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往卓今,共育英才 震旦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成立

圖.文/震旦博物館
2019年 1月 No.570
揆往卓今,共育英才 震旦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成立基地揭牌儀式現場
現代博物館自成立之初即是全社會的重要教育資源,博物館需要向大眾傳遞正確知識,同時也是理論思想的研究產出地。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公共資源的開放共享,博物館功能也日趨豐富:學科建設、培育專業人才,亦是當下這個時代賦予博物館的全新歷史使命,2018年12月「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正式落地震旦博物館,這是雙方十五年合作的結晶,是博物館發展中的里程碑。

上海震旦博物館自2013年正式對外開放,秉持保護、傳承、奉獻的核心價值,多年來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堅持不懈地踐行這一目標。2003年台北震旦博物館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建立了深度的合作關係,成立「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要探討古代文明起源、結構、模式與發展的相關問題,在發揮北京大學自身學科優勢的基礎上,聯合海內外相關學術力量,不斷提升科研能力,深化研究成果,進而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

揆往卓今,共育英才 震旦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成立吳棠海董事代表館方發言致
 

2017年,震旦博物館與北大再度攜手,開啟「古器物學研究工作坊」專案,連續兩年為文博專業研究生、博士生講授中國古代玉器及中國古代陶瓷課程。與日常高校教學不同,此專案更強調採用震旦博物館秉持的「古器物學研究方法」串聯知識點,旨在啟發同學們的研究視角,幫助其運用新的方法解決學習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工作坊專案還十分注重對同學們實踐能力的培養,每次授課均會整理相應的實物標本供學員上手觀摩,階段課程結束後亦有前往震旦博物館實地學習的校外教學安排。透過兩年的專案開展,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與震旦博物館在學生教學領域,建立了全新的合作關係。

2018年12月14日,基地揭牌儀式在震旦博物館舉行,震旦集團陳永泰創辦人、袁蕙華董事長、震旦博物館吳棠海董事、賴素鈴館長以及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伯謙教授、孫慶偉院長、雷興山書記出席了此次揭牌儀式。儀式上雙方代表,回溯了多年的合作經歷,表達了真摯的感激之情,同時亦展望了基地落成後的未來發展。未來基地將秉持震旦博物館的立館核心,結合北京大學的專業教學平台,將古器物學課程設置為學分課程,並引入實習機制,為同學們提供親自上手操作的機會,實現學理與實踐的緊密結合

揆往卓今,共育英才 震旦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成立陳永泰創辦人(右)與北京大學李伯謙教授出席揭牌儀式
 
揆往卓今,共育英才 震旦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成立北大教學基地金色牌匾
發言結束後震旦集團陳永泰創辦人及北京大學李伯謙教授,共同為基地揭牌。此次揭牌是對過往成果的肯定,更是一個新的開始,博物館與學校都是傳遞知識與文明的重要使者,其天然就有著多種的聯繫。館校合作是現代博物館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內容,這體現了現代博物館的公共屬性和教育轉型,同時也體現了國際教育改革的潮流以及學校職能邊界的調整。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北京大學和震旦博物館的合作必將更添光彩,再創輝煌。
揆往卓今,共育英才 震旦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實驗實踐教學基地成立雙方代表於基地牌前合影留念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震旦集團 AURORA GROUP
瀏覽人次:312

我要留言

歡迎您留下聯絡資訊,或撥打顧客服務專線
0809-068-588,我們將由專人與您聯繫

延伸閱讀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 引領現代上班族藝術療癒新方法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認識元青花瓷專題—— 形紋設計⑦ 元代青花大盤的設計

青花瓷是元代對外貿易的主要商品,許多大型器物透過傳統絲路和海上航線運送到伊斯蘭地區,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龐大、器身厚重、裝飾華美的青花大盤。

震旦博物館出版叢書介紹—漢代玉器

漢代玉器是在戰國晚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制功能集早期玉雕之大成,除了劍飾玉、組佩飾及喪葬玉臻至成熟之外,玉帶鉤、動物玉雕、玉質器皿及大型玉璧也呈現出多采多姿的風貌。本書收錄漢代玉器224組件,內容分為禮瑞用玉、喪葬用玉、佩飾用玉、人物造形、動物造形、飲食用器、嵌飾用玉、璽印、劍飾用玉、似玉材質及改形玉器等類,導論和分說明皆由北京大學考古學博士蔡慶良先生所執筆,深入淺出的分析漢代玉器獨樹一格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