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
週一~週五08:30-18:00
為感謝社會大眾長久以來對震旦博物館的厚愛與支持,2025年震旦博物館會員卡全新升級!本次升級,旨在開啟更多與觀眾之間的文化對話,邀您深入探索館藏文物的靈動美感,體驗古今交融的藝術魅力。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由海峽兩岸的學界人士共同組成研究團隊,致力於古器物學的研究並推廣古器物的鑒賞方法,現已出版館藏精選系列、玉器發展史系列、館藏合作系列、鑒賞研究系列等專書,皆是深入淺出、易學好懂的實用工具書。
每年的12月5日這一天被聯合國設立為國際志工日,以紀念志工們在推動社會進步和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志工也被稱為義工,聯合國對其定義為:「是不以利益、金錢、揚名為目的,而是為了近鄰乃至世界進行貢獻活動者。」
「在震旦發現中國」活動宗旨,在於透過四天的館藏主題學習和創意手作活動,激發兒童對歷史與文化的興趣。每天的主題分別與震旦博物館館藏文物精選展「漢唐陶俑」、「歷代玉器」、「青花瓷器」、「佛教造像」展廳相對應,讓兒童們在暑假以夏令營方式,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體驗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震旦博物館於2024年9月14日至10月13日期間呈現「此在 丹尼埃爾.斯呂思個展」。丹尼埃爾.斯呂思的繪畫既「寄存」了早期形式主義的抽象,又銜接了歐普藝術,乃至極簡主義等。同時,也暗含了叔本華所言「一切藝術都嚮往著音樂的形態。」作為比利時列日皇家美術學院的院長,區別於商業畫廊的職業藝術家,他的繪畫實踐從來不會順意於某些潮流訴求和市場訴求。
2024年10月將迎來震旦博物館11週年慶,自年初至今已舉辦五檔展覽,涵蓋70至90年代不同閱歷的藝術家,接待來自不同地區的觀眾感受傳統與現代的藝術魅力。這些展覽不僅讓觀眾領略當代藝術的新風貌,也為藝術家們提供一個展示的平台,打破藝術與大眾之間的隔閡,也讓觀眾能夠輕鬆走進博物館。
震旦博物館文創商店位於博物館一樓,商品涵蓋從古器物學到創意美學,從學術走向生活,以收藏為概念傳遞新的藝術化生活方式,給觀眾帶來新鮮獨特的審美體驗。
震旦博物館於2024年6月4日至6月30日期間,特別呈現藝術家許宏翔的最新個展「逍遙」。這是藝術家在上海的首次個展,也是藝術家繼2021年在湖北美術館個展「熱土野望」、2023年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個展「新開鋪、黑石鋪、大托鋪」之後,第三次在美術館/博物館機構舉辦大型個展,是藝術家新的藝術創作實踐的一個重要案例。
2023年,震旦博物館推出了AM Next系列展覽活動,希望作為藝術文化的推手,將新銳的藝術文化項目及藝術家們呈現在觀眾面前,給予多元文化藝術與創新融合的體驗。2024年,震旦博物館將聯合7位新銳的藝術家,涵蓋繪畫、裝置、攝影的多種藝術媒材,為觀眾帶來更加豐富的展覽體驗,2024年上半年推出兩檔展覽「共同的生產」及「未盡之言」,分別是來自美國紐約的胡任乂和韓國的文采銀。
「社會大美育」課堂是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創新文化惠民工程、深化實施「社會大美育計畫」的重要舉措,被列為2023年「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旨在將更多專業藝術資源轉化為社會美育資源,為市民提供高品質的公共藝術教育供給,滿足市民大眾高品質生活需求。
2024年4月20日至5月19日,作為在震旦博物館舉辦的開年第一檔大型當代藝術特展《孫堯:兼天湧 On the Waves of》,是上海藝術家孫堯在2023年至2024年巡迴歐洲展覽後,回到上海舉辦的首展。
本次上海藝術季期間,上海震旦博物館迎來年末的最後兩檔特展:德國著名藝術家貝蒂娜.普斯茨基(Bettina Pousttchi)的「世界時鐘」和年輕藝術家朱麗晴的「刹那之間」。
震旦博物館是震旦集團回饋社會的一項文化志業。秉承對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奉獻」的理念,集典藏、研究、展覽、營運、傳揚為一體,從古器物學的角度對文物進行解析研究,自2013年開館以來,已迎接無數觀眾前來參觀,多角度、多面向的揭示歷史文物的豐富內涵。2023年10月,震旦博物館迎來十週年,舉辦一系列館慶活動,帶領觀眾走進震旦博物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23年9月,由上海市歸國華僑聯合會指導,上海市華僑收藏協會主辦,上海春華百合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協辦的「大吉中華—迎國慶上海僑界收藏宋元時代吉州窯瓷器暨標本展」,於9月23日至10月22日,在震旦博物館A2館舉行。展覽被分為「茶禪一味、士人文化、民俗風情、效法百工和標本拾遺」五大主題,展演吉州窯所具有的文化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展示上海僑界收藏的風采。
7-8月暑期為客流高峰期,常設展人氣只增不減。作為推介年輕藝術家平台的「AM NEXT」項目,推出中日兩國三名攝影師的膠片攝影聯展,也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參觀。教育活動方面,除常規性活動之外,連續推出三期夏令營。同時開放展覽與活動,讓震旦博物館迎來今年的客流小高峰。
震旦博物館自A2空間開放以來,結合常設展與特展不斷為公眾帶來豐富的公共教育活動。基於綜合性博物館的定位,震旦博物館將「教育」作為重要發展目標之一。
震旦博物館於12月底在A2空間迎來最新特展《浮生巴黎——亨利‧德‧圖盧茲-羅特列克全球巡迴藝術大展》(圖一)。本次展覽由北京文澤時代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上海震旦博物館、北京聖軒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主辦
2022年11月,隨著上海兩檔藝術博覽會的開幕,伴隨同期上海各大美術館畫廊的五十多檔展覽,上海藝術季終於回歸。(圖一)在後疫情時代舉辦展覽和集會面臨重重困難與不確定性的情況下
王國維(1877年-1927年),是中國近現代著名學者。早年追求新學,接受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影響,把西方哲學、美學思想與中國古典哲學、美學相融合,研究哲學與美學,形成獨特的美學思想體系,繼而攻詞曲戲劇,後又治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
佛像的起源在相關研究領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頗具爭議的問題。由於早期對佛造像的發現發掘缺乏科學完善的方法論,且印度本身沒有歷史傳統,所以如今對於佛教造像具體起源的時間和區域,討論和研究的空間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