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

文/李俊明‧圖/© Iittala・©Finnair・©Designmuseo
2020年 6月 No.587
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阿瓦.奧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設計,就是在1936年推出的「薩伏伊」(Savoy)系列花器,至今仍然非常受到歡迎。
北歐的玻璃設計,除了展現璀璨通透的迷人材質,更融入實用與美觀兼具的理想,變幻出設計領域中獨一無二的特例。 

芬蘭是北歐最東隅的國家,人口只有五百多萬,卻能成為出名的設計國度。芬蘭設計不單只在「商業」或「美感」上取得成功,也講求為社會改革引進文化影響力。

想探索芬蘭的現代設計崛起源頭,就不能忽略這國家歷史發展的軌跡。命運多舛的芬蘭,曾經先被鄰國瑞典統治六百年,1809年俄羅斯帝國擊敗瑞典,接著又被俄國併吞近百年,直到十月革命爆發後,才終於在1917年12月6日宣布獨立。

芬蘭設計產業發展,也因此與國家意識興起分不開關係。早在未獨立之前,就在1900這一年,由伊利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等芬蘭設計師,為當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芬蘭國家展館效力,以高舉民族浪漫主義的號召,首次驚豔全球。

而從獨立建國到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更是發展格外迅速的時期,尤其1930年代之後,以建築師阿瓦.奧圖(Alvar Aalto)為首的設計者,再再為芬蘭設計聲譽,奠下不可磨滅的基礎。

二戰之後 芬蘭玻璃名揚國際

尤其二次大戰之後,芬蘭設計再次於國際大展吸引全世界目光,除了橫掃1951年的米蘭三年展,獲得許多獎項,讓這些設計師回國後受到如同奧運奪牌選手般的熱烈擁戴,也使得一波波設計名家,諸如二次戰後芬蘭設計三巨頭:蒂莫.薩爾帕內瓦(Timo Sarpaneva)、凱.弗蘭克(Kaj Frank)、塔皮奧.維爾卡拉(Tapio Wirkkala)、奧伊瓦.托伊卡(Oiva Toikka)等人相繼興起,影響力至今不歇。

這些大師之作,多半橫跨許多設計領域,不過共同之處,就是皆推出了十分經典的玻璃設計。1930到1950年之間,可說是芬蘭玻璃設計的大爆發年代,作為芬蘭最主要的家居設計品牌,Iittala在1930年開始舉辦了設計競賽,也間接促成這批設計巨匠崛起。

玻璃工業在北歐興起,有其獨特的天然條件。北歐森林,有著無盡的木料提供燃材,而漫長的海岸線,則又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沙晶,因此造就了芬蘭可遠溯自1681年的工藝傳統,從玻璃窗、酒瓶、牛奶罐、收納罐、水杯等實用的生活器物,再轉至融入工業美學的當代玻璃工業,有著一貫卻不斷隨時代轉型的傳承。

若要論及芬蘭玻璃藝術最重要的六位大師,特色就是皆為芬蘭國民家居品牌Iittala進行設計,而且雖然彼此之間不乏競爭,卻都能發展出獨特的自我主張。
 

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簡約出名的凱.弗蘭克,以現代手法重塑了當代的造型語彙與色彩。

大師手筆 以現代主義留名青史

以芬蘭最重要的建築夫妻檔—阿瓦.奧圖與妻子艾諾(Aino Aalto)來說,曾經躍上芬蘭紙鈔,成為國家之光的阿瓦.奧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設計,就是在1936年推出套模吹製的「薩伏伊」(Savoy)系列花器,流動的有機造型,呼應了芬蘭湖泊自然環繞的形狀,也有人說,像是呼應了森林的樹幹切面,打破過往玻璃器工整的製作傳統,使它至今仍然非常受到歡迎。

而艾諾.奧圖也不遑多讓,在1932年開始以玻璃壓製技法生產的波浪紋水杯與提把水壺,同樣名留芬蘭設計史。這組與中古世紀簡約容器遙遙呼應的設計,除了贏得眾多獎項肯定,也在芬蘭生產數十年之久,融入國民共同的成長生活經驗當中。而其他的設計名家,也各有擅長。

