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館精心策劃 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19年 6月 No.575
震旦博物館精心策劃 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5.18震旦博物館《π式錯覺展》帶給民眾不同視覺感受
2019年5月18日將迎來第43個國際博物館日,震旦博物館將繼續堅持免費對大眾開放,並進一步結合今年主題,策劃多項活動,希望透過國際博物館日搭建與社會溝通的橋樑。

為了增加大眾對博物館的瞭解,發揮博物館在社會中的作用,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於1977年將每年5月18日設立為國際博物館日。1992年ICOM開始每年為國際博物館日設定主題,1997年開始發佈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海報。各博物館在這一天都會圍繞當年主題策劃系列活動,以加強博物館與大眾之間的聯繫,突出博物館在服務大眾和促進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全球加入國際博物館日活動中的機構越來越多。2018年158個國家和地區的40,000多家博物館舉行了形式多樣的博物館日活動,這一節日現已成為全世界博物館界的盛會。

震旦博物館歷屆5.18活動概覽

震旦博物館以傳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推廣古器物學研究方法為己任,自2013年正式對大眾開放以來已連續多年舉辦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每年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期間,震旦博物館都會免費向大眾開放,透過實際行動服務大眾、回饋社會,如舉辦小型臨時展覽、社會教育活動、專題學術講座、公益文化表演、有獎益智競答等,許多人會在此時慕名而來。

5月18日免費開放期間震旦博物館人流量劇增,為保證展品和觀眾安全,盡可能減小大客流對觀展體驗的影響,博物館同仁未雨綢繆、凝智聚力、精心準備,提前做好免費開放日的活動方案和應急備案,將博物館人力合理配置到各個崗位,形成分工明確、職責清晰又團結協作的良好局面。同時發揮志願者團隊作用,確保博物館日免費開放和各項主題日活動的如期開展,得到了來館觀眾的好評,受到了文物管理部門和行業的認可。

 

震旦博物館精心策劃 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闡釋

2019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作為文化中樞的博物館:傳統的未來」(Museums as Cultural Hubs: The Future of Tradition)旨在聚焦博物館在社區中作為活躍參與者的新角色。博物館在保持其原始使命——收藏、保管、交流、研究和展覽的同時,其原有的角色也在不斷變化,需要重新定義自身,更多的關注觀眾和社區需求,成為文化中樞,將其營造成創造力與知識相結合的場所,成為與觀眾共同創造、分享和互動的平台,與所在社區形成更密切的聯繫。

震旦博物館坐落在繁華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面向黃浦江和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詮釋了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作為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文化焦點,震旦博物館以精緻和優質的文化服務,滿足了陸家嘴白領群體的精神文化需求,將文物展品轉換成可觸及的文物知識和視覺藝術,將他們帶入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震旦博物館作為地區社會文化的中心之一,建立起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之間的對話,成為文化傳承、知識傳播的中樞。 
 
震旦博物館精心策劃 國際博物館日系列活動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1227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