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不斷加劇的不平等、環境惡化和對科技的恐懼在在顯示,我們需要一個細膩且考慮公共利益的。
企業塑造我們的生活,然而許多行為,諸如哄抬價格、剝削、數據盜竊、操縱演算法、監控和溫室氣體排放,已經引發大眾不滿。千禧世代和Z世代經常批評資本主義,渴望系統性的變革。
然而,我們每個星期享受的愉快體驗,從電話、電視節目、餐飲和舒適家居,到鞋子、書籍、播客和鄉間駕車,都是來自企業的研究、發明和產品分銷。我們的挑戰在於如何鼓勵企業揚棄負面做法,同時強化他們的正面貢獻,而這是完全有辦法做到的。
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吹捧自由市場的效率,這點在電影《華爾街》戈登.蓋柯(Gordon Gekko)的口頭禪「貪婪是好的」(Greed is good)可見一斑。雖然資本主義推動了進步,它卻也可能帶來剝削。
如今,不斷加劇的不平等、環境惡化和對科技的恐懼在在顯示,我們需要一個細膩且考慮公共利益的經濟思維。從有形資產轉向無形資產,意味著企業現在的蓬勃發展需要仰賴人才和創新,員工、顧客和投資人都在要求企業負起社會責任。
舉例來說,企業在對抗氣候變遷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航運巨頭馬士基計畫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並且投資綠色燃料和合作研究。這樣的承諾象徵著愈來愈多企業重視自身環境責任的趨勢,而推動這股趨勢的正是新一代對變革的要求。
優格製造商Chobani和服飾品牌Patagonia則是慷慨的典範:
企業在對抗氣候變遷方面扮演關鍵角色,參考以下典範案例
典範1. 優格製造商Chobani
Chobani創辦人漢迪.烏魯卡亞(Hamdi Ulukaya)大力支持員工和社區,從而提升員工忠誠度和取得成功。
典範2. 服飾品牌Patagonia
Patagonia在克莉絲.湯普金斯(Kris Tompkins)和伊方.修納(Yvon Chouinard)等人的領導下,將環境議題列為優先要務,因而贏得顧客忠誠度和亮眼的銷售成績。
員工也有影響企業策略的力量。舉辦會議討論環境方面的慷慨行為可以引發重大變革。企業還應考慮大膽的慷慨行為,如分享知識或開源軟體,這些都能提升他們的聲譽和創新能力。
例如,想像一下這樣的標題:
- 奇異公司推出免費的風力能源課程。
- 可口可樂公開保密配方,邀請大眾利用天然成分和減糖進行改良。如果有人提出理想配方,可口可樂將製成「大家的可樂」全球推出,並送上1,000萬美元獎金。
- 在地餐廳提供免費餐點給負擔不起餐廳用餐的單親家庭。
- 亞馬遜優先考慮對氣候友善的產品。
假始這些情況真的成真,我們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呢?答案是一個我們可以興奮期待的未來。而企業本身又能獲得什麼呢?答案是所有一切:更優秀的員工、熱情的顧客、更健康的地球,以及重獲新生的信賴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