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共創時代—讓科技成為你的超能力

文/黃柏翰.資深創投業者、新創導師
2025年 11月 No.652
AI共創時代—讓科技成為你的超能力
當AI浪潮席捲各行各業,許多人擔心被取代,但真正的關鍵在於——你是否懂得與AI「共創」。AI能快速整理資料、激發創意、優化效率,但最終的價值仍仰賴人類的判斷與洞察。從人資招募到產業分析,AI不再是取代,而是助力;會用AI的人,正重新定義工作的未來。

茶水間裡,年輕同事們正熱烈討論:「除了ChatGPT、Gamma這些工具,你們還用什麼AI應用?有推薦的嗎?」這場景似曾相識。20多年前網路興起時,辦公室裡也充斥著類似的對話:互聯網將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與生活?有哪些工具能提升效率?如今,討論的主題從「互聯網+」演進為「AI+」,但核心命題始終如一:如何將新興技術有效整合進既有工作流程?

AI不是來搶飯碗的

面對AI浪潮,許多人擔心被取代。但美國知名求職平台Indeed於2025年發布的研究報告,為我們描繪了不同的圖景。這份報告評估了近2,900項工作技能,將AI時代下的職能轉型分為四大類型:

1. 最低限度轉型:高度依賴人際互動或精細手工操作的職業,如理髮師、護理師,AI幫助極為有限。
2. 輔助轉型:AI扮演智囊角色,提供資料、建議與範例,但最終決策權仍在人類手中。
3. 混合式轉型:AI接手重複性任務如校對、除錯,人類則轉為監督、驗證與處理例外狀況。
4. 完全轉型:基礎資料處理或高重複性的標準流程工作,可由AI全權接管。

研究揭示了一個關鍵洞察:高達80%的技能仍需大量人類參與,僅約1%可能被完全自動化。這意味著AI的角色並非取代人力,而是與人協作—人類提供方向與判斷,AI提供延伸與靈感,最終產出是雙方「共創」的結晶。
 

 

共創的第一步:精準提問

儘管AI被賦予生成內容的能力,但前提是我們必須給出明確的指令。如同使用搜尋引擎,問題越精確,答案越到位。

以撰寫演講稿為例,籠統地要求「請幫我寫一篇關於國際局勢的演講稿」,AI可能生成空泛甚至偏離主題的內容。但若能具體說明目標聽眾是誰、演講時長、聚焦哪個區域或議題、期望的語調與風格、是否需要搭配圖表、輸出格式為何,AI便能精準回應需求,真正發揮共創價值。

我在初期使用AI時,便因不懂如何下達有效指令,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學會精準提問,是與AI協作的第一堂必修課。

 

AI共創時代—讓科技成為你的超能力

把AI當成永不疲倦的腦力激盪夥伴

AI的價值不僅是「給出答案」,更在於「生成多種可能」。你可以要求它從不同角度、不同語氣、不同結構來呈現內容,藉此激發更豐富的創意靈感。這就像擁有一位永遠不會累、點子源源不絕的同事陪你腦力激盪。

以我常用的Gamma為例,我的主要需求並非讓它生成完整簡報,而是提供多樣化的排版範例供參考。根據顧客需求,我會從中挑選合適的視覺呈現方式,讓專業簡報更具條理、更直觀、更有說服力。AI的魅力,在於它能打破我們有限的思考邊界,開展無數延伸的可能性。
 

AI共創時代—讓科技成為你的超能力

人的判斷,才是關鍵最後一哩

AI的建議永遠不等於定稿,最終仍需人類的經驗與綜合判斷來把關。哈佛大學經濟系學者Seyed M. Hosseini與Guy Lichtinger於2025年發表的研究報告,分析了2015至2025年間、6,200萬名員工與2.45億筆職缺資料。研究發現,自2023年起,導入生成式AI的企業中,初階職位人數平均減少7.7%,中高階人力則穩定成長。

原因在於AI確實取代初階員工的例行任務——撰寫報告、查核文件、整理數據、初步應對顧客等。但那些懂流程、有判斷力、能協調溝通的資深員工,則轉型為駕馭AI的角色,負責把關與決策。

這突顯人類在AI時代的核心價值:從眾多選項中進行綜合性、全面性的考量與驗證,挑出最適切的選擇。而這種需要經驗和專業判斷的能力,正是AI無法取代的。


• 實戰案例一:HR的AI協作
招募季來臨,人資部門通常會收到數百份履歷。以往必須花費數日逐一細看,現在人資主管決定與AI協作。

第❶步 ➡ AI擔任初篩助手:人資將職缺必備條件輸入AI:三年以上行銷經驗、熟悉社群操作、具備數據分析能力。系統快速從200份履歷中篩出80位符合基本門檻的候選人,大幅節省初步篩選時間。

