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博物館藝文展覽 —活動齊開放 迎接暑期來臨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23年 9月 No.626
震旦博物館藝文展覽 —活動齊開放 迎接暑期來臨圖一:觀眾聽志願者講解六樓佛教造像展廳
7-8月暑期為客流高峰期,常設展人氣只增不減。作為推介年輕藝術家平台的「AM NEXT」項目,推出中日兩國三名攝影師的膠片攝影聯展,也吸引許多年輕人前來參觀。教育活動方面,除常規性活動之外,連續推出三期夏令營。同時開放展覽與活動,讓震旦博物館迎來今年的客流小高峰。

得益於疫情解封後,震旦博物館在7-8月暑期迎來新的客流高峰期。常設展作為推廣傳統古器物文化的展覽,人氣只增不減。每週末開放的定時導覽也吸引較多觀眾跟隨講解進行參觀學習。(圖一)

考慮到暑期遊客中青年學生的比例,震旦博物館透過推介年輕藝術家的「AM NEXT」專案,於7月18日至8月18日期間,在博物館一樓藝文廳空間推出了「綴—embellish」中日膠片攝影師聯展。展覽展出了蔡九記、徐八喵、枝優花(Yuka Eda)三位攝影師的六十餘幅膠片作品,希冀觀眾可以看到有著不同背景與經歷的年輕人們的故事與思考,感受「青春」的真正意義。(圖二)

震旦博物館藝文展覽 —活動齊開放 迎接暑期來臨圖二:「AM NEXT」綴——embellish中日膠片攝影師聯展展覽現場
聚焦於青春、回憶和思考的鏡頭畫面,承載了年代感與復古品味的拍攝載體,展覽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來參觀。展廳裡設置的觀眾留言本裡,寫滿了這些年輕人對攝影師的祝願、對他們自己的祝福,還有無數個青春故事。

在教育活動方面,「博物館奇妙夜」親子導覽系列活動、「白領之夜」系列講座、「非遺」系列手工坊、「學術講座」、「博物自然」系列講座、「AM KIDS」系列親子活動等常規性活動依然有著較高人氣。震旦博物館希冀不同主題的系列活動,可以盡可能滿足不同年齡群體的受眾以及觀眾們多樣的文化偏好。

而常規活動中較好的活動內容,也會吸引政府單位前來舉辦專場活動。例如:2023年「我和我的家鄉」滬台婚姻家庭青年二代夏令營,選擇了震旦博物館作為活動中的一站。他們參觀了常設展,並透過「玉虎生威麻膠版畫工作坊」製作出各自的版畫作品。(圖三)
震旦博物館藝文展覽 —活動齊開放 迎接暑期來臨圖三:參與活動的台灣青年正在專注印版活動體驗。
此外,震旦博物館還於暑期特別推出「在震旦發現中國」少兒夏令營。夏令營在內容上結合常設展裡的四層主題:陶俑、玉器、青花瓷和佛教造像,在四日營期內小朋友們分別學習了古人的「生活、精神、器具和藝術」。在形式上,文化講解與藝術手作結合。小朋友們在聽取老師講解文化和器物知識之後,透過手作活動進行實踐,加深理解。(圖四)未來,震旦博物館仍將繼續推出優質的藝術展覽與活動內容,寓教於樂,在博物館獲得豐富的藝術文化體驗。
 
震旦博物館藝文展覽 —活動齊開放 迎接暑期來臨圖四:參與夏令營的小朋友完成的青花瓷紋飾創作。
震旦博物館藝文展覽 —活動齊開放 迎接暑期來臨暑期參與「非遺」金箔卯兔工作坊的親子家庭。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345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館藏精粹賞析—元 青花孔雀牡丹紋四繫扁壺

元代是蒙古族人建立的朝代,與伊斯蘭地區交流頻繁,草原文化和伊斯蘭文化都對元代青花製作產生明顯的影響,如本期所要欣賞的四繫扁壺即是代表性的作品。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藏品圖錄

上海震旦博物館座落於黃浦江畔,館體建築由安藤忠雄所設計,館內收藏玉器、陶瓷器、佛像及畫像石刻等古代文物,倡導以「料工形紋」為核心的古器物學研究,推廣古代器物的藝術鑑賞,將古物之美融入現代生活中,力行生活美學的實踐。本書是上海震旦博物館的開幕館藏圖錄,書中收錄88組件的館藏珍品,展閱此書猶如打開文化的寶盒,文物精粹盡收眼底,值得收藏與閱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形紋設計⑨ 元代青花單龍紋設計

龍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神話動物,也是帝王權力的象徵,普遍出現在各種不同的器物上。到了元代中晚期,當景德鎮窯廠創燒出藍白相間的青花瓷器時,龍也成為青花瓷器上的紋飾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