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9) 一元多式梅瓶形紋設計

文/吳棠海.圖/震旦博物館
2019年 10月 No.579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9) 一元多式梅瓶形紋設計明宣德.雲龍紋梅瓶
此器以蛇身龍紋為主題,龍紋昂首、拱身,環繞腹部一圈,表現真龍天子的氣派。(圖一)
梅瓶是中國傳統的瓷器品類,造形隨著時代的審美觀念而有高矮胖瘦之變化。宣德時期的梅瓶呈圓脣小口、「)(」形短頸、肩部豐圓、腹部深長之狀,形狀頗為秀美,表面以雲龍紋、螭龍紋、花卉紋、松竹梅紋及魚藻紋等題材為主紋,搭配不同的附屬性紋樣,產生一元多式的設計。

一、雲龍紋梅瓶形紋設計

雲龍紋是宣德青花瓷上的典型紋樣,普遍見於瓶、罐、壺、盤、碗、洗、尊等器物上,布局隨著器形而異,在梅瓶上作為腹部的主要紋飾。

圖一為宣德時期的青花梅瓶,瓶口和頸部留白,肩部和底部勾勒弦紋為邊框,表面繪畫四個獸面紋、一個大龍紋、若干雲紋及簡化的壼門紋邊框,肩部橫向書寫「宣德年製」四字楷書款。

龍紋雙眼圓如眼鏡,額頭低平,上顎翹起,頭頸處的鬃鬣成束往前飄,龍身背上脊板豎立,體表採筆觸留白法繪畫,以深淺相間的色差表現鱗片,修長的龍身狀如巨蟒,環繞瓶腹一圈,四肢前後展開,配合飄帶與關節毛呈現御風而行的動態。

龍紋下方的簡化壼門紋邊框,具有補白的功能,龍紋上方的獸面瞠目露齒,雙眼炯炯有神,在圓闊飽滿的瓶肩襯托下,為真龍天子增加威風凜凜的氣勢。

二、螭龍紋梅瓶形紋設計

宣德青花瓷有數種不同的龍紋形象,除了普遍可見的鱗片蛇身龍紋外,還有口啣花卉、尾若卷草或肩肘帶翼等造形,習以螭龍、夔龍或應龍稱呼,它們的數量並不多,以螭龍而言,主要見於梅瓶和蟋蟀罐上。

圖二為宣德時期的青花梅瓶,瓶口和頸部留白,肩部勾勒二圈弦紋及如意雲頭紋邊框,框內填飾垂珠紋,腹部繪畫螭龍紋,龍首上方橫向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下方以雙弦紋和如意雲頭紋邊框內填串珠紋托底。

龍紋鼻吻朝上仰望,口中啣著靈芝,身軀朝後蜿蜒,體表繪畫中脊,中脊兩側有對稱的短弧線節紋,四肢上下開展,呈俯視下的狀態,龍尾分岔卷曲,猶如藤蔓卷草,迴繞到龍首下方。

螭龍口啣靈芝代表祥瑞,體態優美如草葉,與雲龍紋象徵權勢的遒勁雄健不同,而上下方陪襯的如意雲頭串珠紋也與螭龍互相呼應,使此器特別具有清新優雅的美感。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9) 一元多式梅瓶形紋設計明宣德.螭龍紋梅瓶
龍紋口啣靈芝,長尾分岔如卷草,在細筆勾畫的如意雲頭串珠紋襯托下,顯得優雅祥和。(圖二)

三、花卉紋梅瓶形紋設計

花卉是宣德青花瓷器的常見紋樣,畫在梅瓶上面的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及折枝花果等圖樣,大多作為腹部的主紋。

圖三為宣德時期的青花梅瓶,瓶口和頸部留白,肩部披覆壼門紋邊框內填圓珠紋,腹部繪畫纏枝花朵,近底部亦環繞一圈壼門紋邊框內填圓珠紋,與肩部紋樣上下呼應,花朵上方橫向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楷書款。

纏枝花卉包含牡丹、菊花及茶花等等,花朵由斜角俯視或俯視角度取象,配合上寬下窄的瓶身,呈現逐瓣展開、朝上仰放的樣子,雖然數量不少,但以上下左右交錯的形式排列,靈巧的枝葉朝往各個方向,猶如在風中自由翻轉。

位於瓶肩與瓶底的壼門紋邊框採藍地白花法繪畫,濃重的鈷藍突顯出這二圈整齊的邊飾,既能襯托纏枝花卉的活潑生動,又有穩定視覺重心的效果,使此器顯得生機盎然、高雅大方。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9) 一元多式梅瓶形紋設計明宣德.花卉紋梅瓶
纏枝花卉布局繁密,壼門紋邊框排列整齊,以深濃的鈷藍突顯主紋的生動活潑。(圖三)

四、松竹梅紋梅瓶形紋設計

松竹梅紋深受文人畫家的喜愛,也是青花瓷的傳統題材,在宣德梅瓶上作為腹部的主題紋樣。

圖四為宣德時期的青花梅瓶,口沿和頸部留白,肩部和底部分別繪畫一圈壼門紋邊框內填圓珠紋,以框尖相對的形態彼此呼應,腹部繪畫松竹梅所組成的歲寒三友圖,竹葉上方用楷體書寫「大明宣德年製」六字年款。

在腹部的歲寒三友圖中,松樹和梅樹呈Y字形並列一起,老枝橫向四方,嫩枝昂首向上,縱橫交叉的枝幹產生前後交錯的空間感,橢圓形的松針密聚成團,朵朵梅花漸次綻放,蒼翠的修竹挺立其間,鋪陳出傲骨迎風、挺霜而立的精神。

以藍底白花法繪畫的壼門紋邊框,可以突顯歲寒三友的圖象,透過器面的分割,使松竹梅紋獲得最佳的比例與自然的構圖。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9) 一元多式梅瓶形紋設計明宣德.松竹梅紋梅瓶
歲寒三友為主紋,壼門紋邊框為副紋,主副紋的畫面切割,使松竹梅紋比例合宜自然。(圖四)

五、魚藻紋梅瓶形紋設計

魚藻紋常見於宣德時期的青花瓶、盤、碗、洗、罐等器物上,在青花梅瓶上以腹部主紋為多。

圖五為宣德時期的青花梅瓶,此器通體繪畫蓮塘魚藻紋,上腹部有四叢大型蓮荷平均分布,蓮叢朝上開展,與圓闊的器身呼應,蓮叢之間各繪一條魚兒,兩兩相對或相背,翹首揚尾,作迴游之姿。

梅瓶肩上散布水藻,下腹部繪畫小型蓮叢,這些次要紋飾與大型魚藻紋堆疊在一起,增加蓮塘水域的景觀深度,是配合高長形器身所作的設計。

綜上所述,明代宣德青花梅瓶以各式主紋搭配副紋,切割高長的器表,使主紋得到合理的比例布局,表現生動自然的美感。下期將以蟋蟀罐為主題,介紹此一品類的形紋設計概況。
 

古器物學講座——明宣德青花瓷研究專題(9) 一元多式梅瓶形紋設計明宣德 .魚藻紋梅瓶
此器配合高長的器身,以大型蓮叢魚藻紋搭配水藻和小型蓮荷,增加蓮塘水域的景觀深度。(圖五)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397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