第❷步 ➡ 人類進行關鍵判斷:AI迅速整理出每位候選人的經歷亮點和技能摘要,但最終篩選仍由人資主管親自操刀。「AI能告訴我這個人做過什麼,但無法判斷他是否適合我們的團隊文化,」憑藉過往經驗與對企業文化的深度理解,她從80人中挑出15位最有潛力的候選人。

第❸步 ➡ 客製化面試準備:確定面試名單後,請AI根據每位候選人的履歷生成專屬面試問題。這些問題提供了絕佳起點,但實際面試時,人資主管仍會依對話流程靈活調整。
整個流程從三天縮短至一天,人資團隊將省下的80%時間,專注於真正需要人來判斷的部分:誰適合團隊?誰有潛力?誰能帶來新思維?AI負責效率,人類負責品質—這才是真正的共創。

• 實戰案例二:財務分析師的深度洞察
作為資深分析師,撰寫投資研究報告是我的日常工作。以往光是整理數據就需要數日時間,通常得由資淺分析師協助收集資料。現在,我讓AI負責彙整過去五年的產業數據:營收、市佔率、技術投資、併購案等。原本需要從各種財報中逐一擷取的數字,AI幾分鐘就能整理完成(但必須確保資料來源的正確性)。接著根據數字生成折線圖、堆疊圖、散佈圖等視覺化圖表,並從AI提供的多種視覺方案中,選擇最能說故事的版本。

AI提供多角度解析,人類提供專業判斷

數據圖表整理完畢後,我會指示AI從不同角度解讀數字與資料:財務預測、供應鏈風險、地緣政治影響、技術週期變化等。我再從AI的解析中,融入過往經驗、查證相關資料,並思考質化因素——產業人脈、管理層執行力、未公開的技術進度等,最終得出分析結論。
例如:雖然數據顯示A公司營收領先,但基於對產業的深度理解,我可能判斷B公司在關鍵技術上的布局更值得長期關注。這種洞察來自人的經驗與判斷,不是數字能直接說明的。
整份報告的處理時程大幅縮短,因為AI幫我處理了絕大部分的資料整理工作,讓我能專注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畢竟,數據會說話,但需要人來翻譯。
 

AI提供多角度解析,人類提供專業判斷

數據圖表整理完畢後,我會指示AI從不同角度解讀數字與資料:財務預測、供應鏈風險、地緣政治影響、技術週期變化等。我再從AI的解析中,融入過往經驗、查證相關資料,並思考質化因素——產業人脈、管理層執行力、未公開的技術進度等,最終得出分析結論。

例如:雖然數據顯示A公司營收領先,但基於對產業的深度理解,我可能判斷B公司在關鍵技術上的布局更值得長期關注。這種洞察來自人的經驗與判斷,不是數字能直接說明的。

整份報告的處理時程大幅縮短,因為AI幫我處理了絕大部分的資料整理工作,讓我能專注思考數字背後的意義。畢竟,數據會說話,但需要人來翻譯。

 

AI共創時代—讓科技成為你的超能力

懂AI,更要懂人

AI時代的工作方式,不是「人vs.機器」的對抗,而是「人+機器」的共創。讓AI負責「量」——快速生成、大量選項、資料整理;人類負責「質」——判斷、決策、情感、專業把關。最佳成果來自「AI的效率+人類的智慧」。而三個關鍵能力將定義未來十年的職場競爭力,分別是:(1)學會精準提問;(2)善用AI的創意發散;(3)保持人類獨有的判斷力。

AI時代的競爭力,不在於誰更快學會使用工具,而在於誰能用AI放大思考、深化洞察。讓AI處理「量」,讓人專注「質」,這是未來職場的黃金法則。當你學會與AI對話、協作、共創,它將成為你永不疲倦的夥伴,陪你一起變強、一起前行,開啟屬於人與智慧科技的嶄新時代。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4
標籤索引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與AI同行 共創未來

AI浪潮正席捲全球,成為人們最強大的夥伴。學會與智能協作,共創更高效、具創造力的新時代。

行銷人必修的AI思維—擁抱AI共創力 讓行銷效率翻三倍

AI時代的行銷不只是「更快」,而是「更聰明」。從數據洞察到內容產製,AI讓行銷人能即時探索、快速決策,並在創意與策略之間取得完美平衡。作者以自身實務經驗分享,帶你掌握與AI共創的核心思維,打造效率提升三倍的行銷新模式。

AI是終極行銷推進器

AI將會大大扭轉行銷方式。行銷過程中的每一步都無法避開人工智慧的參與。AI不會完全替代行銷人,但不會使用AI的行銷人將會遠遠落後那些清楚了解AI、並善用其威力的同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