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祥引瑞 漢代大型圓雕動物玉器的功能與象徵意義(二)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0年 1月 No.582
招祥引瑞 漢代大型圓雕動物玉器的功能與象徵意義(二)震旦博物館藏漢代玉獅(圖四)
上一期為大家簡單介紹了漢代圓雕動物的分類,本期為大家介紹此類器物的時空分佈和設計特點。

一、時空分佈

據筆者統計,目前現存此類大型圓雕動物玉器的數量不足六十件,發掘出土的僅有十餘件,絕大多數為館藏或私人藏家收藏。就出土的十餘件來看,集中在西漢時期,東漢時期零星有所發現,且為東漢早期遺址出土。就出土實物風格來看亦有可能是西漢前期遺留或改制的器物。

出土地點集中在長安附近京畿地區。西漢時期帝王定都長安,這直接導致了今天西安城郊分佈了大量漢代皇家或達官顯貴的高等級陵墓。雖然在歷史發展中大量遺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但仍有部分文物精品被考古學家發掘,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咸陽漢元帝渭陵遺址出土的5件動物圓雕玉器,他們分別是玉仙人乘馬、玉熊、玉鷹和兩件玉神獸(圖一)。此外陝西西安市大白楊漢墓出土的玉羊以及陝西省寶雞市北郊漢墓出土的青玉避邪都是此時期圓雕動物玉器中難得一見的孤品。與此同時,在漢宗室同姓王的封國之地也發現了少量此類玉器的身影,例如江蘇省徐州獅子山楚王陵就出土了一件長23.5釐米,寬13釐米、高14.3釐米的大型圓雕玉熊,這也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漢代圓雕動物玉器。

二、設計特點

大型圓雕動物玉器在外表上具有很強的藝術欣賞性,這可能和漢代玉器製作中「立體化」的創新風格有著密切的關係。漢代以前,用玉這種材料來獨立表現動物,主要以平面刻畫或浮雕為主,即便零星出現圓雕動物,基本上跳不開「方形」的佈局和結構。最早的實例可以追溯至紅山文化,之後的商和西周亦是如此,如商代婦好墓出土的玉虎、玉象、玉熊、玉牛、玉鴞(圖二),以及山西曲沃北趙晉候墓地63號墓出土的西周玉牛、玉馬、玉羊、玉熊等(圖三)。漢代以前玉工對於圓雕動物題材的把握基本被限定在一個方形的架構之內,動物造型更多的是適應這個架構,並沒有過多線條的曲折和動感的表現,且超現實的神獸主題較少。而到了漢代這一現象被打破,此時大型圓雕動物玉器基本上都有著逼真的姿態,特別是玉工獨創的多視點組合手法,更使得器物動感十足。所謂多視點組合,是指玉工在表現動物造型之時,常擇取正面、側面、後面或斜角俯視等角度所見的動物局部,並組合成完整的造型,以營造扭身擺尾的強烈動感。例如震旦博物館收藏的這件圓雕玉獅(圖四),其頭部、頸部以及身體的中段採用了側視視角,而神獸的前胸採用了正視四十五度角的取像,臀部則採用了後視四十五度角的取像。在正常的視覺情況下,觀者是無法在定點的位置同時看到這三個平面的,正是由於獨具匠心的玉工對其進行了組合加工,才使得這一類圓雕動物更富有扭轉的張力。以上,通過風格的對比,筆者認為,漢代此類玉器同之前的圓雕動物恐不存在明顯的繼承關係,是漢代新興的一種玉器品類,這可能和漢代新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聯。

新的設計風格意味著新的功能,未來我們會採用古器物學之研究方法,持續探討此類器物的功能與象徵意義。
 

招祥引瑞 漢代大型圓雕動物玉器的功能與象徵意義(二)陝西咸陽漢元帝渭陵遺址出土玉神獸(圖一)、商代婦好墓出土玉熊(圖二)、山西曲沃晉候墓地63號墓出土玉羊(圖三)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412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