名家輩出 帶領芬蘭走向國際

以簡約出名的凱.弗蘭克(Kaj Frank),早在1950年代的作品便帶有古代生活容器的造型風格,不過他卻能以古寓今,以現代手法重塑了當代的造型語彙與色彩。

塔皮奧‧維爾卡拉(Tapio Wirkkala),則將北歐的生活經驗融入創作,像是他以黃菇、冰山為創作靈感的玻璃器物,就為玻璃創作帶來了新穎造型,以及更靈活豐富的表現手法。他最膾炙人口的極凍系列(Ultima Thule),就以玻璃模擬了冰塊消融的樣貌,不但風靡全球,也曾躍上芬蘭航空,成為商務艙的餐酒配備。

至於蒂莫‧薩爾帕內瓦(Timo Sarpaneva)風格經歷多次轉變,先是以優雅修長的造型風格,在1950年代闖出名號,之後又以木模鑄造玻璃,創造出獨特的粗曠自然質感,最後則以厚實的玻璃作品,展現玻璃作為雕塑材質的另一種可能。
 

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塔皮奧.維爾卡拉膾炙人口的花器,以森林中的黃菇為創作靈感。
 

 
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蒂莫.薩爾帕內瓦的風格經歷多次轉變,展現玻璃的多重面貌與可能。

延續經典 創造吸睛焦點

而與芬蘭人生活結合最深的玻璃大師,則屬去年才過世的奧伊瓦‧托伊卡(Oiva Toikka),這位以87歲高齡辭世的大師,持續創作超過半世紀。他的玻璃創作始終如同糖果那樣充滿五彩繽紛,從小在鄉間長大的他,也在作品中融入大量取材於自然的元素,讓人感受創作者強調人與自然應達到和諧共處的理想。

他最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是1973年開始推出的「玻璃鳥」與「彩蛋」系列,以及1977開始亦每年推出的「主題書鎮」,每一件都由手工製作,因此都有不一樣的性格。

這系列「主題書鎮」,就像微縮迷你世界,在通透方塊中以泡泡、色彩,迴旋出無比奇幻魅力。而每一年的「玻璃鳥」、「彩蛋」與「主題書鎮」,皆巧妙圍繞一個相同的設計主題發展,每一款都只限量生產兩千件,不但形成Iittala的獨特傳統,每年都受到藏家高度期盼,更成為奧伊瓦‧托伊卡與玻璃愛好者的奇妙連結。
 

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1977年開始推出的「主題書鎮」,每一件都有自己的小宇宙。
玻璃藝術如何改變世界——北歐芬蘭篇 通透迷人中展現芬蘭設計驕傲每一年的「玻璃鳥」、「彩蛋」,皆巧妙圍繞一個相同的設計主題發展,形成Iittala的獨特傳統。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502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璀璨藝術的極致—卡地亞的百年設計傳奇

本月即將落幕的英國倫敦V&A博物館「卡地亞」特展,很快又要轉往澳洲墨爾本NGV博物館接棒展出,究竟這個創立於巴黎的設計魅力何在,能持續風靡全球179年,依然歷久不衰?

日本大阪國際博覽會③ 從文化到創新,展現全球共生的未來願景

長達184天的大阪世博,匯聚了來自全球160多個國家和組織的展館,藉由「為我們的生活設計未來社會」命題,對人類未來與福祉提出各種想像。在眾多百家爭鳴的展館當中,究竟有哪些特別引起矚目?

日本大阪國際博覽會➁ 融合傳統、自然與永續的建築饗宴

坐擁舉辦盛會的地主國優勢,來自日本的名家建築師在本屆大阪世博會著實搶盡鋒頭,不僅負責操刀規劃主辦國的各項重要場館與設施,就連財力雄厚的其他各國展館,也爭相邀請這些明星建築師來為自己的國家展出加持,其中不乏伊東豐雄、坂茂、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等曾獲普立茲克建築獎肯定的大師,為本屆世博再添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