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圈粉從「定義受眾」開始

編譯/大師輕鬆讀
2025年 8月 No.649
愈來愈多廣告收益從傳統媒體出走,轉而投入社群媒體平台上的KOL——那些擁有強大個人品牌與影響力的內容創作者。然而,無論是成功的KOL還是品牌,創作有效內容要從開發群體開始,也就是你希望觸及的特定消費族群,無論他們是廣泛大眾還是狹窄的利基市場。

創作內容一開始要問的關鍵問題是:「我為什麼要做這個?」這就進入了群體開發,亦即定義並區分你的受眾,針對他們量身打造特定內容。群體開發確保你的內容與特定群體相關,而不是向廣大受眾傳遞一則普通訊息。這種方法就像提供不同味道的冰淇淋,以迎合各種不同的口味。

傳統的電視廣告因為受眾廣泛,所以很難針對特定群體創作內容。然而,社群平台利用興趣圖譜導向的演算法進行精準定位,因此就能針對不同群體創作內容。這些內容也可以提供傳統媒體的行銷活動參考,打破一般習慣將電視廣告改編用於社群媒體的做法。

定義群體時的關鍵考量因素包括:

識別有「實質區隔」的群體──具體的區隔可以產生更相關的內容。例如:鎖定紐約地區熱愛籃球的18至22歲男性,比起泛泛的18至35歲男性,成效更佳。針對具體群體可以量身打造訊息,更能引起每個群體的共鳴。

將群體當作「手風琴」──意思是群體應該要有彈性,可以根據回饋和參與度做出調整。例如:如果一家女裝店發現女性顧客的丈夫對店內商品也有興趣,他們可以為這個新群體創作內容。從留言和分析獲得的洞見,有助隨著時間不斷優化和調整群體。

確立明確的商業目標──群體定義應該與商業目標一致。重點關注過去表現良好或需要成長的區塊。例如:如果某個特定群體一直向你購買,可以考慮對該區塊進一步縮小範圍,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內容。

觸及大量群體──定義眾多細分群體,可以開創更多創作相關內容的機會。高檔品牌可以維持產品價值,同時為不同族群創作多樣化的內容,從而擴大他們的吸引力,而不必犧牲品質。

產出多群體內容──有些內容可能引發多個群體共鳴。標籤(#Tag)是引導內容創作的一種假設,可以根據績效和回饋進行調整。別太拘泥於標籤,要對可能涵蓋不同區塊受眾的內容抱持開放態度。

考慮媒體可觸及性──在投放廣告時,要考慮整體可觸及的市場。儘管平台的演算法有助找到最理想群體,但細分群體可以確保內容的獨特性和相關性。有時候,相信演算法能夠找到正確的受眾,反而可能發現意想不到的市場區塊。

考慮次文化、人生階段和趨勢因素──定義群體時應考慮各種因素,如年齡、地點、興趣、人生階段和新興文化趨勢。了解這些元素有助創造真正能讓目標受眾產生共鳴的內容。

認識群體的文化趨勢和細微差異有助創作相關且引人入勝的內容。重點在於使用受眾的語言、理解他們的行為,並將這些洞見融入你的平台策略。根據回饋持續調整群體,並保持對平台功能和文化趨勢的敏銳度,品牌便能創造出引發受眾共鳴的有力內容。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6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圈粉致勝 影響力為王

在圈粉時代,影響力就是競爭力。善用KOL精準傳遞品牌價值,不只吸引關注,還能在競爭市場中成功圈粉,創造雙贏。

網紅經濟新規則—從流量到信任,圈出影響力

在網紅經濟快速崛起的時代,素人也能一夕翻紅,從內容創作走向個人品牌經營。影響力不再只是流量的競賽,而是建立在真誠互動與價值傳遞的信任基礎上。誰能贏得粉絲的心,誰就有可能主導市場趨勢,成為品牌最信賴的合作夥伴。

按讚訂閱背後的力量—解密KOL的商業價值鏈

從數位行銷(Digital Marketing)的角度言,我們稱呼在網路上擁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為「影響者(Influencer)」,這些影響者在網路上擁有一定的聲量、關注度與追隨者,並能夠影響粉絲的態度與想法,乃至於其消費行為,關鍵意見領袖(KOL)就是常見的影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