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上班,不是下班,是「卡班」。在上下班之間、績效和焦慮之間,每個人都可能被卡在日常的某個角落。”
藝術棚棚1.0系列:「卡班」藝術項目是震旦美術館於上海發起的全新系列藝術專案,展覽與活動以「心理鬆動」為核心理念,透過沉浸式空間、行為裝置與藝術作品, 探索當代人在都市生活中的情緒困境與精神現狀。
「卡班」的破譯是解構時間焦慮的密碼,「卡班」是介於兩者之間的模糊地帶,就像午間趴在桌上打盹時的混沌時刻,或是週末清晨躺在床上發呆的半小時——它不屬於必須高效的上班時間,也不屬於應該放鬆的下班時間,而是完全屬於自己的無目的時區。展覽空間的設計便暗合這種中間態,而駐足在此間參觀的人們,無需正裝,無需會藝術,帶上此刻的自己即可,這裡只有「卡班人」沒有上班族或下班人。
展覽分為上下兩層:「下班後」的放鬆與感知空間,以及「上班中」的表達與釋放空間。
二樓展區:下班後——感官解壓,回歸自我
聚焦下班後的疲憊與生命力坍縮,透過藝術作品與沉浸式場景喚醒五感,治癒工作腦的麻木,以增強觀眾參與體驗為主要目的,
美術館二樓區域聚焦下班後,是感官解壓,強調回歸自我感知。可以聽一下(音療空間)、看一下(藝術作品)。長期的「卡班」狀態其實使人喪失對自我身體和周圍世界的敏銳感知,二樓空間希望引導觀眾關閉長期疲憊的工作腦,透過感官復甦找回自己,在北歐風格的SØM沙發找到一片放鬆休憩之地。



三樓展區:「上班中」——行為釋放,成為自己
以職場場景解構+藝術療愈為核心,打造「畫作療癒→工位顛覆→互動釋放」三大板塊,透過視覺衝擊與行為體驗打破職場規訓,啟動自我表達。解構上班的機械性,以顛覆性場景鼓勵觀眾主動表達、打破規訓,透過行為釋放重拾對生活的掌控感。
美術館三樓區域對應「上班中」,是行為釋放,強調個體能動性的提升,可以上來聊(心理諮詢)、上來睡(工位元與床的組合)、上來碎(碎紙機區域)、可以玩(公教活動)等。三樓空間鼓勵觀眾主動參與、自我表達、建立非功利性連接,透過行為釋放成為自己。
展期間還推出了心理知識科普問答及系列活動,在這個總是「卡住」的時代,給自己一點放鬆的可能,一次正視情緒的機會,一個不用「撐住」的空間,邀請觀眾一起聽見身體、看見情緒、卸下疲憊。
現代人的壓力,本質是「被定義的角色」與「真實的自我」的撕裂——上班時是需要靠譜的員工,下班時是「需要合格的家人」,卻很少有機會做「什麼都不是的自己」。「藝術棚棚」的核心,便是用無目的藝術行為重建這種自我留白。展覽的終章不是閉幕,而是把卡班帶回家的行動,從棚間到心間,讓卡班時刻成為日常解藥。



震旦美術館藝術商店
地址:上海震旦國際大樓2F(震旦美術館出入口處)
營業時間:週二至周日10:00-17:00(週五延長營業 至21:00,週一閉館)