斯獲選為《富比士》全球百位最偉大商管思想家。
根據齊莫曼的定義,「自律學習」是自己設定學習目標,找出可以達成目標的方法或策略。而提升「自學力」是現代人應該擁有的謀生本事與求存能力,透過學習,快速掌握某個領域的資訊知識,進而轉為專業,提升自我的本事,最後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
透過「自學力」快速掌握資訊知識,是現代人應該擁有的謀生本事與求存能力;依據「原子習慣」理論,每天進步1%的成長,經過365天的複利累積,一年下來實力會是以前的37倍,人生將會大大不同!未來想要什麼樣的人生,由自己決定!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也都能夠替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如果有人只看到別人的所做所為不符合自己期待就忿忿不平、自怨自艾,沒有動力改善當前的困難,他很有可能並未意識到每個人都應該、也都可以為自己負責,面對自己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