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精粹賞析 —— 明宣德 青花纏枝牡丹紋軍持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19年 7月 No.576
館藏精粹賞析 —— 明宣德 青花纏枝牡丹紋軍持明宣德 青花纏枝牡丹紋軍持 高21.5公分/震旦博物館提供
青花軍持也是受到外來文化影響所產生的形制,此一品類在永樂與宣德時期皆有燒製,造形紋飾十分相近,但是宣德製器書寫年號,可以作為鑑別的依據。

本文賞析的青花軍持為宣德時期作品,瓶口外擴成小圓盤之狀,頸部收束,肩部斜溜,腹部圓鼓,器底為喇叭形高圈足,腹部附加長流,長流斷面近似菱形,與腹部做V形黏接,流口與盤形口的高度相當。

軍持內外布滿青花紋飾,盤口內部與長流為纏枝花卉,盤口外側勾勒弦紋,下方環繞圓形點珠紋,頸部和腹部繪畫纏枝牡丹,腹底裝飾一圈朵花紋和壼門紋邊框內填蓮瓣紋。

喇叭形的高圈足也以多層紋樣裝飾,從上至下為弦紋、簡易回紋、花瓣紋、如意雲頭紋及圓形點珠紋。所有紋飾配合器身的寬窄變化而排列,頸部和腹部的纏枝牡丹採通體式畫法,花葉布局錯落有致,與其他紋樣構成主副有序的組合。

相同的器物亦可見於北京故宮與珠山官窯遺址,前者沒有年款,屬於永樂時期製器,後者與此器則於頸部橫向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可以作為對照的參考。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1115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孔雀牡丹紋四繫扁壺

元代是蒙古族人建立的朝代,與伊斯蘭地區交流頻繁,草原文化和伊斯蘭文化都對元代青花製作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本期所要欣賞的四繫扁壺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藏品圖錄

上海震旦博物館座落於黃浦江畔,館體建築由安藤忠雄所設計,館內收藏玉器、陶瓷器、佛像及畫像石刻等古代文物,倡導以「料工形紋」為核心的古器物學研究,推廣古代器物的藝術鑑賞,將古物之美融入現代生活中,力行生活美學的實踐。本書是上海震旦博物館的開幕館藏圖錄,書中收錄88組件的館藏珍品,展閱此書猶如打開文化的寶盒,文物精粹盡收眼底,值得收藏與閱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⑨ 元代青花單龍紋設計

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話動物,也是帝王權力的象徵,普遍出現在各種不同的器物上。到了元代中晚期,當景德鎮窯廠創燒出藍白相間的青花瓷器時,龍也成為青花瓷器上的紋飾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